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第七百二十八章 驗證
接著張弛就接到了蒙哥馬利的電話。品書網
“聽說你僅憑一道反坦克壕就擋住了德國人的進攻?”蒙哥馬利好奇的問:“而且損失很小?你是怎么做到的?”
“呃……”張弛回答:“將軍,具體怎么做,我想應該等見面時再說!”
“當然,少將!”蒙哥馬利說:“知道嗎?你再次讓我們所有人感到驚訝,直到現在,我還有許多部下都不相信你做到了,但他們又無法解釋德國人為什么直到現在還在亞歷山大港之外!”
后來張弛才知道,此時位于塞得港的英軍軍官都已經吵翻天了,他們中相當一部份人就像蒙哥馬利的心態一樣,以為來自亞歷山大港勝利的情報不可信,因為英國軍隊在北非戰場上打了幾年,每一次都是用了幾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構筑防御工事,但最終還是在隆美爾凌厲的攻勢下崩潰。
而中國軍隊,他們僅僅只用幾天的時間臨時構筑起來的一條防線,還沒有制空權,甚至在這次戰斗中中國人都沒有呼叫空中力量……在這樣的情況能打退德國人的進攻幾乎就是天方夜談。
于是他們就得出了結論:中國人是在虛報戰功。
這其中尤其是英軍第一裝甲師師長,他在會議上說:“據說中國人擊毀了三輛‘虎’式坦克,他們是用什么擊毀的?拳頭嗎?”
“可是你怎么解釋亞歷山大港的防線還在中國人的控制之下呢?”有人反問。
“我們聽說,美國人在澳大利亞作戰時就虛報了敵人進攻!”威廉少將說:“我認為中國人很有可能也是在玩這樣的把戲!”
這時候倒是蒙哥馬利比較冷靜,因為中國部隊已經一次又一次的創造了奇跡,尤其是他已經領教過了張弛的智慧和謀略,比如之前所有人都認為他不可能調動意大利軍隊進攻亞歷山大港,但這個中國將軍卻輕而易舉的就做到了。
所以,蒙哥馬利有些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是為了拿出證據說服手下這群“不爭氣只知道抱怨”的軍官,蒙哥馬利就聯系到了南非1師師長杰克準將。
杰克準將的回電讓所有英軍軍官都閉上了嘴。
“天哪,居然有人懷疑德國人的進攻!”杰克準將說:“真不敢相信,懷疑這場戰斗的人為什么不親自來這里看看?他們沒有這個膽量,于是就裝作看不見德國人打來的炮彈和天上丟下來的炸彈,同時也看不到德國人數百輛坦克發起的集團沖鋒,當然也看不到中國軍隊在前線的流血犧牲……把他們派上來吧,將軍,我可以帶他們去看看‘虎’式坦克的殘骸,如果需要,我還可以帶一些‘虎’式坦克的碎片回去給他們作為紀念品!”
看到這封電報后,會議室里就一片安靜,英軍軍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對此做出什么解釋。
蒙哥馬利則揚了揚手中的電報,說道:“那么,先生們……你們不會懷疑南非1師以及所有的英國軍官都與中國人串通了吧!”
“嗯,是的!”蒙哥馬利嘲諷道:“他們一定是串通好的,還有我們派去的炮兵及空軍聯絡員,還有我們的偵察機……”
“承認錯誤吧,先生們!我們做不到,并不代表別人做不到。正確的思考方式,不是質疑別人為什么能做到,而應該是我們自己……”
說到這里蒙哥馬利就加重了語氣:“我們應該質疑下自己,想想為什么中國軍隊能做到,而我們卻做不到!”
張弛及中國軍隊當然不會去關心這些,他考慮的就只有怎么面對德軍的下一次進攻。
而且出于隆美爾和海因茨藍道同樣的想法,張弛知道德軍的下一次進攻不會太久……甚至還有可能一波連著一波,直到把眼前這道已經殘破不堪的反坦克壕打廢了為止。
而且張弛還相信,德國人的下一波進攻或許會更猛烈同時也更兇險。
原因很簡單,正所謂“有矛就有盾”,戰場是個矛與盾、攻與守互相較量的地方,雙方都會盡自己所能突破或是防御,他們第一次進攻的失利不過是因為不知道“戈蘭壕”的厲害著了道而已,現在他們知道了,那就不可能讓自己的部隊付出生命的代價還重復上一次失敗的攻勢。
果然,二十分鐘后德軍就再次發起了進攻。
進攻還是以轟炸開始,與之前不同排雷清障不同的是,德軍這次轟炸是以反坦克壕有沙丘為主要目標,而且轟炸時間很短,只有兩分鐘。
然后,間隔了十分鐘左右又兩分鐘。
張弛很快就明白了德軍的意圖:
德國人這是在盡量用炮火來毀壞中國軍隊的反坦克壕,這一點是可行的,因為這里是沙漠地質,這導致工事十分松散,炮火一炸很多地方就塌得不成樣子了。
當然,這同時也是德軍坦克無法跨越的原因之一,坦克在這樣松散的地質里很容易深陷其中無法前進。
至于為什么要間隔十分鐘打兩分鐘,張弛猜測這是因為德軍的炮火不如英軍,他們擔心會遭到英軍炮火的壓制。
也就是說,德軍這是在充分利用自己炮火的機動性,打兩分鐘的炮就迅速更換炮兵陣地,然后再打兩分鐘的炮……
而英軍炮兵,則往往因為跟不上德軍炮兵轉換陣地的速度和節奏而無法壓制或是壓制了也只是打到空地。
這樣沒過幾輪,中國軍隊前的反坦克壕就變得破爛不堪,有的地方坍塌得完全看不到反坦克壕的影子,甚至原本應該凹陷的部位高高突起,而原本應該突起的沙丘卻變成了一個彈坑。
幸運的是,德軍應該還處于炮彈不足的窘境,所以這反坦克壕整體上還是可以用的。
張弛有時在想,這場仗其實德國人是想錯了,在這樣的地形以及“戈蘭壕”面前,德國人更應該勇于打一場步兵對步兵的戰斗而不是按照習慣還是借助坦克。
本書來自品&書#網/book/html/32/32365/index.html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