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之我為書狂 第七百四三章:一門關于姓氏的學問
大雅之堂是哪里?
大雅之堂是文雅高貴的場所。
哪個地方是文雅高貴的場所?
最符合這一個詞匯的,便是學校。
登上大雅之堂,便是成為象牙塔的經典之文。
可以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這一件事的出現,他所產生的影響無比之大。
有人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開創了新時代的蒙學。
雖然華夏幾千年以來都有蒙學計劃,但那時華夏的蒙學并不是叫蒙學,而是叫幼學。所謂的幼學,那就是教幼兒的學問。但蒙學,卻是啟蒙之學。一個是教幼兒的學問,一個是教你啟蒙的學問。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卻千差萬別。
也有人說。
《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因為,現在的語文教育越來越口語化,越來越簡單化。但事實上語文是有傳承體系的,太過于口語的語文教育則失去了漢語言的精髓。聲律啟蒙即是對初學者的語文啟蒙,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同樣還有人說,《聲律啟蒙》登上大雅之堂,真正奠定了三位大師的地位。這三位大師地位超然,任何一位都做出了無與倫比的成就,幾乎可以說是在當今之世所有大師之上。而這三位大師是誰,不言而喻。
而創造了如此影響力的黃一凡,這會兒卻是在接受一家報紙的采訪。
這一家不再是江南都市報,也不再是新民報,同樣不是青年報,而是人民日報。
做為國內最具有權威的報紙,黃一凡已經有資格登上這一家報紙,并且專門做出專訪。
事實上。
其實人民日報在早很久的時候就有采訪黃一凡的想法,只是當時黃一凡并不太愿意接受,所以也就推掉了。如今,在改革國內基礎教育這一塊上,黃一凡沒有回避,欣然接受采訪。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黃教授,謝謝您給我們帶來了一首這么美麗的詩句。當然,我知道,對于現在這一部作品來說,這已經不只是一首詩,這是一門學問,這是啟蒙之學,能說說您對蒙學的看法嗎?”
人民日報金牌記者“姚欣”采訪黃一凡說道。身后,還有一臺攝相機對準黃一凡,如果不出意外,今天晚上新聞聯播將播出這一次的采訪。而且,據說新聞聯播將至少給黃一凡5分鐘的采訪鏡頭。要知道,在新聞聯播里面,別說是5分鐘了,哪怕是1分鐘,不,30秒,甚至是1秒,一個鏡頭,都不知道有多珍貴。
5分鐘的時間,足可見上頭對于黃一凡的重視。
“蒙學的蒙字就是蒙昧無知,就像小孩子一樣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好,也不知道壞。所以,蒙學就是啟蒙之學,啟發他們的智慧,開導他們的蒙昧。”
“那么,聲律啟蒙就是您認為的蒙學作品么?能說一下聲律啟蒙與其他幼學作品的不同之處嗎?”
“其實聲律啟蒙與大都數幼學的作用差不多,大都數幼學,初學的目標與蒙學的目標是一至的。但是,他們卻并沒有達到太好的效果。所謂的蒙學,我們即要完全對于幼兒少年的啟蒙,我們同樣還得重視幼兒少年的理解能力。我覺得,用一種朗朗順口,讀起來即像詩,又像歌,但他卻包含無數的道理,還能指導幼兒少年自我學習。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讀了百遍之后,我們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作品的意思。不過,有一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書,什么樣的作品我們能讀百遍?
最起碼,能讓我們讀百遍的作品一定得讀起來很通順,很悅耳。要不然,若是句子不通順,讀起來也很怪,那么,這樣的作品哪怕是再有道理,再有學問,別說是讀百遍了,恐怕是讀了一遍,幼兒少年恐怕都沒有興趣讀下去了。”
既然要推動蒙學,黃一凡對于蒙學卻是做了一翻研究。
為什么一系列的蒙學做的都像詩,像歌,不是他們為了賣弄自己的文采,實在是因為這種方法最為能讓學子接受,也最為能夠達到效果。當然,也最為能夠傳承下去。試想一下,傳承幾百上千年的詩歌,無一不是念起來朗朗順口,回味悠長,這并非沒有道理。
蒙學,同樣遵循這個道理。
“聽黃教授一句話,勝讀十年書。”
姚欣內心無比震驚。
之前她只覺得眼前這位20多歲的黃一凡只不過是有才華而已,就像那些天才少年一樣。但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太多了,他的作品憑什么登上教科書,憑什么登上大雅之堂。而現在,在一翻采訪之后,她卻是被黃一凡瞬間征服了。就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樣。原來姚欣只是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現在黃一凡一說,卻是瞬間明白了這一句話背后所隱藏的道理。
這才是真正做大學問的人。
“我相信華國青少年必能在黃教授的聲律啟蒙帶動之下,寫出更為出色的文章。”
姚欣對黃一凡祝愿說道。
不過,對于姚欣的祝愿,黃一凡卻是搖搖頭,說道:“謝謝,但可惜,僅僅只憑一部《聲律啟蒙》是不可能完成對幼兒初學少年的啟蒙任務的。聲律啟蒙更多的是講解聲律,詩詞押韻,雖然也有講一些歷史典故,但我們華夏的文化又如何僅僅只是聲律啟蒙所能包含得了的呢?”
“黃教授,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蒙學不是一部作品就叫蒙學,蒙學是一整套的知識學問。聲律啟蒙只是其中的一部,在聲律啟蒙之后,未來我將與教育部繼續合作,推出更多啟蒙之作。我最近就在構思一部作品,是一門關于姓氏的學問。這門學問,我想,他的作用比之聲律啟蒙的作用還更大一些……”
人民日報還在采訪。
而黃一凡接受人民日報采訪的鏡頭,卻是透過新聞聯播,進入了千家萬戶。
如果說以前的黃一凡是驚才絕艷,是鋒芒畢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么,現在的黃一凡則是寶劍藏鋒,是學亙古今,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