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第七百九十六章 順化陷落
波滑下令左路縱隊全軍撤退,一路撤回了河內。而中路縱隊因為等不到波滑的下一步行動的命令,白白在空空如也的懷德府等到了8月16日早晨,覺得這么守下去實在太無聊的中路縱隊撤出懷德府準備到周邊的村落里去打打醬油,剛好波滑命令撤出戰斗、退往河內的命令送到,于是尊令撤往河內。最倒霉的莫過于右路縱隊,同樣因為得不到波滑的進一步指令,該縱隊在16日一整天都在四柱廟無所事事。直到晚上9時,紅河的水位突然暴漲,洪水使四柱廟成了一片澤國,可憐的右路縱隊從司令官比碩上校到小兵都被困在洪水中狼狽不堪。一直到8月17日凌晨1點30分的時候終于等到了波滑的撤退命令,渾身泥水的右路縱隊這才在東京分隊的協助下登船撤出四柱廟,成為最先與黑旗軍交火、又最后撤離戰場的部隊,右路縱隊的撤出標志著波滑將軍給予厚望的懷德之戰草草收場。最終法軍陣亡12人,黑旗軍陣亡300多人。
隨著法國人的撤退,劉仁義順勢收復了懷德府,可是還是因為那場差一點就讓右路法軍遭受滅頂之災的洪水在17日凌晨沖到了懷德府,將黑旗軍在懷德府的營地和工事完全摧毀。
看著已經無法再守下去的懷德,劉仁義率部放棄了懷德府,撤往更北的丹鳳。波滑發動懷德之戰的目的——驅逐黑旗軍居然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實現了。
懷德之戰后,法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檢討,雖然最后的戰爭目的基本達到,而且法軍的傷亡數字遠遠低于黑旗軍,可是大多數的參戰軍官依舊認為這是一場丟人的失敗。究其原因,首先是波滑將軍的過度自大。在占領懷德府后貪功冒進,以至于輕易地中了黑旗軍的圈套。更不可原諒的是:身為最高指揮官,在中伏之后居然率先逃跑。置中路和右路縱隊于不顧,直到跑回河內后方才下達全軍撤退的命令。致使右路縱隊差點葬身洪水之中。其次是中路縱隊的那位單細胞腦袋的司令官科羅納少校,面對正在和黑旗軍激戰的左路縱隊的增援請求居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地無動于衷,白白喪失兩面夾擊黑旗軍的大好時機,幾路法軍之間配合之差足見問題所在。
最后,法國人經過一番自我檢討,得到了兩條主要的教訓:鑒于黑旗軍的那些修筑得極其專業的防御工事,要避免和擁有堅固防御陣地的守軍正面作戰。由于密集的火力支援在瓦解和阻滯黑旗軍的戰斗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要繼續加強攻擊時候的火力支援力度。
懷德之戰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波滑丟了大臉。堂堂歐洲一流陸軍強國面對一群土匪武裝居然還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將之驅逐,顯然是臉上無光。
看到波滑在懷德剎羽而歸,幸災樂禍的何羅硭認為是他壓波滑一頭的時候到了,此時他已經有了一個計劃——即在下龍灣登陸,攻擊越南阮氏朝廷的國都順化。
何羅硭的計劃大膽而直接,他想要撇開盤踞在越南北部的黑旗軍,直接在越南政府頭上作文章。通過最后通牒的形式威逼越南政府驅逐黑旗軍、承認法國為其保護國的地位。越南政府若同意照辦,就省掉了不少麻煩;若越南政府不從,就干脆攻占其國都順化,用武力迫使越南政府就范。
何羅硭將自己的設想作為一個絕密的方案上報法國海軍和殖民地部后。得到的反饋是要慎重行事。因為順化位于蜂腰狀的越南版圖的蜂腰部位,離法國有駐軍的交趾支那和河內、海防等地有不小的陸上距離,要予以攻擊的話。最適合的方式莫過于海上登陸攻擊。但是海上攻擊需要詳盡的實地勘察才能作最后定奪,這個海上勘察的任務落到了利士比海軍少將身上。
9083年7月底,遠東艦隊大部分主力艦只集中到了順化沿海的下龍灣。在旗艦“巴雅”號上,利士比仔細地查探了下龍灣的地形地勢,在得到水深、水流等數據后,完全同意何羅硭攻擊順化的方案。在得到利士比的報告后,海軍和殖民地部終于批準了何羅硭的這個計劃,但是特別向利士比強調:如若行動,許勝不許敗。以免造成被動的局面。
經過實地偵察,利士比認為要攻擊順化就必須先拿下拱衛順化的門戶順安要塞。這個利用順化河入海口自然形成的環礁為基礎修建的要塞炮臺群作為順化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對于越南朝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時的越南政府已經沒有余力再去加強這個對他們而言生死攸關的要塞的守備力量了,因為他們原本就微薄的精力卻盡數耗在了一場宮廷政變之中。守衛順安要塞的越南官軍從面臨法國人的那一刻起就只能孤軍作戰。
9083年7月初,越南嗣德帝阮福時病死,本應該是嫡傳太子阮應禛繼承王位,但是權臣阮文祥、尊室說等因為與太子有隙,遂在國喪期間發動宮廷政變,以太子年幼不能理政為由奏請皇太后廢嗣、另立阮姓皇族旁支廢太子之叔輩、郎國公阮洪佚為帝,稱為紹治帝。朝政落入阮文祥、尊室說等手中。這些屬于“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權臣,搞政變有的是辦法,但是在國家真的遇到實質性威脅時卻根本沒有什么主意。面對自9083年8月18日起就云集在順化外海的法國海軍遠東艦隊,這些大臣們集體陷入一種六神無主的狀態,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干著急,卻拿不出什么對應良策。
8月90日下午2時40分,遠東艦隊各艦駛進各自的陣位下錨。所有軍艦一字排開,以右舷對準炮臺工事。火力最為兇猛的旗艦“巴雅”號對準了順安要塞的中央主炮臺群;二等巡洋艦“雷諾堡”號和裝甲巡洋艦“阿達朗德”號一左一右的拱衛著旗艦,炮口對著位于主炮臺群南北的兩座大炮臺;運輸艦“德拉克”號則對準了順安要塞的輔助小炮臺;炮艦“野貓”號、“蝮蛇”號等仗著吃水淺的優勢,干脆抵近到近岸。
面對氣勢洶洶的法國人,越南朝廷依舊希望和法國人談談。3時30分,越南特使登上了“巴雅”號的甲板面見利士比,乞求協商式的談判。但是利士比沒有給他們開口的機會。只是傳達給越南人這么一個信息:避免挨炮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接受法國是越南的保護國這一條件。然后就很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將目瞪口呆的越南特使趕下了船。
5時40分,沒有等到越南人回信的利士比默認越南人已經拒絕了他的最后通牒。所以,旗艦“巴雅”號的信號索上的旗語一出,下龍灣里的法艦桅桿上紛紛升起了表示開戰的大號尺寸的法國三色國旗。“巴雅”號上的240毫米主炮開始轟鳴,其余各艦也紛紛開火。剎那間,伴隨隆隆的炮聲,炮彈拖曳著拋物線劃破了下龍灣的寧靜,順安要塞各炮臺瞬間被濃煙和水柱包圍。可是令利士比沒有想到的是。在法國人開火15分鐘后,順安要塞的越南守軍在守將黎仕、黎準、林宏、阮忠的指揮下開始操炮還擊。因為法艦停泊位置抵近炮臺,所以越南人的舊式火炮很快也取得了命中。
最先倒霉的是炮艦“蝮蛇”號,越南人的炮彈激起的水柱幾乎將其包圍,支索被呼嘯而過的炮彈蹂躪得七零八落。很快,就連利士比本人坐鎮的“巴雅”號也受到了炮彈的威脅。但是到晚上7時左右,順安要塞的炮位基本被打啞。
8月19日,利士比的登陸隊開始在運輸艦“安南人”號上集結,但在凌晨3時30分,利士比派出的去探查水文的軍官發回了令人沮喪的報告:當天的潮汐不適合登陸。利士比被迫決定取消當天的登陸行動。轉而率領艦隊繼續炮轟順安要塞的炮臺工事。
此時的順安要塞已經喪失了還手的能力,法艦的轟擊持續了一上午,沒有遇到像樣的還擊。利士比下令在18日的戰斗中因炸膛而損毀一門140毫米艦炮的“雷諾堡”號和打算拆給“雷諾堡”號一門140毫米炮的“德拉克”號撤出隊列跑到峴港完成艦炮的拆卸、接駁換裝作業,“雷諾堡”號于19日傍晚歸隊,少掉一門艦炮的“德拉克”號則在20日凌晨返回。
8月20日的潮汐水文報告終于顯示適合登陸了,機不可失,凌晨2時起,利士比早早的下令聚集在“安南人”號上的登陸隊開始換乘登陸舢板。一隊隊頭戴紅色絨球水兵帽的登陸隊水兵通過繩梯或繩索魚貫地從“安南人”號的甲板來到了小舢舨中,然后平靜地等待司令官登陸命令的下達。
凌晨5時30分,遠東艦隊旗艦“巴雅”號發出了攻擊信號,各艦對順安要塞進行登陸前的最后一次火力準備開始了。令法國人非常意外的是。越南人修復了部分火炮,又開始向法艦射擊。猝不及防的法國人又吃到了苦頭,“巴雅”的軍官艙被越南炮手射出的一發炮彈擊中受損。但并不嚴重。很快,越南人最后的抵抗被壓制下去了。5時40分,滿載著登陸隊的舢舨開始向順安島劃去,守島的越南軍隊堅持抵抗到了下午3時30分,最終全軍覆沒,幾位守將全體殉國,手下的兵丁陣亡達700余人,剩下的全數受傷。這支盡到了守土抗敵之責的孤軍給法國人造成的損失是62人死亡,147人受傷,其中越南雇傭軍死亡39人,68人受傷。
雖然越南朝廷面對法國的步步緊逼總體趨于軟弱和妥協,可順安要塞的堅決抵抗在越南官軍的抗法歷程中增添了一抹格外的亮色,如此堅決的抵抗,在越南歷史上是屈指可數的。
順安的堅決抵抗也只是讓越南朝廷的最后時刻晚來了兩三天而已。如今,順安炮臺已在腳下,越南都城順化已在遠東艦隊炮口下,越南人完全陷入了絕境。
在旗艦“巴雅”號上觀戰的何羅硭志得意滿,和利士比一道帶著一隊士兵進入了順化城,在膽戰心驚的越南君臣面前遞出了一份“和平條約”。內容是承認法國是越南的保護國,割讓平順省,撤回所有駐扎在河內附近的越南軍隊。承認法國可以在越南的順安等地永久駐扎軍隊等27條萬般苛刻的條件。此時的何羅硭擺足了勝利者的架子:“我給你四十八小時考慮全盤接受或是拒絕我向你們提出的條件,而毫無討論余地……如果你們拒絕。那么就將會造成極大的災難。你們應設想一切極其可怕的后果,可是你們卻仍然無視現實:越南王國、它的君主和朝廷將給自己宣判死刑,越南這個名字將在歷史上消失!”
面對如此絕境,越南朝廷別無選擇、被迫選擇了接受和約這一條異常屈辱的道路。在何羅硭提出的48小時最后通牒期滿后的9083年8月25日,越南協辦大學士陳廷肅、商舶大臣阮仲合代表越南國王在《順化條約》上簽字,并在何羅硭的監視下,代表中越傳統藩屬關系的信物——清政府冊封頒發給越南國王的越南國璽被當眾銷毀。
此時的何羅硭認為,自己已經圓滿的解決了久拖不決的越南問題。他的腦海里不時的浮現出鮮花、歡呼的人群和勛章,卻并沒有想過,他將遇上一個人,使他的這一切,全都化為了泡影,迎接他的,只有屈辱和牢獄之災。
越南雖然算是正式“獨立”了,擺脫了乾國的藩屬國地位,但卻成了法國的被保護國。雖然對“天朝上國”的義務在國際法意義上已經結束了,但是紹治帝還是向北京發出了呈文。算是盡了曾經的屬國最后的義務:
“七月十六日,法國兵船八艘,突來下國都城之順安汛。下國經派官就船接話,答以惟有戰耳。隨即開炮轟射,下國力拒待援,業經具情飛稟。嗣十七、十八連日攻迫,射破諸屯壘,下國官兵多被傷斃,沿汛諸屯皆為所據,勢極險危,下國方退回江防諸屯扼守。適于十八夜。接法國欽差大臣何羅硭書來議和,其中條款多系萬難遵從之事。而下國先王兄在殯。王母老疾悲痛,驟遇此變。不得不權以圖存,遂派禮部臣陳廷肅、吏部臣阮仲合出延該使,就館商訂條約二十七款,雖未經兩國畫押互交,亦既訂約無異。下國久隸藩封,萬不得已之情,敢用備因陳告……”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