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明文魁  >>  目錄 >>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幸福來敲門 | 大明文魁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文魁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

次日清晨,濃霧垂江。

洪塘碼頭看不清江面。

臨行之前,林延潮再三叮囑地方官員不要隆重,若是真要相送那么省城的官員就不要辦事了。

但即便如此,宋應昌,費堯年,知府王士琦等官員還是前來恭送。

甚至連福建巡撫趙參魯也是厚著臉皮來了。

林延潮見此有幾分好笑,此時此刻自己倒是很想說,本來只是想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跟你相處,但換來了得卻是無情的嘲諷,不裝了,我現在已是大宗伯了,我攤牌了。

不過趙參魯如此,自己也不好當場給他難看,否則自己‘心胸狹隘’的名聲就算是徹底坐實了。

官員離別這等場合當然是贈詩相送。

這都是官場上的應酬之作,有些乃即興而作,但大多都由各自的幕僚師爺寫好了。

臨別之際,也是幾位大僚也是恭維林延潮,言語大體也是‘主持國是,參決機務,天下蒼生無不仰望’,‘這一去,家鄉父老依依不舍,這一去,天下蒼生無不幸甚’這樣的話。

如此盛情,林延潮唯有再三謝過。

正在應酬之際,碼頭上一人匆匆跑來喊著道:“還請大宗伯留步,留步!”

此人說了幾句即為碼頭旁士卒攔住。

林延潮認得對方是自己老師林烴的下人,當即讓陳濟川將他帶來。

“林桐,你怎么來了?”

對方道:“昨日大宗伯送帖子與老爺說要進京任官的事后,老爺很是歡喜于是將此物贈你,他說他要叮囑大宗伯的話,也在其中了。”

林延潮聞言道:“替我謝過老師。”

說完林延潮打開老師所贈之物,原來是兩首詩句,詩句寫得是‘功名發軔青云路,長愿存心在澤民。’

這是唐伯虎的詩中詩句。

林延潮記得自己在林烴那讀書時,曾見過此兩句詩掛在他平日讀書作息處。

林烴當年與自己說過此物由來,這兩句詩是林烴當年進京趕考時,他的兄長林燫所贈。而今日這兩句詩由林烴轉贈給自己。

詩中之意,當然是要告訴林延潮,現在身在青云路的高處的你,不要忘了讀書發軔之初所立澤被天下蒼生的志向。

林延潮看完后,深感還是老師關心自己,這一番話既是鼓勵,也是警醒,時刻怕自己身居高位而行差踏錯。

此刻林延潮既是感激師恩如海,也是因此鼓勵心潮澎湃。

一番繁文縟節之后,終于到了登船的時候。

林延潮不由回望再三,當年進京趕考,然后回鄉省親,既始于此,也是歸于此。

而這一次返鄉再復出,也是即歸于此,也始于此。

從年少讀書,再到弱冠登第,今日而立出山,既有依依不舍的惆悵,也生出了許多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

最后林延潮向送行的官員作揖,登上船梯。

此刻江上霧氣仍是較濃,林延潮登船后已不見岸上送行之人。

隨即兩艘的引水船在前引路,江上又下了一點細雨,林延潮登上船頭放眼望去,但見面前一派浩瀚無際的大霧景象。

此刻他不由想起三國演義里一首大霧垂江賦來。

初若溟濛,才隱南山之豹;漸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鯤。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鯨鯢出水而騰波,蛟龍潛淵而吐氣。又如梅霖收溽,春陰釀寒;溟溟漠漠,潔浩漫漫。

林延潮身在船舷之上見此景色,聽得身后有腳步聲,轉頭看去原來是師爺徐光啟。

林延潮問道:“用兒如何了?”

徐光啟道:“少爺哭了半日,方才才精疲力盡在夫人懷中睡去。”

林延潮聞言也有些難過,今日出門林用得知要與林高著分別,口中喊著太爺爺,太爺爺,然后是無論如何也不肯離家。

最后好說歹說,等到林高著將他送到門口時,林延潮這才命人強行抱上馬車離去。

因這件事,林用對林延潮生了不小的埋怨。

林延潮此刻道:“用兒平日太任性了。”

徐光啟笑著道:“我倒是覺得少爺是個重情的人。”

然后徐光啟拿出一物道:“老爺,這少爺前兩日所制的鐘漏。”

林延潮聞言放在手里細看然后問道:“這是水漏?”

徐光啟笑道:“是啊,其他水漏都甚大且笨重,但少爺所制的卻是精巧,他是從一本古籍里仿制而來,用了三日三夜方才功成。他一再告訴我不要告訴老爺你,他生怕你說他此舉又是在不務正業了。”

林延潮聞言不由笑著搖了搖頭,古人視此為‘奇技淫巧’,現代家長說來就是‘不好好讀書,專玩這些沒用的’

林延潮將這鐘漏還給徐光啟。

徐光啟等了半天,又沒聽林延潮說什么贊許或不贊許的話。但聽他突道了句:“起風了。”

徐光啟看了一眼鼓動的船帆笑道:“是啊東翁,起風了,霧也要散了。”

正如徐光啟所言,風起之處,這垂江大霧也是一點一點地散去。

日頭從船舷處破開了最后的薄霧,然后照亮了江面。大江上金光點點,疾浪排空,左右的江船都是趁此拉滿了風帆。

而此刻林延潮的坐船也是飛馳起來,風從耳旁掠過,立在船頭的林延潮當即扶住了衣帽。

林延潮興致忽起與徐光啟談古論今起來:“這大浪淘盡古今,其實我漢家文賦之美,不用多說,多少讀書人讀多了由欣賞而迷醉其中,于對仗工整,尋章摘句之道里轉啊轉,不能自拔,故多有懷才不遇,厭世之感。”

“當年南唐馮延巳則有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之詩,文極美但說得卻是閨怨。而同樣是疾風乍起,南宋名將宗愨責有言,乘長風破萬里浪,卻道盡了豪情壯志。”

徐光啟道:“東翁所言極是,那么敢問東翁之志呢?”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想起今人之作然后道:“若是我當取‘乘長風破萬里浪’,但吾不過一介書生用此不合,真要以詩言志,吾以為‘風乍起,合當奮意向人生’倒是貼切。”

兩人說說聊聊之際,船繼續乘風破浪,不知不覺之間已是離家數里。

授官圣旨是九月二十五日寫的,林延潮接旨時已過去了半月,而啟程出發已是十月中旬了。

就算馳驛進京,緊趕慢趕的于年前抵達也是勉強。

若在沿途再講究排場,那更不知多久了。林延潮而今禮部尚書的身份,在整個大明朝所有文官里排名,屈起指頭就可以數得出來,不多不少正好名列第七。

當年張居正返鄉時各地官員如何出迎?

地方官員率屬下在道旁長跪迎接,撫、按大員越界迎送,連各地藩王都要出城迎接,而襄王更是出城三十里外迎接張居正。

林延潮現在權勢雖不能與當年張居正相提并論,而且論實權是幾位北尚書里最小的一位,但計較起出行儀仗來也是僅次于閣臣的規格。

為了避免沿途官員逢迎,林延潮就以朝廷急召名義于路途上謝絕大部分官員拜訪。

同時這一次進京,林延潮也帶了不少隨員,除了陳濟川,展明這樣跟隨久的。

林延潮仍招募了不少訓練有素的俞家軍作為家丁,他們當年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卒,但

都是年紀大了或者身上有傷,不適合從軍。

林延潮讓展明招募他們跟隨自己進京,一來是俞家軍訓練有素,而且都是老家的人十分可靠,二來也是給這些為國戎馬半生的老兵一份生計。

當然沿途驛站對于官員的隨員多少是有規定的,但大多官員出行從來不管這么多,都是于當地強征車馬民役,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林延潮在這方面就自己雇船雇車,如此也是為了免遭非議。

謝絕了大多應酬往來,也令林延潮清凈了許多,不過該有的人情拜訪還是必須的。

林延潮路經浙江時,派陳濟川,展明去了臨海,湖州。

去臨海是去見王宗沐,去湖州是見剛退下來的潘季馴。

這一次林延潮能夠出山,這兩位前后任過河漕總督的大佬可是沒少幫忙。

對于臨海王宗沐,林延潮是備了一份厚禮,而王宗沐也很快給林延潮回來消息。

王宗沐大概的意思是一番恭賀,恭喜林延潮升任禮部尚書,我的幾個兒子,以及臨海籍官員以后都是你的基本盤,當然也委婉提醒你林延潮,不要忘了當初許下在浙江開海的承諾。

林延潮知道自己這一次上任,也是背負著不少官員的期望,若是不能兌現諾言,在官場上也是要大失聲望的。

然后林延潮繼續北行,到了十一月末時即快到了平湖。

對于潘季馴林延潮是心存感激的。

特別是潘季馴,除了申時行,就屬潘季馴對林延潮的官途上提攜得最多了。

當年能從歸德那犄角旮旯的地方調回京里,以及這一次復出任禮部尚書,全仰仗于潘季馴不惜余力地保薦。

更令林延潮感激的是,潘季馴舉薦自己沒有半點私心。他潘季馴在任時,不貪財不求權不結黨,更沒有聽說過為自己子孫親戚謀過什么一官半職的。

這與申時行不同,申時行退了以后,自己肯定要替他兜著的,這就如同張居正事徐階一樣。

這是官場規矩。你得罪了皇帝沒關系,因為你的官位不是皇帝給的。但對于你的舉主就不一樣了。

所以若非朝廷催得甚急,林延潮于情于理都必須動身前往平湖,當面感激潘季馴一番的。

盡管如此,林延潮也是讓陳濟川,徐光啟二人一并攜厚禮拜見潘季馴。

但出乎意料的是,兩人去的,就陳濟川一人回來了。

一聽原因,原來是徐光啟到潘府上拜見潘季馴后,被潘季馴發覺是個可造之材啊。

于是潘季馴將徐光啟留了下來,說是教導他一段時日。

林延潮聽了此事良久無語,又是同樣的套路真是令人防不勝防啊。

這潘季馴上一次從自己這里挖走黃越,這一次居然又挖走了徐光啟!

此人……此人真是好無恥啊。

末了,陳濟川還和林延潮說潘老還有一份書信給自己。

這信林延潮不看還好,一看頓時氣得火冒三丈。

潘季馴在信里寫得什么?

又是老調重彈,大意是我保舉你去任河漕總督,你居然不干跑去任禮部尚書,你對得起老夫這一番栽培之意如此云云。

林延潮看信后,是很想和潘季馴理論理論。

不是我不愿任河漕總督,是皇帝不給啊,搞得好像是自己的錯一樣。你潘季馴是把我當事功型人才來培養,走的是技術官員路線,但朝廷不怎么看,自己現在走得這路線,分明奔著入閣去的,這又有什么辦法?

總而言之,還我徐光啟!

想到這里,林延潮不由幸虧自己沒去平湖拜見潘季馴,否則也不知會發生什么事來。

船繼續沿運河北上然后到了無錫,林延潮座船在此停靠一日。

卻說當年林延潮與顧憲成失和,兩邊斷了往來。

林延潮在閩中辦了鰲峰書院,顧憲成在無錫辦了東林書院,二人各自沒有通氣,不相往來。

但是這一次林延潮升任禮部尚書,北上路過無錫前,自己于船上寫了一封言辭誠懇的信,托人轉交給顧憲成表自己修好之意。

但是顧憲成卻沒有回信。

而今日船到無錫停靠時,除了無錫當地的官員外,也沒有出現顧憲成的身影。

此時已是十二月初,冬雪已是下,林延潮穿著厚氅在船邊眺望無錫城的景色。

這時船下有人來稟說是東林書院的高攀龍求見。

林延潮微微訝異,然后道:“有請。”

不久陳濟川帶著一位二十七八的年輕人來到林延潮面前,對方拜倒后言道:“晚生高攀龍拜見大宗伯。”

林延潮扶起高攀龍笑著道:“是叔時兄的高足,當初京里一別,許久不見了,今日看來更是出眾了。”

高攀龍連忙道:“大宗伯贊譽,晚生實不敢。這一次聞大宗伯路過無錫,本來老師要親自前來相見,但無奈抱恙在身,故而只能讓晚生代勞。”

林延潮聞言道:“叔時兄身子有無大礙?我記得他一向……既是如此,我去他府上探望,來人……”

高攀龍連忙道:“不用了,大宗伯不用如此,老師他……老師他……”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道:“我明白,看來叔時兄還未諒解我。”

高攀龍承認也不是否認也不是,一時不知如何說。

林延潮嘆道:“我與叔時兄乃同年至交,入朝時相互提攜相互照顧,當年我下詔獄,全仰仗叔時兄極力周轉,擔了殺頭的風險在天子面前為我進言,此情我林延潮一輩子記在心底。”

高攀龍聞言也是道:“晚生明白,當初老師在心底也是一直把大宗伯視為至交啊。”

然后林延潮道:“后來的張鯨之事,我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也不愿意多做解釋。眼下我任禮書,以后在朝堂上說話多少還有些分量。你替我叔時兄一聲,他的復官之事,我一定盡力奔走,此舉不是為了讓他承我的人情,而是朝堂上不可以缺似他如此耿直忠正的大臣!”

高攀龍聞言心道,林三元果真如傳聞所言,是與老師一般的正人君子啊,若是他們能一并在朝堂上該多好,一起規諫政事,以正君心,如此國家就有希望了,只是可惜老師與他失和,看來永無修好可能了。

高攀龍有些黯然道:“多謝大宗伯了,但大宗伯也知老師一向甚是執拗,什么人什么事拿了主意就難以改觀,但我回去一定將大宗伯這番話給老師。”

林延潮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就有勞你了。”

高攀龍走后,陳濟川跟著林延潮回到的船艙里。

船艙內有火盆,林延潮脫下外袍,坐下伸手烤火以解寒意。

片刻后船娘端上來蔬果肉飯。

林延潮聽說林淺淺,及自己兩個兒子已吃過飯休息了,當即也捧起飯來用飯。

這船上的船家飯,都喜歡把肉菜放在米飯上吃,如此肉汁菜汁都滲入米飯之中,吃起來格外香甜,飯后再喝一碗茶足以。

林延潮如此吃完一碗飯,雖是意猶未盡卻道:“飯吃七分飽,不可再用了。”

陳濟川當即給林延潮斟茶還道:“方才我還擔心老爺你一肚子氣,但見老爺胃口這么好,卻是放心了。”

林延潮聞言放下茶盅笑道:“我沒有氣,倒是你一肚子氣才是。”

陳濟川不由問道:“老爺,我不明白,你屢次三番示好,但這顧憲成如此不識抬舉,你又何必再禮下于人呢?”

林延潮聞言道:“怎么說顧叔時有恩于我,無論如何我在面上必須敬重于他,否則會令官場上的人說我忘恩負義。”

陳濟川道:“可是我聽丘師爺說,顧憲成主講東林書院時,他在學生面前可是沒少說你的不是,甚至有詆毀之詞。這東林書院有幾百弟子,而且不少人都是官宦人家,顧憲成此舉實在、不利于老爺你啊。”

林延潮聞言不怒反笑道:“我正怕顧叔時不編排我的壞話,他如此說我倒是放心了。”

陳濟川茫然不解地道:“這是為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明文魁目錄  |  下一章
大明文魁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7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