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第1131章 東郭先生與狼
看著接過葛巾,將被打濕的發髻和胡須一點點擦干的中年士人,趙無恤心里滿是疑問。
在后世,東郭先生的故事家喻戶曉,只是很少有人了解,這位先生卻是和趙鞅一個時代的人。趙無恤本以為這是寓言故事里虛構的,誰料他征伐中山之際,卻替趙鞅見到了這位東郭先生。
而且這位先生與寓言里的老好人形象還有些相似,一進門就請求趙無恤停止攻擊中山。這倒是讓無恤覺得有些新鮮,因為這些時日里跑來投奔的各路士人,基本是懷揣“妙計”,說可以助趙侯速滅中山,以此博取任用的。逆勢而行者,還真就唯此一人。
是愚笨呢?還是大智若愚呢?得考校考校他。
于是趙無恤發問道:“先生是中山國的官吏?”
“不是,小人乃濟北庶民。”
“先生是受中山國所托而來?”
“也不是,小人與中山公室素無來往。“
趙無恤有些糊涂了:“既然事不關己,先生又非中山人,若是按照郡縣籍貫歸屬,還應該算趙國人,何苦要來勸說寡人停止征伐中山?”
東郭先生正襟危坐,嚴肅地說道:“只因萬事莫貴于義,今趙侯伐中山,為不義之舉。”
趙無恤啞然失笑,帳內正看這熱鬧的趙國軍吏們聞言,頓時也哈哈大笑起來,覺得這人怕是得了癔癥吧,跑到軍營里說打仗不義。
尤其那些滿腦子是軍功和榮耀的勛貴子弟,更是不以為然,笑說東郭先生胡言亂語,趙國討伐中山,是以堂堂正正之師伐之。
趙無恤也未阻止,而是靜靜地觀察東郭先生的反應。
東郭先生沒有被這些笑聲嚇到,直到嘲笑稍稍平息,才反問那些勛貴子弟:“小人聽說趙國律法嚴明,如果有一人,進入了別人家的園圃,偷走了人家的桃李,此乃何罪?”
有人答道:“此乃盜竊罪,按照《趙律》,或斷指,或罰錢,或服輕役。”
“然,盜竊之舉,眾人聞而非之,為政者得而罰之,刑律中也明令禁止,這是為何?只因盜賊損他人之利,而使自己得利,是不義之舉。盜竊桃李尚且不義,那盜竊別人的狗、豬、雞等家畜家禽者,更是不義,損他人之利愈重,就越是不義。但今日趙國伐中山,占其城邑,奪其百姓,遷其寶器,本應是大不義之舉,二三子卻交相稱贊,這豈不是大謬?”
勛貴子弟們一時間沒轉過彎,被他繞糊涂了,理屈詞窮,還是趙無恤笑道:“先生休要欺負彼輩年輕,偷換了概念。趙伐中山,是因為中山叛趙,不義在先,此舉違背了黃池之會時的諾言,寡人是上承天子之命,下應百姓呼聲,以侯伯的身份去討伐,此乃義戰。”
“事實真的是這樣么?”
東郭先生笑著搖了搖頭,對于趙國如何操縱中山國內的貴族反叛一事,他常年在燕、齊、中山間走動,自然是一清二楚,卻也不點破,而是說道:“君侯攻中山,為了攻取一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殺人多時多達千余,少的時候也成百,除了直接作戰死掉的,趙國與中山國的百姓因戰爭貽誤農時、凍餒、疾病等而死者,更是上萬!”
他的語氣不由加重起來,幾乎已經變為斥責:“自古以來,除了少數幾次外,這天下就從來沒有過義戰!兼國覆軍,賊虐萬民,剝振神位,傾覆社稷,百姓離散,廢滅先王,何利于上天?何利于鬼神?何利于百姓?如果說中山背棄盟約是小不義,那君侯因怒而攻伐中山,卻是大不義!”
“大膽!”帳內視趙無恤如神,視軍功為升遷坦途的勛貴子弟頓時怒了,拔劍要斬東郭先生,卻被趙無恤制止。
“寡人從不因言殺人,汝等退下!”
對于趙侯而言,這位東郭先生,是越來越有趣了……雖然他屁股坐在趙國的對立面,但也說明,這世上不論哪國,都有在野的高人啊。
勛貴子弟們恨恨地下去了,東郭先生也知道方才是自己有些激奮了,過了一會,才放緩語氣道:“這是小人一孔之見,何況,如今中山已經求饒請降,愿意割讓滹沱河南岸土地,君侯想要的東西已經得到,奈何還要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覆其社稷,遷其重器,一味地要滅亡中山呢?”
這東郭先生是個很有學識的人,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跟他繞邏輯是自取其辱,趙無恤便單刀直入地說道:
“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中山乃鮮虞白狄所建,戎狄豺狼也。如今就算中山國蜷縮起四肢,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樣蜷縮,像蛾蛹一樣曲身,以此求得趙國的憐憫。但狼就是狼,等危機過后,中山必然反撲,往趙國的心腹之地狠狠捅上一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于距離首都鄴城才三百里的中山國,一貫多疑的趙無恤是不會允許他們作為獨立的政權存在下去的!
東郭先生卻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勸誡道:“但是君侯,諸侯用夷禮,則夷之;戎狄用夏禮,則應華夏之,鮮虞人進入河北已百余年,沐浴華夏之風,建國曰中山,處處效仿趙國,中山爪牙變鈍,尾巴卷曲,已經不是狼了,而是被拴在諸夏門邊的一條家犬……”
他數次從齊國進入中山,見證了這個戎狄之邦的變化。剛剛遷來時,白狄人以畜牧為主,三尺高堂為室,房草不剪,采椽不刮、披發吃半生的肉,語言與諸夏不通。然而僅僅過了一百年,中山國建立后,鮮虞人,尤其是上層貴族在風俗、文化、飲食習慣上,都在拼命向中原靠攏。
鮮虞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一切史詩、記錄、文書都用華夏篆字,隨著大量中原百姓的遷入,國內會說夏言的人越來越多,中山話已經與東陽方言越來越近似。
中山的建筑、機構,無不是模仿趙國,宮廷里整套編鐘、編磬,也儼然把自己當做華夏諸侯,據說中山的公室還接納了幾位孔子的弟子冉雍、宓不齊,請他們為中山貴族教授詩、書,同時推動一個大計劃:東郭先生親眼看見過一個中山子的銅器銘文,銘文里大談天命、忠、孝、仁、義、禮、信等,同時通過種種編造的傳說,證明中山其實不是戎狄,而是姬姓、子姓的殷周后裔……
東郭先生覺得這是好現象,中山人所做的努力,不能因為趙侯一句“戎狄豺狼”而徹底否定!
他再拜懇求道:“縱然中山有罪,其百姓何辜?滅其社稷,夷為郡縣,鮮虞人必然怨怒而反抗,反而將戎狄效仿華夏的勢頭中斷了。君侯莫不如順勢同意中山的求和,昔毛寶放龜而得渡,隨侯救蛇而獲珠,蛇龜尚且不如狼有靈性,若是趙侯讓其茍延殘喘,中山國敢不效龜蛇之誠!”
東郭先生言罷,趙無恤默然良久,才道:“先生,你當真不是中山國的說客?”
東郭先生雖然瘦巴巴的,卻也有士的尊嚴,他挺起了胸膛,發誓道:“如有欺瞞,愿受萬刃加身!”
趙無恤嘿然,若真如他所言,那這東郭先生這種多管閑事的風格,還真和戰國時期到處滅火的墨家相似,義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不過,他也已經聽出來了東郭先生言中未盡之意……
“寡人當真不信,世上會有無私無利之人。先生今日前來,只怕不單單是想要為中山求情吧?”
見東郭先生面有躊躇,趙無恤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由笑道:“先生方才之言雖然有理有據,但尚不能讓寡人答應不征伐中山國。如今大雨未停,大軍不行,與其在此虛耗時光,先生不如將心里所藏的話坦然相告,也許就能說服寡人……”
東郭先生嘆息一聲,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索性坦言道:
“雖然小人愚鈍閉塞,卻也聽說過一句童謠,濟水畔、黃池上,侯非侯,王非王……”
“黃池之會后,趙侯已從周王處獲得了號令天下的斧鉞,五伯九侯,無不景從。趙侯已經得到了想要的名實,但這斧鉞要如何使用?卻有商榷之處,如今趙國定軍爵,上首功,兼并魯、衛,存的是以兵威征服諸侯,化為郡縣的心思。此舉雖然簡單,卻略顯粗暴,諸侯定然不會束手就擒,故而這平天下之路,必然滿是荊棘,也不知還要打多少仗,死多少人。故而小人覺得,趙侯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選……”
“何路?”
“以斧鉞威人而不殺人,存滅繼絕,弭諸侯之兵,息九州之亂,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倘若如此,趙侯仁義之師,不費兵戈而天下歸服!”
PS:東郭先生故事的原型是明人的《中山狼傳》,故事里追逐中山狼的正是趙簡子趙鞅,這件事時隔千年,也不知明人有何依據。寓言里又說東郭先生是“墨者”,不過這時候墨子才剛出生,所以不可相信。不過小說就不用考慮那么多,劇情需要,就把東郭先生拿來用用,把他當做一個不是墨家,思想卻先于墨家的春秋士人吧,故參考墨家的《貴義》《非攻》《兼愛》諸篇,給東郭先生加上了一點弭兵、好義的色彩。
晚上還有一章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