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第363章 楮皮紙
魯城的大禮議時間定在五月底,地點則定在了“毫社”,孔丘和少正卯兩位私學先輩這十多年來培養的學生們如鳥云集,一時間戰云密布。
而始作俑者趙無恤這邊,在朝小池塘里扔了一顆大石頭,濺起無數水花和波紋后卻一溜煙跑開,繼續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對于魯侯和三桓的邀請,他以要防備盜寇突襲為由辭謝了,只是提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要求——將這次公開“禮議”的記錄書寫材料大包大攬了。
實際上,無恤的真實想法是,所謂的禮議,爭的不是誰的誰知識淵博,誰對誰錯,而是一場pi股之爭。那種又臭又長,看似引經據典,實則是空口白話噴口水的場面,他才不想去看。雖說這時代尚武精神十足,要是吵崩了,書生打架依然是會拔劍格殺的……
但要想看角抵技擊,還不如去子貢經營得蒸蒸日上的陶丘侈靡之所呢!
不過,三邑的屬吏里,卻有不少人想去瞧瞧熱鬧的,孔門弟子冉求忠于職守,已經正式被任命為旅帥,他也知恩圖報,認真地履行著本職職責,帶著一旅長矛兵訓練,兼顧鄆城的防務。當消息傳來后,冉求雖然心里想去,在無恤面前卻半字未提。
倒是闞止和公西赤年紀輕,實在是耐不住寂寞,無恤索給他們一項任務,闞止是要去和封凜配合,繼續交好魯城士大夫,同時看清各色勢力在這場禮議中的表演。至于公西赤,則是要在毫社旁聽,將這場“大禮議”的內容和過程一一記述下來,而且趙無恤還有一個硬性的要求。
“記住,每一個字都得用紙寫!”
離廩丘麻紙初次造出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在那之后,工匠們被嚴密控制了起來。工坊外也圍上了高高的墻垣,讓人不能窺見里面的秘密。
在美食嘉服的待遇下,一直以來都“食”于官府的工匠們對于被暫時杜絕了與外界、家人的聯系也沒什么好不滿的。于是廩丘的造紙技藝在不斷精進和簡化,如今以半月時間為周期。每次都能制作千余張麻紙,用的自然是小公輸班偶然發現的草木灰制漿配方。
但被認為是“失敗”的石灰水制漿配方也沒被廢棄,趙無恤讓工匠們繼續制作,然后讓人將這韌性較低的“劣麻紙”送去的自己的邑寺里,自有用處。至少以后如廁。就不必再浪費布帛了……至于廁籌,恕他抱歉,實在適應不了。
過去半年時間里,三邑官署走的是麻紙與竹簡并行的模式,除了制作麻紙的材料受限制外,想要徹底取代正值鼎盛的簡帛,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在歷史上,這個歷程經過了整整五百年,趙無恤覺得,在自己的干預下。或許會縮短到百年之內?
同理,剛有了點規模的瓷器也只是在銅器和漆器的夾縫里占了一席之地,想要繼續壯大,就必須如湯盤所銘刻之言一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必須推陳出新。
趙無恤倒是聽說,自己遠在新絳的姐姐季嬴似乎對制瓷有些興趣,接管了成鄉的瓷器坊不說,還取得了不小成就。甚至在陶丘販賣時力壓甄地瓷器一頭,這著實令他刮目相看,瓷匠們則在倍受打擊之余,也起了幾分一較高下的心思。
紙張想要出頭就更艱難了。士大夫們對初現的“公輸紙”不如無恤想象中那么推崇,一來是和公西赤一樣,他們已經習慣了使用竹簡,其二是“公輸紙”的書寫性能并不十分優秀。所以如今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反倒是質量較差,韌度不高的劣麻紙比較受歡迎。卻不是用來書寫,卿大夫們購買此物的用途自然不言而喻。
那段時間里,公輸克對此有些失望,而計僑、公西赤等則愈發認為竹簡不可替代。
然而趙無恤卻對他們說了一段拗口的話,將他們聽得一愣一愣的。
“萬物發展勢頭是向前的,但新物的創造不是一條直線上升的,相反,它的成長壯大必定要經歷艱難曲折,新物必定戰勝舊物!”
總結教訓后他們認識到,麻紙因為其局限性,無法大批量制作,想要在魯城市肆里賣出高價是不可能的,于是趙無恤便要求造紙工坊盡快產出新的,更加優良的紙張。
經過數月研制,就在前幾天,公輸克喜滋滋地來報,新紙已經試制成功,是以一種野生的桑科木本樹木“楮”為原料做出的紙。
古時曾用楮樹皮織成衣料使用,和麻異曲同工,但成本卻更低,因為楮樹無須人工栽培,在山上隨處可見,誰都可以砍伐。它的韌皮是很好的造紙材料,所含纖維質地較高。
等無恤去巡視時,發現用楮皮造紙先要將其漚在水中脫膠,再用公輸班偶然發現的草木灰蒸煮法,以下程序和麻紙相同,只不過要不斷將楮樹的青皮剝去。總的算下來得有二十多天的制作周期,成本比麻紙還低,做出的楮皮紙卻比麻紙要好得多。
泛黃的楮皮紙從四個方向輕輕撕扯也不會斷裂,韌性大幅度提高,墨汁滴在紙面上沒有大面積的浸染,紙張表面可以做到最基本的光滑,沒了麻紙那些過多的粗纖維殘余。并且多次試驗過,完全能夠勝任書寫,連對竹簡有所偏愛的公西赤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竹簡太狹窄,在上面書寫受限于材料,但在楮皮紙上卻更加自由和明快,公西赤留在上面的字,隱隱有點書法的味道了。他自己也看著歡喜,試過幾次后便開始三天兩頭往造紙坊跑,三番五次向公輸克討要楮皮紙來用。
但是那晦暗發黃的表皮依然讓趙無恤甚是不喜,用過前世完美白紙的他又怎會看得這草紙般的顏色?于是無恤沒有像上次初次制紙一樣大肆夸獎工匠們,而是放下一摞新紙后云淡風輕地道:
“還算不錯,但這工藝也太繁瑣了,二十天才能造出一千張紙,效率低,原材料限制也大。楮皮紙的試制拓寬了造紙的材料來源,但我讓你們試試樹皮不代表只有樹皮能造出高韌度紙,還可以試試別的材料,如竹子、檀皮、麥桿、稻桿等……”
此外,產品做是做出來了,但傳播卻是個大問題,光三邑這六萬人口,其中九成九的人暫時是用不上楮皮紙的,自產自銷可沒法盈利。
至于對外售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加上這時代龜爬的信息傳播速度,若沒有行政力量強制推行,再過十年,魯人們也不一定會買紙的賬。所以趙無恤必須尋一個契機多加宣傳,先讓魯國上層貴族認識這種新的書寫材料,再慢慢推廣開來。
所以乘著這次禮議,他打算向宗伯署免費提供兩千余張楮皮紙,希望借此良機打開局面。
這便是趙無恤向三桓提出的“奇怪請求”,于是乎,楮皮紙,就成了“魯城大禮議記述唯一指定書寫材料”了……
五月末,所謂的“大禮議”在魯城毫社正式舉行。
雖然事關自己,但這場前所未有的禮議,小宗伯孔丘必須全程,比如布置會場,比如檢查記錄的準備工作……
在毫社繞了一圈后,他對緊隨身后的幾個弟子說道:“先君伯禽封于魯國時,成王和周公賜他殷民六族,所以魯國國人和為師一樣,多為殷商遺民。為了祭祀殷商先王,殷民的各個氏族合力建了毫社,從此成為數百年來國人聚集議論、歃血盟會的場所。幾年前國人被陽虎強迫在此結盟,半年前其黨羽叔孫志被戮于此,如今竟又要見證這場禮議之爭了……”
子路對孔丘極為有信心,便拍著胸脯說道:“夫子乃是魯之聞人,能言夏禮,杞不足征也,又能言殷禮,宋不足征也。至于周公之禮,夫子更是深得其精髓,一定能將那少正卯說得啞口無言,讓季氏更正過去的錯誤!”
孔丘倒是嘆了口氣:“若是對的事情就會被實行,那便好了……
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這次禮議,要爭的不僅是為昭公正名,還要在魯國立下復興周禮的基礎!”
不多時,弟子們漸漸聚集起來了,顏回,閔損,冉雍,冉耕等先進學生紛紛前來,連歸家的樊遲也聞訊趕來。他們圍攏在孔子周圍,多達十余人,那些在籍弟子則遠遠跟在外圍,多達百余人。
孔子看似極為鎮定,但心里依舊有些緊張,畢竟事關正禮,事關自己畢生追求的真理,還有來之不易的事業,少正卯不是好相與之輩,勝負孰為難料。于是他看似不經意地走到了忙里忙外的弟子公西赤身邊,指著他手里的東西道:“子華,這就是楮皮紙?”
“正是,夫子要不要試試?”
原來,公西赤正帶著幾名趙無恤派給他的佐吏,捧著厚厚的黃色楮皮紙和上好的松煙墨擺放在筆吏的案幾上。
孔丘對趙無恤提出大禮議是心存感激的,因為當時情形,他在季氏、叔孫的壓力下是有些勢單力薄,孟氏的支持并不夠強硬。所以在孔門看來恰恰是無恤幫了他們一把,要論起禮來,少正卯縱然號稱博學,卻哪能是儒者的對手?何況這樣一來也能將孔門思想大肆宣揚出去,讓國人們知曉。
但對于趙無恤一再要求使用的“紙”,對新鮮事物興趣不大的孔丘是心存疑慮的。它們將由史官、筆吏記錄在座的一言一行,然后藏于府庫,傳于后世,但紙能擔當如此重任么?
這會,他接過了公西赤獻上的一疊新紙,心下略有些納罕。(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