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帝國的朝陽  >>  目錄 >> 第105章 事業征程

第105章 事業征程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帝國的朝陽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帝國的朝陽 第105章 事業征程

一場冬雨滋潤著有些干旱的大地,只使得華北大地的百姓,無不是長松了一口氣,至少這場雨讓他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不再擔心這老天爺在年末時緊了來年的收成。

在保定火車站西數百米外,那片高聳的院墻內,相比于院墻外的百姓要靠天吃飯不同,用最新式蒸汽帶動的旋轉鉆機鉆出的機井,能夠為院中的上千畝耕地提供足夠的灌溉用水,也正因如此,其田間作物的長勢遠好過院墻外的田地。不過與院外的田間種滿了紅薯不同,這院子里種的卻是時下華北種植并不多的小麥。

實際上,對于這立著高墻的大院子,保定當地人總好懷揣著一絲好奇心,這好奇更多的是因為其不按“習俗行事”,該種高粱的時候,他們不種高粱,該種紅薯的時候,他們不種紅薯。

玉米、麥子,在過去的一年里,這被圈入的大院子里頭,也就是種地罷了,對此按保定人的課來說,這人的腦袋殼肯定是被驢踢了,若不然又豈會闊綽到圈出那么大的院子種起地來?

無論外界怎么看,這保定的“農業試驗場”與濟南、開封、江寧、杭州以及廣州等地的農業試驗場一般,都是由“東亞農業促進基金會”投資創辦,其旨在將源于西方先進國家的“西洋農學”在中國加以推廣:以改造中國傳統農業,而在“西洋農學”本土化的核心是人才本土化,這自然也就產生旨在培養農業人才的農業學堂。

而農業學堂無一例外的皆設立于“農業試驗場”內,受限于種種因素。這些農業學堂的規模并不大。實際上。即便是東北大學農科本年也就只招收了165名學生,至于這些農業學堂,少則只招收十數人,多則二十余人。

但凡讀書人,又有幾人愿意與田間地頭終老?這自然導致許多人無意就讀農業學堂。不過雖是如此,但凡在這種情況下愿意報考農業學校的,無不是有志投身于“現代農學”的有志青年。

雖說天上下著雨,可在保定農業試驗場中。幾名穿著涂膠雨衣、腳踏雨靴的年青人正在田間地頭巡視著,檢視著麥苗的生長情況,這些麥苗長勢極旺。

在紀錄本上作著記錄時,看著眼前的這片麥田,張靖的雙目中滿是憧憬,作為保定農業學堂的一名學生,對于這被稱之為“中華1號”小麥,可謂充滿了期待,幾乎每天,只要一有時間。就會來這里田間查看麥苗的生長情況,恨不得一夜之間。這32畝育種田,便能育出良種來,然后再立即推廣至全直隸。

“怎么,子靖,還在想著什么時候,把這麥種帶回家種上哪是不是?”

一旁的李林遠瞧著同學的模樣,便輕聲調查笑道,可這話未嘗不是他的期盼,作為農家子弟,他清楚的知道,高產良種對于百姓來說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百姓再也不用挨餓。

“你又不是不知道,資料上說,“中華1號”小麥的在東北和南繁基地的產量是500斤左右,可一畝上等的高梁地才產多少?至多百二十斤!”

直起腰身,張靖盯著田間的麥苗,感嘆的說道。

“如果說不是因為今年的玉米每畝平均達到607斤的高產,誰能相信一畝麥子能收500斤……”

張靖口中的玉米,指的是今年試驗場中種植的幾十畝玉米,平均產量達到驚人的607斤,那產量著實震驚了每一個人,即便是試驗場的山口教授也被驚呆了。不過,因為學校的限制,他們并沒有對外宣揚這一產量,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現在這些種子正在進行本地馴化,只有馴化成熟了,適應了本地的氣候,才能達到穩產高產的目標。

“這只是試驗田產量,如果要大田種植的話,產量估計會下降兩三成……”

每一個農技人員最想做的是把試驗田產量變成為大田產量,但這幾乎沒有任何能,畢竟不可能每畝地都是精耕細作,更為重要的是,在大田中肥料的供應以及灌溉等問題,都會限制它的產量。

“兩三成?”

搖搖頭,張靖反問道。

“別忘了試驗場里種的高粱,產量都超過兩百斤,地里除了施用磷肥之外,還會用上上百斤堆肥,而且水還能供應的得上,這種試驗田環境絕不是普通農家所能相比的,我估計同樣的種子,放到大田里頭,能保住300斤的產量就不錯了……”

提及產量的下降,張靖的眉頭頓時皺成了一團兒。

“再加上百姓習慣自行留種,水肥跟不上,自然導致其減產,導致種子退化,這樣的話,這些種子年年退化,幾年之后,還有什么高產優勢?”

雖說出自富農家庭,可張靖自幼也跟父親一同下田干農活,實際上,在鄉間,盡管富農有富余的田地租予他人,但幾乎每一個富農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精通種地,張靖的父親自然也不例外,甚至這正是他報考農業學堂的原因。

“種地,種來種去,無非就是那么多竅門,就像我們家的田之所以比旁人種的好,一是精耕細作,二嘛就是用肥……”

提及用肥時,張靖便把話頭一轉,那是張家種田的決竅,就是靠著那個小竅門,張家的地才能比旁人多打一成糧食,就是靠著這樣的“積少成多”用兩代人的時間置辦下了幾十畝田產,即便是在學校中,他也從未提及的家里的肥和旁人的有什么不一樣,那是張家的“不傳之法”。

“小時候,鄰縣的孫三叔家的高粱比旁人家高出十來斤,于是我爹便到他家去換種子,回來果不其然,比往年多打了小二十斤,那年種的時候,我爹一天到晚就呆在高梁地里頭,挑最好的高梁,作上記號,然后從那里高梁結的籽里選最好的種子,又專門在弄了幾分最好的田,用挑子挑水,上最好的肥,前幾年,孫三叔反倒要到我們家來換種了……”

過去張靖或許并不知道這么做的意義,但是已經在農業學堂讀了七個月書的他知道,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原始的育種,現在,如果讓他去做的話,也許可以做的更好,而父親的成功卻是張家幾代人的經驗,也就是憑著那一點經驗,才有了張家的今天。

“所以,關鍵還是育種!”

轉顏一笑,張靖道出了這么一句話來,話簡單,可卻也是最基本的道理。

“育不好種,有再好的種子也是白搭。”

農作物增產的關鍵在于育種,這是最起碼的常識,張靖的話讓李林遠先是一愣,而后又說道。

“那你是想?”

出于對好朋友的了解,李林遠自然知道,張靖肯定是有所想,若不是然,肯定不會說出這么一句話來。

“想什么?你說,就像我們家,年年都有人拿著銀子、推著高梁來我們家換種,圖的是啥?就是一畝百六十斤的高梁,即便是十幾斤高粱換一斤種,他們也樂意,畢竟那一畝地能多打打出三四十斤高粱來……”

因為父親每年都會留出一畝地育種的關系,所以多年來張家的高粱種在附近一直頗受歡迎,甚至就連隔著幾個縣的李林遠也知道定縣張家的高梁種。而在農業學堂讀書后,張靖才意識到張家多年來做的是最為原始的育種,雖說原始卻很有效。

“你記不記得書上提到的育種學,還有那些育種公司,若沒有西洋育種公司繁育出來的良種,又豈有今天西洋農業之盛?你想想,我們家的高梁種一斤能換十六斤,這一畝地的收益就等十六畝,若是把家里的幾十畝都變成種田的話……”

話聲稍稍一頓,張靖又掰起手指來。

“這幾年,我們家的種子都換給相熟的,若是地里頭出的全是良種,且不說能家里增加多少收益,就是鄰近的鄉親用上新種能從中受益多少?”

道出自己的想法后,張靖看著李遠林,那雙眼中全是一種莫名的狂熱。

“你的意思是想建育種公司?”

用力的點點頭,張靖用肯定的口氣說道。

“沒錯,在我們那誰不知道,張家的種子好,所以呢,我尋思著,沒準可以憑著這些年家里積下的名聲,建個育種公司,先用家里的地,若是好的話,就再租旁人的地……”

在農業學校的學習,使得張靖的眼界得到了很大的開拓,更何況,這本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過去,家里只育一畝地,是因為肥料不夠,可現在咱們知道,除了糞肥、豆肥之外,還有像磷肥、硝肥那樣的肥料能用,只要肥水能跟得上,這種育種肯定就沒問題,玉林,你覺得我得這個想法怎么樣?”

“想法是好,可……”

話聲微微一頓,李遠林不得不承認好友的想法確實不錯,只是還有一個問題。

“可你知道,學校的種子,現在還沒馴化好,而且直隸百姓還沒有種小麥的習慣,你這么做會不會……”

“誰說要種麥子了,這麥種不經過四五年馴化,肯定不會投入使用,我打算先弄高梁,先把先把依著學校里的方式,改育高梁。玉林,你怎么想?要不咱們一起干如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帝國的朝陽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3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