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鋼鐵時代 第七百一十一章 良性循環
海洋是最大的寶庫,特別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工業還沒有昌盛,即便是工業化的西北,也較為主意污染的問題,重工業都遠離水源地,這種情況之下,入海口往往是魚類匯聚的地方,因為從內陸帶來的浮游生物和養分,讓無數魚類賴以生存的。
最高速度達到12節,輕便不用操縱,從漁港碼頭出發,到閩江口,可能小帆板需要大半天的時間,拖網式漁船可能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然后就是大范圍的撒網和拖網捕撈,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當遠洋漁船,地毯式的調查了中國三大海的海清情況,基本上做出了標記,從閩江口到長江口,大的漁場數以百計,各色小型漁場也數以千計,漁民們再也不擔心找不到魚。
有了海圖的指引,甚至還有一些臺風等的預警,出海打魚安全了許多,至于以往那些,足以傾覆普通的小漁船的風浪,面對著精心設計,50噸以上的近海拖網式漁船來說,根本就造不成什么影響,這些船幾乎每天都會出海,有些時候會在海上停留幾天的時間,受益當然是豐厚,在3月低的時候,陳三定的一艘300噸漁船,甚至創造了三天兩夜,打魚3.8噸,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一些珍貴的魚類,一船魚獲,最終的收獲價格是1820元。
可以說一下子,這么一艘船六分之一的造價,在一次出海的時間之內,就收回來了。這在十里八鄉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一些家里有錢的財主們。也開始考慮投資漁船下海捕魚了。
當然,西北銀行推動漁船項目。是為了海軍計劃,不是為了創造一個的賺錢的行當,賺錢只是一個次要的,不太重要的方面,地主們想要參與進來也可以,可是貸款和優惠條件就沒有了,也不是沒有地主們用長工來替代,西北銀行審查的比較嚴格,查出一個處理一個。所以,在福建,主流使用拖網式漁船的,還是普通人。
陳三定他們的漁船日進斗金,幾百艘船,每天開行在閩江口,福建這邊,世代打漁為生的漁民,都看的見。很多事情,都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道聽途說的東西,還是需要借錢。特別是借一筆地主老財都感覺到天文數字的錢出來,一艘50噸的小船,需要2000多。這在福建農村,可以買到幾十畝地。幾千年來的農耕女織,讓鄉村之中。土地還是鄉親們賴以為生的根本。
現在,每天都有漁船跑到閩江口打魚,附近的漁民們,不止一次的看到,一網網魚入倉的場景,遇到魚群的時候,一網下來,無數魚兒在漁網之中,不停蹦跶的場景,幾乎是讓每一個人都傾倒,哪怕是不識字的農民,也是會算數的,他們一天能夠打到多少魚,拖網式漁船能夠打到多少魚,汽船的噸位大,不怕風浪,可以進入到魚兒比較多的入海口,甚至是深入到大洋深處,哪里可是很少有人去的處女地的,找到一個小魚場,就什么都有了。
西北銀行的宣傳也相當的到位,以陳三定為首,都是十里八村的名人,特別是陳三定那一次創紀錄的收益,還有數十個日入在500以上的例子,甚至還有50噸的船,一天收獲300的,這些都是現實的例子,發生在他們的身邊,由不得他們不信。
貸款買船,漁民們只要付出不到20元的手續費,就可以貸款2000元,購買一艘50噸的拖網式漁船,就可以下海打魚,多則半年,少則兩三個月,就可以通過魚獲還清貸款,西北銀行甚至還負責一條龍的收購,代表冷庫和加工廠,以較為公道的價格,直接在港口進行收購,可以讓漁民們從海里面打到的魚,立刻的變成的收益,這省去了漁民們很大的功夫,往常打到魚,想要的賣個合適的價格,需要自己拿著它走街串巷的銷售,否則的話,只能夠接受魚販子的盤剝,這也是漁民困苦的根源。
現在西北把這一切都給考慮到了,漁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到船,一起出海,在西北的海圖的指引之下,去到大大小小的漁場進行捕撈,然后放入到冷庫之中,當船艙和冷庫裝滿了各種的魚獲之后,船就可以啟程回家了,漁港碼頭這邊,有專門收購人員,明碼標價的進行收購,價格雖然不是零售價,卻也不會如同魚販子那樣,把價格壓低到極低的程度,船主們的收益幾大,這些組合拳,這極大增加了漁民的興趣。
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還是沒有前來,因為一次性得需要貸款的太多了,2000元,這對于普通的家庭而言,是一個天文數字,哪怕是明知道收獲會很大,可接下來,還要雇傭工人,賣燃油,這些都是錢,50噸的船,可不同于之前的小帆板,不是一兩個人能夠開出去,這些都要考慮,很多意動的人,考慮的更多的,是在船上多干一段時間,進一步的熟悉漁船,順帶著賺一點錢,當有一定的資金打底的話,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貸款買船的。
西北銀行不是坐等漁民們上來貸款,為了推廣這個項目,他們幾乎深入到福建各個地方,從最基層打聽一切,陳三定他們所在的縣,應該是各種回饋最好的地方,一些跟著陳三定在船上打工的,成為了首批有意向的人,他們都準備在兩三個月之后,購買一部分的漁船。
除了這一批人之外,一些本身是漁民的,卻通過其他方式致富的人員,一部分是出外務工人員,一部分是跑商或者跑船的,他們成為了第二批購買的主力了,他們符合條件,又不是全額貸款,支付了一部分的首付款之后,購買到了一批船,數量不大,在福州的十幾個縣,這樣的人加起來也不過是50多個,卻等于是打開了局面。
如此的成績,讓西北銀行感覺到非常的振奮,可是這個速度,依然不是太讓他們滿意,按照楊元釗計劃,3億美元,可能只是支撐23年,可按照現在的速度,別說是3年,恐怕10年也花不完。
錢花不完,對別人而言,這是一個好事情,花錢少,節約資金,可是對于楊元釗來說,漁船,海洋捕撈事業,根本不是他關注的重點,海洋捕撈或許是要給龐大的市場,對于楊元釗而言,遠沒有海軍發展計劃更重要,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把拖網式漁船,在全國范圍之中推開,培養出數以萬計,十萬計,甚至是百萬計的漁民,才是他的真正想法。
西北銀行不知道,為什么楊元釗會對這么一個拖網式漁船這么的關注,可領導關注的,就是他們所關注的,這些小額貸款的業務,西北全力支持之下,算的上是優良的資產,只要不是遇到不可抗力,比如說是臺風過境,直接讓船只沉沒,要想實現盈利應該不難。
用心去思考,特別是考慮到農民的現狀,西北銀行拿出一個折中的方案,考慮到一艘船最少需要10個人來操縱,原則上降低了單個家庭貸款的最高數額,從原來20005000的標準,降低到了4001000,也就是說,只是購買50噸級的拖網式漁船,一個家庭400元,5個家庭加在一起,就湊夠了2000的數額,最關鍵的是,按照一個家庭出23個勞動力的話,這個漁船根本不用雇傭人員,直接可以下水捕魚,幾乎當天就能夠產生效益。
這樣的方法,簡單易行,減少了漁民的顧慮,大受歡迎,第一個相應的,就是那些還在觀望的,上了第一批漁船打工掙錢的人,他們每月的基本薪水都達到了20元左右,兩口兩個都上船的,一個月幾乎有35元,加上獎金的話,每月收入絕對不少,400元或許對于他們而言,以前算是多,現在根本就不算什么,博一把,成功了,那就改變自己,成為船主,即便不成,大不了就是回去打工好了,幾年的時間,足夠還賬了。
人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的,正是這種激勵,推動著一個個的革新,推動著世界的發展,不過對于陳三定等人,就有些郁悶了,剛剛找好的熟練工人,一下子自己當老板了,好在這個時代,海洋之中,還不存在什么競爭的關系,大海廣闊無比,各種魚類資源極為的豐富,這里漁船多了,可以選擇別處,有冷庫,可以在海上多呆一段的時間,這樣收益更多,至于人,就更不是問題了,這里是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到處都是山,是不適合種田的地方,如果不是北朝大海,說不定福建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別的人不多,打魚的幾乎是多如牛毛。
這種良性循環,正和西北銀行的意思,陳三定等人,在本地影響力巨大,加上雇傭了一部分的漁民,讓漁民們從實實在在的收獲之中,看到機會,熟練的,有了一定收入的漁民站出來,然后補充其他的漁民,以此類推之下,似乎是極佳的選擇,這樣影響力就慢慢的擴張出去了,這個計劃似乎在福建成功了,一個月之后,福建這邊漁船的保有量達到了2500艘,捕撈從業人員也超過了4萬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