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鋼鐵時代 第二百九十九章 游說詹天佑
京師,這個兩代朝廷的首都,幾百年來,一直都是中華大地的中心,20世紀初,在世界各國工業的步伐逐步加快的時候,卻顯得有些遲緩,除了一些洋派的建筑之外,跟幾百年前沒多少區別,川流不息的人群,提著鳥籠,斗著蟋蟀的紈绔,天橋邊,賣把式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手藝人,總之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畫卷。
距離皇宮有一段距離,是郵傳部大堂,這個有些破舊的大堂,是幾年前才劃歸給郵傳部的,這個時代的郵傳部,在某種程度上的,并不熱門,如果不是修通了幾條鐵路,郵傳部就是個空架子,官道自然有傳譯系統管理,至于漕運,那是專門的轉運司,跟郵傳部沒有一毛錢的關系。總之重要的都分出去了,如果不是鐵路這唯一的亮點,郵傳部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京張鐵路的修通,讓詹天佑聲名大振,特別是修筑的經費,在本已經非常少的經費之中,就能夠勉強的修通,特別是貫通了從張家口到北京的鐵路,短短的試運營的階段,就收獲了不少利益,北京從北線到張家口,是分段的修通,可是客流量一直都不少,特別是貫通到張家口之后,每天的利潤都相當多,甚至快要趕上入關鐵路了。可以說,由清政府直接控制的鐵路之中,入關鐵路算是利潤率最高的,京張鐵路修筑的時候,就有不少資金,是從入關鐵路撥付過來的,如果按照這樣,要不了幾年,京張鐵路就能夠把投資全部收回。
鐵路修好了,詹天佑卻沒用了,對于清朝中樞而言,下決心修筑一條鐵路,這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京張鐵路從立項到開始修筑,總計經過了五年以上的時間,那還是張家口之余北京的地位比較重的緣故,現在,下一條鐵路修筑哪里,京師到山東,還是京師到盛京,似乎都沒有什么必要性。
連續每天都是固定的上班下班,沒有絲毫的事物,甚至連瑣碎的事情,都被下面的小吏干完了,好在最近聽部里面說,準備修筑張綏鐵路,需要前期規劃,但是向上司詢問,卻得到了否定的答復,完全沒有的事情。
現在中國,伴隨著鐵路的興盛,要說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了,可是真正需要他這個工程師出面的,很少很少,最近只有12月的川漢鐵路開工典禮,已經發來請帖了,他曾經請命要親自過去督建,可惜川漢鐵路是川人集資向銀行團借款,人家不相信他,反倒是雇請外國專家。
為此,詹天佑一直都很郁悶,從留美學童作為起點,1881年回國,走過了快20年的奮斗歷程,這才獲得了修筑鐵路的機會,現在已經接近五旬了,難道再等個20年。
目前中國投資活躍,很多的工業都有人投入,洋火,洋灰,這些玩意都有人投資,可是有能力興建的鐵路的地方,南方有川漢鐵路,北方則只有張綏鐵路,相對而言,他對張綏更加的有歸屬感,畢竟,整個京張鐵路是在他一手勘探和領導之下,才完成的鐵路。
“大人!”一個隨從進來,報告道:“有一封寫給您的信!”
“拿上來吧!”詹天佑很少接到信,多是一些同學或者故友,今天看樣子,又是空蕩蕩的一天,看看是什么人寫的。
信封上的名字很陌生,楊元釗,詹天佑不記得聽過這個名字,翻開一看,詹天佑幾乎瞬間坐了起來,信得內容非常簡單,邀請他去修筑鐵路,跟他接下來目標重合,但是更長,張家口到包頭鐵路,全長超過300公里。
包頭這個名字,他知道,一手推動和修筑了京張鐵路,張家口被稱為東口,一些過不下去的人們,通過東口走出去,或去蒙古,或去東三省,算是一條跳出來的路,而西口,就是包頭附近,作為黃河岸邊的渡口,連接著最遠到俄羅斯的貿易商鎮,這是內地過不下去人的一條出路,雖然這條路未必平坦。
未來延伸張綏鐵路到包頭,也是計劃之中的,甚至在詹天佑的計劃之中,還有直接連通到太原,讓正太線跟京包相交,進一步的加大北方幾個省的聯絡程度,美國的鐵路網就是這樣,一個個的關鍵點,相互的連通,越是密集的鐵路,越是方便。
信很短,一句話之后,這里就完了,只是這么一點點,詹天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年輕的留美學童了,幾經宦海,走到這一步,基本人情世故還是知道的,掃了長隨一眼,本應該退出去的長隨,此時正趴在那里,他那有不知道長隨想干什么,輕輕的敲了敲桌子,平淡的問道:“送信的人呢?”
長隨心中一喜,他是今天早晨,接到這一封信的,跟這一封信一起,還有2兩的銀錁子,北京居住,大不易,2兩雖然在官爺的眼里,不算什么大錢,可是在他們這些奴才眼里,著實不少了,如果每天有這個數,說不定,幾年之后,就能夠弄到一套小房子,甚至找個渾家了。
長隨大膽的說道:“他說請爺到泉興茶樓一敘!”
泉興茶樓,詹天佑知道,就在郵傳部的旁邊,聽說背景深厚,在鬧市街上,有一個三層的老式小樓,裝修的古樸,一壺茶也跟普通的茶肆不同,少則數兩,多則數十兩,是遠近聞名的豪富之所。
詹天佑也算是掌過權,京張鐵路總計投資超過了700萬兩,巔峰時刻幾乎是花錢如流水,可是他節衣縮食,能省則省,即便工期拖了幾年,也沒有多花錢,反而省下了29萬兩的投資,如果換成別人,這個錢早就貪墨了。正因為如此,詹天佑不能說是一貧如洗,卻也手頭不寬裕,這個泉興茶樓,他還真的沒去過。
“挺有錢么的?”詹天佑笑道:“你拿了多少!”
長隨熟知詹天佑的脾氣,比了一個2,詹天佑笑道:“好,你可以滾了,爺去看看,到底是哪路人物,居然如此大氣!”
能不大氣么,京張鐵路才200公里,從1905年開始,足足三年多四年,這才貫通,當然了期間因為資金的問題,斷斷續續的,卻已經是中國鐵路史上,比較快,張綏鐵路的籌建,堂堂中央也只能夠分段擇期,對方居然直接就張包,那可是300多公里,幾乎比張綏遠多了,而且施工條件也并不是很好,通行的地方,地勢崎嶇,總投資,不會比京張便宜多少。
上午已經沒什么事情了,詹天佑即便在這里,也是喝茶看報紙,難得有東西引起他的興趣,索性離開了,反正部里,也沒人管他。
泉興茶樓,當詹天佑找到地方的時候,不過走了10分鐘的路,相對于黃包車,詹天佑更習慣用走路,強健的體魄,也是詹天佑能夠在艱苦的地方設計和指揮施工的根源,快50的人了,一旦出門,立刻健步如飛的。
問過茶博士的,對方留下了一個楊字,問下楊先生定下的地方,果然,人在,而且是在三樓雅座,詹天佑暗暗稱奇,三樓雅座,不是大廳這樣的座椅,也不是二樓的屏風隔開,而是一個個小房間,價格高昂,一次最少數十兩,對方不管自己來沒來,都已經開好了,顯然,財大氣粗的,為一個未必會來的他,就花費了幾十兩。難不成真的是想要建鐵路的,詹天佑心中閃過了一絲想法的,昂首走上樓去。
樓上越發清幽,在伙計的帶領下,進入了名為空谷的雅間,里面的布置極佳,都是原生態竹子構筑的,甚至沒有經過打磨,一個四十多歲,商人模樣人早就等在那里,在他進來的時候,拱手對詹天佑說道:“詹大人!”
“山西人?”詹天佑一挑眉毛的說道,北方的方言,其實差別不大,不是長居的話,能聽出不同,卻不知道是在哪里,詹天佑之所以能夠聽出來,原因就是修筑京張鐵路,兩頭跑的4年,張家口距離山西很近,又是大名鼎鼎的東口,在此地謀生和做買賣的山西人很多,聽得多了,也就耳熟能詳了,能夠一耳辨別出來。
“詹大人果然明察秋毫,在下楊世勛,山西商人!”中年商人道。
楊世勛是憑借著武漢勸業會的成果,而榮升為京畿道的負責人的,武漢和京畿,本就是兩處重鎮,武漢負責六省發散,京畿負責河北和東北,但是相對而言,京畿更加的重要,畢竟靠近中樞,無論是交易量,還是消息的收集,都比武漢重要一些。
能夠提點到京城,也就是說,楊世勛在楊家的地位又向上走了一步,再向上,那就是各個項目的負責人,比如楊世堂控制的商隊和行商,還有最近才出現包頭企業股東,這些,暫時楊世勛是不會想的。
楊世勛微笑的把詹天佑讓坐下,詹天佑也大大方方的打量著面前的商人,跟普通的士紳地主沒有多少區別,這樣的人,在京城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雖然有錢,卻也是相對而言不算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疑團一直都盤旋在他的心頭。r1152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