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獵擊三國 第一百零七章 【滿載而歸】
(謝過大盟與趙無恤2014的重賞!多謝!)
常山之戰結束了。歷史上,這場大戰前后持續了大半月,袁軍與黑山軍互有攻守,各施手段,結果是不分勝負。不過袁軍是主場作戰,只要打平就算勝,所以最后以黑山軍退出常山,撤回太行而告終。而這一次,由于有馬悍的加入,戰役僅僅持續了七、八日,就以黑山軍失敗,倉皇而退收尾。
袁軍大迂回終究還是繞了遠路,緊趕慢趕還是遲了一步,只來得及截下黑山軍撤退部隊的隊尾,多為步卒。一番追亡逐北之后,斬首千余,俘敵三千,隨即收復耿鄉、真定。戰后統計,此役袁軍共擊殺黑山軍五千三百余人,俘敵七千,足足干掉黑山軍總兵力四分之一。從這一點上看,黑山軍也是必敗不可,損失達到這個程度,的的確確也是打不下去了。
袁紹雖然勝利了,但實際上并未從這一戰中得到多少好處。因為黑山軍是主動撤退,而不是大敗,所以輜重、糧草、馬匹、甲器什么的,早已運走,袁軍繳獲寥寥。雖然有七千俘虜,但黑山賊的素質,誰用誰知道。那個誰誰誰,收了三十萬青州黃巾,整編了數萬“青州兵”當做起家資本。結果宛城之敗,青州兵立馬叛亂,若無于禁整肅,估計要跑光;與呂布對陣,并州鐵騎一沖,青州軍陣立潰,老曹還因此墜馬燒傷手掌……
當然,以上都是后話,這時還沒發生,但袁紹卻早熟知這些賊兵素質:無組織、無紀律、無戰意,典型三無人員,勝則一涌而上,敗則一哄而散。就象這次常山之戰,如果當日不是因為張燕的中軍精銳砥柱中流,再有孫輕的鐵騎洪流,早就大敗虧輸了。這種只能當輔兵、役夫的羸弱,抓得再多又有何用?
不過,正當袁紹以為俘虜沒用的時候,馬悍卻告訴他,有用!因為他要收購,收購價就是九門縣。
馬悍也不開具體價位,只問一句:“你看九門值多少?咱也不還價,看著給,算人不算錢。”
這般市儈嘴臉,當真讓袁紹哭笑不得,大手一揮,給一半,湊個整,四千俘虜。同時還提供這四千俘虜二十日口糧,以保障他們能順利運抵遼西。
這樣一來,加上九門原有的千余俘虜,馬悍手里共有俘虜五千之眾,初步達成了他參與常山大戰的其中一個目的。
袁紹本想讓馬悍多留幾日,好好談談合作問題,但被馬悍以離遼西太久,政務積滯為由謝絕。馬悍當然知道袁紹想要什么,而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綁上袁氏集團戰車,他要的是在袁氏與公孫氏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所以他并未明確拒絕,只是暗示自己眼下兵不過數千,將不足一掌,地不過一城,實力不足,難以為臂助。
袁紹與幕僚商議之后,決定給予“援助”。雖然不能確定白狼城實力如何,但此番作戰中,能以數百騎奇襲九門,擊潰近千胡騎,可窺一斑。假以時日,這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馬悍在烏丸、鮮卑諸胡當中的威名,對袁氏集團下一步將要進行的聯胡策略,很有幫助。故此,袁氏集團一致同意,援助錢糧、鐵器、布帛及各種農具、車輛等等物品。并且承諾,以后青、冀、并等諸州,可與白狼城建立通商貿易。
這一次,馬悍真是賺到了。
而此行最大的收獲,其實還不僅僅是這些物質、人口,而是趙云終于同意投入麾下,更有夏侯蘭、周倉、裴元紹,及常山各塢壁義勇數百,加上千余抱犢寨眾,可謂收獲滿滿。哦,還有一個趙英姿……
七月二十二,五千俘虜,千余抱犢寨眾及袁紹援助的大量物資,盡數裝上從甄氏租借的二十艘大船,在三艘檻舸引領下,駛出滋水,進入滹沱河,駛向渤海灣。
當船隊進入滹沱河時,遠遠有一騎兵奔到河岸邊,大聲呼喚。
馬悍令一小舟劃到岸邊,詢問何事。不多時,小舟劃回,士兵呈上一物。馬悍接過一看,竟是一支鐵箭,而且貌似是自己所使用的純鐵重箭。不過,箭鏃很鈍,似乎曾經撞擊在什么硬物上。
馬悍轉念一想,明白了,轉頭對夏侯蘭等人哈哈一笑:“看來,這是某人對我預約的挑戰啊!也好,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來一場真正的對決!”
八月初,馬悍再次回到了北海,萊州灣。兩個月前喧囂的海岸已一片沉寂,各種生活垃圾也已清理,除了坑坑洼洼的扎營痕跡,幾乎看不到這里曾駐扎了上萬移民。
馬悍這次有足夠的船舶,不需要停留北海,分批轉運了。而且在糧食方面,也得到了中山甄氏的大力支持,加上袁紹提供的口糧,足以支撐六千多人順利抵達遼西。
船到萊州灣后,馬悍決定兵分兩路,所有物資、馬匹、俘虜及抱犢寨眾先行返回遼西,由趙云率夏侯蘭、趙英姿、周倉、裴元紹及三百余義勇負責押運。馬悍則率太史慈、管亥,及一百七十狼牙飛騎乘檻舸前往東萊,那里還有三十個狼牙飛騎戰士需要接應,還要看看偵察任務的完成情況。
馬悍這次出來的“主要”任務可是探察東萊的虛實,結果又是跑北海,又是赴常山。要讓公孫度知道,他又送人又送船,馬悍卻這么“不務正業”的話,怕是要暴跳三尺。
不過,在去東萊之前,馬悍還是先下船,攜太史慈一道,前往都昌,拜會孔融、王修,感謝這二位前段時間對自己移民工作的大力支持。不管二人的出發點是什么,確確實實在移民遼西方面出了大力,在這項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登門拜謝是必須的。
在都昌相府里,馬悍再次見到了孔融,這位當代名士大儒的氣色很好,羽冠輕袍,麈尾飄飄,見到馬悍與太史慈,顯然頗為高興,善加款待。問起王修,答曰出任下密令了。
馬悍奉上一份禮物,請孔融轉交王修,以表謝意。當然,孔融的一份也少不了。
言談中,馬悍表示,若北海,包括青州來日還有黃巾動亂的話,白狼城愿出兵助之。孔融對此喜出望外,狼牙飛騎的戰斗力,他是親自目睹的,這樣精銳的弓騎兵,只要有個三五百,擊破數萬黃巾烏合不在話下。如果馬悍果如其所言那般鼎力相助的話,北海此后無憂矣。
孔融身為圣賢之后,豈不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當即表示,愿向白狼城提供人力物力,并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谷粟。太史慈一旁看了,心下佩服不已,城守看似年紀輕輕,結盟交易卻極老練。短短數月,從北海到常山,已從甄氏、袁氏、孔北海等三方勢力處取得大量支援,并訂立軍事協助、商貿往來,為偏于一隅的白狼城,引進了多條支援與發展線路。有此主公,白狼城雖小,遼西雖偏遠,卻大有可為。這一刻,太史慈才算是真正安心當這個白狼營騎司馬。
賓主相敘正歡,卻被一封四百里加急公文打斷。
孔融接過一看,臉色喜中帶憂,長長一嘆:“襄賁侯又是何必呢?唉!還是以和為貴啊……”見馬悍與太史慈臉上均有征詢之意,便將手中文碟交與馬悍。
馬悍稱謝后接過一看,心頭格登一下:劉虞與公孫瓚的生死之戰,終于開始了么?
初平四年(193年)八月,幽州牧、太傅、襄賁侯劉虞,率軍十萬,討伐公孫瓚。幽州大戰,爆發!
袁紹立即停止繼續追剿黑山軍,緊急召集軍隊,密切關注這場大戰,準備伺機而動。袁氏幕府一片歡欣鼓舞,出謀畫策,武將們也紛紛磨拳擦掌,督促士兵加緊訓練,整甲修戈。
但是,還沒等袁氏集團上下的高興勁過去,這場大戰就以一種令人瞠目的方式結束了。
應當說,劉虞開戰的時機抓得不錯。當是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幽冀前線,薊縣及易京并無多少軍隊。劉虞號稱十萬的軍隊雖然聽上去很扯,但打個對折也有五萬兵馬,再打個對折,也有二萬戰兵。
公孫瓚四下搜羅,也只有數千人,自覺不敵,便想棄城逃走。沒想到劉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戰――劉虞與公孫瓚是兩個極端,公孫瓚以戰爭起家,是殺胡狂人;而劉虞是典型的親胡派,反對外戰,講究以和為貴。這一點,從他兒子的名字就可看出來――劉和。
缺乏訓練,更缺少實戰,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比得了公孫瓚的百戰精兵?
不過劉虞對擁有二十倍于敵的兵力自信滿滿,考慮到打下薊縣之后,如果破壞太大,將要花費更多精力重建。便下令只能常規作戰,不許焚燒城池。在缺乏有效攻城器具的三國時代,那怕以二十倍兵力蟻附攻城,也得要長時間圍攻,才有可能拿下。結果急攻數日,一時間竟打不下來。
公孫瓚得到喘息之機,當夜召集精銳數百,縋繩出城,順風縱火,趁勢突襲,殺入劉軍大營,大敗劉虞。劉虞數萬眾崩潰,只率少數人馬倉皇向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親率數百騎追擊,趁劉虞慘敗,士氣低迷,城防疏漏,猛打猛攻,三日城陷,活捉了劉虞。
以二十倍兵力圍敵,最終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可見劉虞的指揮作戰才能渣到啥程度。自此,幽州全境皆屬公孫。
十月,幽州大戰剛結束,朝廷尚未知曉,竟然還派使者段訓前來封賞劉虞,并增加其封邑,詔其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并、青、冀四州。并密告劉虞欲與袁紹合謀稱帝,要求段訓斬殺劉虞。
這倒不是公孫瓚故意誣陷,袁紹確實曾寫過書信給劉虞,請求劉虞取代獻帝,登基稱帝,以擺脫董卓等西涼軍閥控制下的中央王朝。只不過,劉虞拒絕了。這事放在任何一個朝代,但凡有這樣的苗頭,不管你怎么想,只要確有其事,有殺錯沒放過。只不過在三國亂世,有這野望的軍閥諸侯不知有多少,只是沒實力的都被“正法”了,而有實力的則活得好好的,而且一步步將野望變成現實。
劉虞正好是沒實力的,所以,他死了。
這一切,馬悍雖然關注卻并不關心,因為他已完成偵察東萊的任務,回到了遼西,回到白狼城。這里,才是他野望發軔之地!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