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二十六章:漠南(十二)
“狄人的幾支(部落)從春秋時期便是趙氏(指趙王族)的母(親)族,曾經對趙氏起到過很大的幫助。在趙國滅亡之前,列國沒有一兵一卒支援,只有在草原上聽到秦國在攻打趙國的狄人出兵南下支援,”衛翰目視著一臉的迷惑的王賁:“王將軍的父輩也參與滅趙之戰,王將軍更是親自參與與趙牧遺留在北境的最后一批趙軍,對那件事情應當還沒有遺忘嗎?”
王賁當然是沒有忘記,當時的列國沒有支援趙國,一支為數大約三五千人的狄人確實是趙國唯一的一支援軍。他回應道:“確實,當時是有一批白狄前來救援趙國,似乎是趙氏一兩百年前的親戚?”
那支白狄軍隊來到趙境之后是被分配到當時在并州牧守的趙牧麾下,后面趙國君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將李牧抓回邯鄲,該支白狄軍隊也就留在了并州。秦國攻克邯鄲滅掉趙國之后,很多不在邯鄲的趙軍都投降,一些沒有投降的趙軍也先后被秦軍所消滅,那些白狄人是為數不多沒有投降的部隊之一,最后被喜歡砍掉敵人腦袋綁在褲腰帶上流著血淋淋猩紅鮮血的秦卒給斬盡殺絕了。
“我們在草原上收腹了相當多的部落,發現所謂的匈奴人其實相當多并不是那么回事,那也是為什么在正式稱呼上一直泛稱為胡人,不稱呼匈奴的原因,”衛翰給王賁解開老牌漢軍將校對草原人的統一稱呼,然后接著說:“他們之中有狄人、戎人,也不缺乏呼揭人和一些連族群名字都沒有的部落。狄人和戎人之中有黃色人種也有白色人種,呼揭人則全部都是白色人種。我們發現凡是白色人種的胡人都是來自于西方,只有長期在東方棲息的胡人才會是與我們膚色相同但是五官有區別的胡人。”
“……”王賁還是沒理解衛翰說那么多是想說些什么。他清楚后面來的這個第五騎兵軍團的中郎將軍團長說那么多絕對不是毫無意義,也就耐心繼續聽下去。
“匈奴以其說是一個種族,還不如說是一個不分膚色、種族、文化的陣營,真正的匈奴人是從哪里來不去做計較,但是有一點值得我們考慮和思索,”衛翰看一眼旁邊的徐志,然后重新轉頭看向王賁:“為什么草原上部落最多也是人口最多的狄人和戎人不是目前草原上的主體,哦……所謂的主體就是主導者。那么多部落和人口的狄人和戎人為什么是匈奴領導下的隨扈?”
雖然還是聽得半懂不懂,可是王賁總算開始有點回過味來了,他是不是能理解為漢國再研究草原上的族群構造,然后想要想辦法像是曾經的商王朝和周王朝那樣先拉攏狄人和戎人為自己所用?
“狄人和戎人的數量眾多,但是他們自周王朝后期就不再是草原上的霸主,反而是一再成為新崛起族群的隨扈或是墊腳石。按照王上的解說是狄人和戎人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在進步,反而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地要退出歷史舞臺。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狄人和戎人會因為草原上的某個族群強勢崛起更改掉自己的族群稱呼,或是會自稱自己叫做匈奴,或是其它亂七八糟的名稱?”衛翰笑了笑:“一盤散沙的狄人和戎人已經失去了向上的精神,注定是會被某個族群吞并掉……”
“既然是會被某個族群吞并,那么為什么不能是我們?”王賁接了這么一句。
“也許是會被我們一并消滅,也許是會被我們融合。”衛翰收起笑容逐漸變得嚴肅:“王上的指令是,先期將已經收復的那些部落人口,選出狄人和戎人族群組建仆從軍,將他們的家人遷移至內地,然后讓他們在我們的監督下向北擴張,消滅更多的部落充實仆從軍的數量。”頓了頓,停下來等王賁消化完那句話,這才接著說:“鑒于王中郎(將)熟悉草原,這件事情將由王中郎(將)主持,王上將會另派副將前來協助。”
王氏家族對北方熟悉,對草原上的部落也有下過功夫,因此也才會與蒙氏家族爭奪北方的控制權。王氏家族與蒙氏家族的競爭失敗,王賁原本以為很難再有把對北方的了解運用到,但是事情來了個峰回路轉,加入漢國之后出征塞外,現在又得知自己將會負責運作并建立草原上的仆從軍,心里既是振奮又是茫然。
仆從軍是個什么玩意?王賁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稱呼。按照他的理解,仆從軍是不是就像藩屬國的助戰軍隊?如果是的話,漢國是不是要在草原上扶持一個或者多個藩屬國?
別怪王賁暈懵,華夏歷史上就是那樣,有那么一段時間一個強大的國家宗室拉上一大幫的小弟,那些小弟自然就是藩屬國。而藩屬國出兵為宗主國助戰是繳納保護費的一種,藩屬國在出兵的同時還要自行準備糧草,連帶作戰的損失也要自行承擔。不過,附屬國在宗主國獲勝之后,卻是能夠獲得對戰利品的分潤。
宗主國對藩屬國有領導的權力,但是沒有干涉內政以及直接指揮其軍隊的權利,內政是由藩屬國來自行處理,軍隊也是由宗主國指揮其將軍才能進行調動,若是藩屬國的將軍不聽從宗主國的命令,宗主國也難以調配藩屬國的軍隊。
很顯然的事情,漢國才沒有想過在草原上扶持什么藩屬國,他們想要的是那種可以直接指揮的仆從軍,怎么能容得下不能指揮的軍隊在草原上存在?
聽衛翰一解釋,王賁就徹底明白了,原來仆從軍與華夏歷史上的奴隸軍團類似,而草原上有那么多的狄人和戎人部落,這兩個族群又是在“退化”的種族,易于征服絕對是能夠利用的對象,因此漢國就打上了他們的主意。
“我們的腳步不會只是停在內草原,日后必然是會踏及草原深處,因此用最短的時間馴服一些草原部落為我們所用十分有必要,未來在禁軍草原深處的時候能夠得到極大的助力。”衛翰所說的內草原指的大概是現代內蒙古,現在這片區域被稱呼為漠南。
軍事上對內草原的占領只是征服的一部分,占領下地盤總還是要形成利用,不然光是占領土地也不過是增加地圖上的版圖,甚至有可能成為國家的負擔。
呂哲對于內草原已經有了規劃,盡可能的收服草原部落是在為了那個計劃在做前期準備,關乎到的不止是為日后進軍草原深處……也即是所謂的漠北,還在為永久性地占據草原做打算。
要是不懂得利用草原,草原對于農耕民族來說確實是沒有多大的用處,農耕民族在占據草原之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么將大片大片的草原變成農田,可是事實證明草原的土質并不適合用來耕作,哪怕是費時費力地大面積開發出來,那些天地的出產量也是低得可憐,幾乎是沒有耕種的價值。
因此,農耕民族不是沒有打到草原并占據草原過,只是因為不懂得怎么來利用草原,覺得沒有占領價值甚至是占領了徒增負擔,結果要么是自動放棄草原,要么是任由胡人再占據回去。
呂哲懂得利用草原嗎?他自然是懂得怎么來利用草原,除開繼續按照其地域進行放牧,為內地提供牛和馬之外,自五年前開始呂哲便已經下令研究怎么利用羊毛,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研究出一套利用羊毛來紡線的方法,變異版的棉襖也被弄了出來。
羊毛有了用途,草原對于農耕民族來說就不再只是能夠獲取牛和馬的基地,還是關乎到全國上下獲取廉價制衣原料的來源,有了這一用途那么也就能夠去掉很多雜七雜八的言論。
另外呢,呂哲可是十分清楚草原的礦場也異常豐富,在廣袤的草原上很多礦場甚至就是袒露出來不需要深挖,只是幾千年來生活在草原上的胡人不懂得利用,懂得利用的華夏文明也沒有深入過草原,最后還是一個叫契丹的族群學習到怎么辨認礦產才利用起來,最后也在草原上建立起不屬于華夏文明冶煉技術的文明。
現代的內蒙古有豐富的鐵礦和其它礦產,外蒙古的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各國的儲備量能列前十,那是多么大的儲備量?
長久以來總是有人會說華夏大地領土廣袤富有四海什么的,可是華夏大地上的礦產資源說實話真沒有那么豐富,很多資源甚至是沒有現代工業技術壓根就無法開采。領土遼闊不代表物產豐富,甚至是可提供耕種的土地也不怎么樣,想要依靠華夏本土的資源達到征服世界,那只有不了解實情的人才會產生的天真想法。
很清楚草原上有著什么東西,呂哲說什么也不會明知道那里有什么而不想去占有。對于他來說,未來在草原上建立起一系列的工業是必然的事情,等待基礎工業被建立起來,那就是帝國軍隊新一輪向外擴張的開始。
而想要達成那些,第一步就是形成對草原的絕對占領……(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