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852鐵血中華 第156章 基本原則(十)
閱讀在后世的記載中是如此敘述的,“北京哭聲震天”。
與之相比的,幾個月前光復軍出兵收復呂宋時動用了東海與南海艦隊,廣州、福建、臺灣等地都有出兵前的游行,那時候城市的工人以及市民階層還有請來的農村的代表,大城市中總共有超過八十萬的軍民參與了出兵大游行。民眾敲鑼打鼓,高喊著“討還血債”的口號。家屬代表的發言激昂慷慨,鼓勵自己的親人奮勇殺敵、為國立功。
幾乎在光復軍出兵收復呂宋的同時,得知渦陽十幾萬百姓被屠,捻軍決定向清軍討還血債。東西捻軍數萬人與清軍的激戰之前斬雞頭、燒黃紙,大家跪地向天發誓不屠盡滿人誓不罷休。
不管是光復軍的歡騰還是捻軍的悲憤,兩支武裝力量都沒有絕望,他們勇敢的走進了戰場。在八旗軍終于出擊之時,八旗軍的子弟與他們父母感受到的只有絕望。母親拉著出征行列中兒子的手哭的聲嘶力竭,妻子與丈夫抱在一起哭的撕心裂肺。年幼的孩子拉著父親的衣服,哭嚷著不讓父親走。這支由鐵桿莊稼和滿清制度制造出來的軍隊早已經腐朽不堪,只有面臨戰爭的時候他們才想起自己有為他們的主子征戰的義務。這個義務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落到了其他滿清走狗的身上。
這種出兵前的慘狀當然被滿人大臣向兩位太后稟告,慈安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既然如此,那就更該努力打仗。到時候得勝歸來,封官加爵。家人豈不高興?”
這一句話就把那些后續的說法堵住了。是啊,既然建立八旗的目的就是為了戰爭,朝廷也花費了數額巨大的錢財向海上的“洋鬼子”購買大量武器。八旗出兵也不是現在突然提出的,太后幾乎是整天催促旗人高官們抓緊訓練,做好戰前準備。
“太后,還得趕緊重建綠營啊!”有王爺發自肺腑的喊道。
慈禧能理解這位王爺的想法,綠營是八旗的走狗,走狗么自然是越多越好。慈禧只是對這些旗人高官的羞恥心感到不解。花費了極大的心力,慈禧才維持住自己太后的莊嚴,沒有讓嘲諷的表情浮現在臉上。
只有當大量漢人心甘情愿的要為滿清效力的時候,滿清才有資格去考慮壓制漢臣這等奢侈的想法。只有滿清手中的權位還對漢人官員有吸引力的時候,滿清才有資格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漢臣京官與地方官開始大量掛印離開的時候,相當多的旗人高官可是喊出過殺盡漢官的口號。現在朝堂上站立的高官中漢臣不到一成,殺盡漢官的說法卻在這幫旗人官員中越來越少。當慈安逼著八旗出戰,這些旗人高官有機會率領“過萬不可敵”的八旗健兒殺敵建功的時候,對漢官極端不信任的言語基本絕跡了。
現在有王爺連重建綠營的話都出來了,可此時再說這個還有個蛋用。滿清朝廷連給八旗的銀子都要放不出來,更別說給綠營發餉銀了。
慈安太后倒是沒有慈禧這么激動,至少慈安看上去一點都不激動。她平靜的說道:“與其重建綠營,還不如多給湘軍淮軍點賞賜……”
此言一出,朝堂上先是安靜下來,接著方才那位請求重建綠營的王爺叩頭如搗蒜,“太后,這可不行啊!現在國庫空虛到如此地步,哪里有餉銀發給湘軍淮軍?”
慈安說道:“發不了餉銀,至少也得給曾國藩與江忠源些封賞。我準備封曾國藩與江忠源為公爵,湘軍淮軍的部下也當有爵位。讓他們知道朝廷知道他們的忠心。”
滿清的重臣們一個個面面相覷,沒人敢支持,也沒人敢反對。
慈安掃視了這些人一圈,她繼續說道:“我準備下詔給曾國藩與江忠源,他們若是能破了捻匪,我便給他們封王。”
朝堂上登時安靜了,幾乎是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被人聽到。當重臣們恢復了呼吸能力之后,粗重的喘息聲仿佛掀起了一陣風暴。跪在地上的王爺痛苦的向慈安叩頭,他悲愴的哭喊道:“太后,這可不行啊!當年有三藩之亂,就是因為重用了漢軍。現在若是再讓漢軍如此得勢,以后就是尾大不掉!太后,請三思啊!”
咕咚咕咚的聲音不斷,一眾王爺重臣紛紛下跪,他們滿臉都是驚恐,叩頭如搗蒜的哀號著:“請太后三思!請太后三思!”
所謂垂簾聽政是指太后坐在珠簾或者竹簾后面,慈禧現在非常羨慕古代的太后,因為她要費好大勁才能忍住不讓自己臉上露出明顯的表情。這幫王爺都是什么鬼東西啊!慈禧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惱怒的心情。若是這幫王爺能親自上陣殺敵,完全不需要曾國發與江忠源出力,他們如此反對倒也罷了。當滿清命系一線,必須依靠曾國藩與江忠源的奮戰才能維持的時候,他們居然連一個封王的虛名都不能接受。
封王又怎么了?慈安帶著慈禧發動政變,誅殺的八大臣里面就有親王。向朝廷推薦過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的肅順是軍機大臣,在菜市口斬首前破口大罵,劊子手讓他下跪他不跪,兩鐵錘砸下去,肅順兩條腿被砸的骨斷筋折,不還是跪下了么?只要大清的江山能夠保住,曾國藩與江忠源算個什么?有的是除掉他們的辦法。這幫王爺的心胸就小到連個針尖都容不下的地步不成?
“我意已決!”慈安并沒有和諸位王公大臣爭論,她只是簡單的說了這么一句話,然后宣布,“退朝!”
下朝之后,慈禧忍不住問慈安,“姐姐,那些王爺真的不會私下做出些什么?”
太后比不了皇帝,不能到處走。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雖然皇帝其實也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在行動上的不方便性也讓影響了對朝局的控制。
慈安輕笑一聲,“他們若是真的有能耐靠自己動得了曾國藩與江忠源,他們就能在戰場上為國效力了。可僧格林沁等上陣殺敵的那些人,又什么時候說過要對付曾國藩與江忠源了。誰叫的歡沒什么好怕的,就派他們領兵上陣。”
慈禧忍不住微微點頭,她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就是不如慈安。慈禧愛算計,慈安雖然不好靠算計來對付人,可當慈安運用朝政來行事的時候,大臣們還真的無力對抗。
接下來的事情果然如慈安所料,兩個蹦的最歡的王爺接到讓他們準備帶兵打仗的消息之后,他們的嘴當時就閉上了。慈安所講的道理很簡單,再次國難之時,若是旗人與漢臣一樣能打仗,朝廷自然重用旗人。即便旗人沒有漢臣那么能打,朝廷在封賞上絕不會讓旗人比漢臣差。唯一有一條,旗人得上陣打仗。
旗人上陣打仗,僅僅這一條就讓這幫王公貴族們肝膽俱裂。戰爭從1852年到1866年打了十四年,有勇氣上陣的旗人到現在基本上二十存一。在各大城市里面都有滿人聚居的“滿城”,隨著大城市一一被奪走,滿城里面的滿人也就沒了下文。不管是光復軍、太平軍都是一樣的處置手段。兇悍的敵人,無情的殺戮。如此慘烈的事實就在眼前,滿清王公們不會認為有投降這個選擇,可他們也沒有任何勇氣進入戰場。
很快,一個奇妙的消息突然開始在京城流傳起來,并且以驚人的速度在擴散。“韋澤死了!”
韋澤名聲鵲起是1853年的事情,13年來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到現在基本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在這個封建時代,一個政權的領導者往往就會被看成這個政權的本身,這個政權的根基。在京城的那些人眼中看來,韋澤死了之后,兇悍無比的光復軍就會土崩瓦解。
太多的人想相信這個消息,太多的人愿意相信這個消息。“韋澤死了”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飛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河流,在滿清的控制區蔓延,甚至在1867年1月傳到了太平天國的天京城長安。
洪秀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先是一愣,臉上隨即露出了喜色。在整個天下,最希望韋澤死掉的人中,洪秀全的排名不會亞于任何人。在東王楊秀清還在的時候,洪秀全就聽過太多關于韋澤支持楊秀清,反對洪秀全的言語。楊秀清準備封萬歲的時候,盡管洪秀全得到其他諸王的支持,制訂了殺死楊秀清的計劃。但是洪秀全最畏懼其實不是城內的那幫東王部屬,他最畏懼的是韋澤手中數萬所向披靡的精銳。哪怕是順利解決了城內東王的部眾,只要韋澤下令進軍天京城,洪秀全還是死路一條。
不知道多少次,洪秀全從韋澤進攻天京城的噩夢中驚醒。現在得知了韋澤的死訊,他怎么可能不激動呢。
在旁邊的石達開卻狐疑的看著前來稟報的使者,他冷靜的問道:“這消息從哪里來的?”
第156章基本原則(十: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