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我要做皇帝 >> 目錄 >> 第三百六十八節 永不加賦 |
第三百六十八節 永不加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六十八節 永不加賦 徹侯勛臣們當了縮頭烏龜以后,所有的壓力,就都集中到了身為右相國的張歐身上。 誰叫,現在他是百官之首。 他不出頭來說幾句的話。 那別人會怎么看他? 怎么議論他? 混政治的,都講一個大樹底下好乘涼。 一個能為屬下擋風遮雨,謀福利,有事擋前面的大哥,才會有無數小弟尾附其羽翼下。 反之,倘若大哥遇事縮頭,臨事不決。 那就只能是樹倒猢猻散,小弟們自然會各奔東西,去尋找一個能保護自己的大哥。 雖然張歐在丞相任上沒干出什么政績來,但,小弟卻著實收了不少。 九卿各衙門都有。 大家平時大包小包的往張歐家里送,圖的不就是,將來有事,大哥能拉一把嗎? 現在這事情,雖然與大家的前途無關。 然而,事關宗法禮制,丞相不出來說幾句話,勸諫一二的話,那大家的臉往哪里擱? 往后,出門訪客,遇到哪些在野的朋友或者在外地任職的親戚什么的,別人一問——君等為什么不阻止天子行此亂命? 那多丟面子啊! 而丞相倘若站出來,力諫而不可得以后,大家起碼,還可以有塊遮羞布:丞相都不行,我這小胳膊小腿怎么憾得動天子的大腿?我也是有苦衷的呀! 是以,此刻,在許多人看來,這事情,倒是成為了張歐的試金石。 大哥到底能不能護得住小弟,就看大哥能不能堅持立場了。 倘若老大看到皇帝就怕。連勸都不敢勸…… 那往后要是出了事情,這老大豈非是會馬上就丟下小弟不管了? 這樣的大哥,誰肯跟?誰還愿意不計血本的送禮? 當官的。在這個事情上,沒有一個笨蛋!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就等著張歐出面。 可惜…… 張歐依舊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許多人頓時就失望無比。 太仆袁盎,看了看情況,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列拜道:“陛下,臣以為,茲事體大,陛下最好還是先與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議之后,再召臣等議論……” 許多對給先帝立廟一事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立刻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紛紛出列道:“臣等以為太仆所言甚是,請陛下三思!” 劉徹聞言,不由得看了袁盎一眼。 袁盎這個家伙啊,該怎么說他呢? 這人屬于典型的傳統黃老派政治家,政治立場稍微的偏向儒家。 在他心里,禮法傳統。大于天! 不然,他也不會跟晁錯各種作對了。 是以,劉徹心里很清楚。袁盎是一定會跳出來反對的,不然,他就不是袁盎了! 甚至,倘若老丞相申屠嘉也在,也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這些頑固的有些可愛的老派政治家,對于原則問題,是絕對不會后退的! 譬如當年,張蒼跟太宗孝文皇帝,為了一個黃龍事件。鬧得不可開交,兩人誰都不肯退讓。以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和脾氣,最后也忍不下去了。只能采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罷相!才解決了問題…… 劉徹在心里搖搖頭,他看了眼意欲出列的晁錯,搶先道:“太仆所言,甚合朕意,且待朕去與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議之后,再來與諸卿商議!” 劉徹豈會不知,晁錯與袁盎,斗了一二十年,早就斗出真火來了! 兩人的關系,自然是政敵中政敵。 晁錯出列,必然是要反駁袁盎的! 倘若在袁盎沒提起太皇太后竇氏以前,劉徹可能還會讓晁錯出來跟袁盎交鋒。 但,當太皇太后的名字被提起以后,劉徹就不敢冒險了! 想前世,小豬前腳剛下令,以后所有政務不要再去請示東宮,后腳,就被軟禁了起來。 劉徹現在可擔不起惹毛竇太后的風險! 好在,他的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那幾個跳出來支持他的臣子,他都記了下來,只等著過兩天來個君臣奏對,然后,再把這些人安排到關鍵位置上,充作他的耳目和手腳。 當然,給先帝立廟,這是肯定要立的。 劉徹很清楚,他根基淺薄,需要這樣的政治活動來加強他的執政合法性。 將這個問題放在一邊,劉徹揮揮手道:“先帝遺詔,以太尉為左相國!少府有司,立即擬詔,八百里加急,急遞廣陵,命太尉速速班師回朝!” 周亞夫大軍孤懸在外。 說實話,劉徹心里也怕! 周亞夫自然是忠臣,但手下誰敢保證都是忠臣? 當年,南越王趙佗的上司在聽說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后,立刻就燒毀棧道,關閉運河,封閉關隘,自立割據為王。 后世的趙匡更是上演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好戲。 劉徹可不敢把那幾十萬精銳放在外面放的太久了! 更重要的是,長安城的兵權,基本都被太皇太后掌握了,現在的未央宮衛尉是竇彭祖,長樂宮衛尉是竇嬰的胞弟竇信。 中尉、車騎將軍郅都雖然是他老爹的心腹親信,與他關系也還不錯。 但畢竟是驟然上任的,關鍵時刻,南軍與北軍會不會鳥他,那還兩說! 因此,將周亞夫與他手下的精銳調回長安,劉徹的這個天子位置,才算真正坐穩了。 “諾!”少府令岑邁出列領命道。 漢室天子的詔書,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書和侍中擬定后,呈遞御前,皇帝只需要檢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為皇帝的文章水平那么好,什么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邁歸位以后,劉徹就繼續道:“右相何在?” “臣在!”張歐連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錯也連忙出列。 劉徹站起身來。看著這兩位大臣,扶著手道:“尚書錄詔:朕承先帝大寶,獲保宗廟。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主之上。唯戰戰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遺德!” 眾臣一見這架勢,也立刻全部跟在張歐與晁錯身后,匍匐在地。 天子頒詔,誰敢坐著? 只聽到新君清朗的聲音,回蕩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識上古賢王,治世之秒,然,朕聞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賦,而海內用足豐饒,朕雖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門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國黎庶。永不加賦!” 劉徹這個重磅炸彈一拋出來。 大臣們只感覺兩眼都有些迷離了。 “永不加賦?”許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相對無言。 劉徹卻是得意洋洋的看著臣子們。 不得不說,滿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賦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個舉措。 只是,問題是,所謂的永不加賦,其實是個偽命題! 在中國,稅賦。從來都是分開的。 稅是用于國防開支,衙門支用以及各種地方事務和渠道開鑿修葺等等。 而賦。則是用來給皇帝蓋宮廷廟宇,吃喝玩樂的。 所以。后來的明朝才有會所謂的內怒和戶部的區別。 而在漢室,稅收是統一歸到國庫,而賦,則是少府保管。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不收賦了,可以收稅啊! 左右不過左手換右手。 不然你以為,滿清的農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稅的咩? 但此時此刻,基本上沒有什么大臣懂得偷換概念這個把戲。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時期,劉氏就常常各種免田稅,用來收買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揮袖子,就把田稅直接降到三十稅一。 今上倒好,上來就喊永不加賦。 但,這個事情,對大臣沒有任何影響。 賦是專供皇帝,天家開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內庫的錢財,從來都與國家的開支是分開的。 對大臣和地方衙門的運轉,幾乎沒有影響! 只是,會影響胥吏們收稅時的積極性罷了! 這也是后世滿清敢喊永不加賦的底氣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稅,試一試? 看看那幫晉商地主豪強會不會起來把那百來萬八旗兵給撕了! 因此,許多大臣,也僅僅只是震驚而已。 永不加賦,就永不加賦好了。 反正,與他們沒有多少干系。 甚至,有許多滿腦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動的稀里嘩啦,連臉都漲紅了。 永不加賦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誰提過,春秋戰國,誰又喊過? 真真是仁君! 于是,劉徹終于有了第一票的腦殘粉。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澤被蒼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們不管那個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請奉詔書,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愛民之意!” 劉徹長出一口氣,道:“可!” 他知道,這個永不加賦一出,他就著實裝了一回圣人了。 有了這個詔命打底,最起碼,自耕農與中小地主,都會把他這個天子看成親爹。 至于底層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給他立個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 有了這個基礎,他就不怕有人敢動他了。 隨著這個詔命傳達到天下郡國以后,他的皇位,就真正穩如泰山了。 誰動他,誰就準備承受天下百姓的怒火吧! 當然,他也不敢驕傲。 坐下來,道:“詔書擬定以后,移送東宮,請太皇太后過目,然后再頒布天下!” 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竇太后連人都看不清,還會看詔書不成? 無非就是做個樣子,保持尊重。 劉徹也相信,一個瞎眼的老太太,只要不去刺激她的底線,她也不大可能站出來做些什么不好的事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