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我要做皇帝 >> 目錄 >> 第三百二十一節 馬耕 |
第三百二十一節 馬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要做皇帝 第三百二十一節 馬耕 于是,劉徹就將他見過的二牛抬桿耕作方式,對著自己的老爹簡單的描述了一陣。 然后,劉徹道:“商君以來,牛耕漸成主流,以畜力,而非人力耕作,是當初商君耕戰體系中,耕之戰略的主流,可最近數十年,耕作方式停滯不前,甚至連牛耕都不曾普及,兒臣常常為此扼腕嘆息,而最近新發現的這種二牛抬桿的耕作方式,卻讓兒臣有所啟發,若能制出一物,使牛耕更加便利、簡單、有效,僅此一物,就可抵數個鄭國渠!” 聽完劉徹的話,天子劉啟也陷入了沉思。 別以為皇帝不懂耕作、種田! 實際上,劉家的天子,雖然算不上種田小能手,但對農事一點都不陌生。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下詔: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栥盛,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由此恢復了西周天子親耕籍田的傳統,并成為一個制度。 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時,這個制度是得到了堅決的執行的。 皇帝下地耕作,可不僅僅只是做樣子,而是真的下地擺弄過莊稼的! 竇太后的眼疾,也是那時候天天擺弄針線,落下來的! 作為太宗孝文皇帝的繼承人,儲君,當今天子沒下過地,耕過田,那是騙人的! 時至今日,這個天子親耕籍田的制度,雖然只剩下了一個做樣子的儀式。 但是,早年的經歷,使得劉啟對于百姓的生活一點也不陌生。 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還是一個喜歡手把手的教自己兒子的天子。 劉啟至今記得,當年先帝,一邊帶著他們兄弟在宮中的籍田里拔草、澆水,一邊就將許多的知識以及道理灌輸給他們。 是以,劉啟對于農事一點也不陌生。 相反,還挺熟練。 “太子想恢復商君的牛耕政策?”天子劉啟問道。 “是!”劉徹自然也不隱瞞。 “難吶!”天子劉啟忽然站起來,嘆道:“太子可知,何以秦代能普通使用牛耕,而我漢室卻只能以鋁粑人力耕作?” 老爹這么一問,劉徹也愣住了。 劉徹不是那種對歷史一無所知的家伙。 前世十幾年諸侯王生涯,讓劉徹看了許多書,對于先秦時代的歷史也有所了解。 牛耕,其實不是漢室才出現的方式。 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牛耕行為。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其推行的耕戰體系中,耕這一塊就是以大力鼓勵和推廣牛耕為中心。 譬如商鞅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 意思就是,偷馬的死罪,偷牛的罪加一等! 漢律中也有類似的規定,用以保護耕牛。 然而,讓劉徹奇怪的是,漢室建立以后,對于牛耕似乎不如秦代那么熱衷了。 先前,劉徹還以為是自己的老爹和祖父曾祖都不懂牛耕的意義。 現在看來,或許情況并非如此! 劉徹也老實,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實的跪下來,道:“請父皇教誨!” “秦人能以牛耕,因為他們有養牛的地方啊!”天子劉啟看了一眼劉徹,語重心長的道:“當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后,南下中原,就是為了剪除后背之患,更為了獲取牧牛馬之草場!” “至我漢家則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別說牛了,馬都很少!” 聽著老爹的話,劉徹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來如此呀! 劉徹這才明白,為何等到了小豬統治,對匈奴開戰以后,民間耕牛漸漸的興盛了起來了。 很簡單,對匈奴戰爭的獲勝,帶來了大量的戰利品。 譬如,衛青收復河套地區,一次就為漢室獲得了一百多萬頭牛馬,以及一塊最好的養馬場。 霍去病歷次出征,帶回來的牛羊馬等更是不計其數。 而此時,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云中等可以養牛養馬的地方,卻一直受到匈奴的騷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室自然就耕牛與戰馬奇缺。 是以,并非是漢室不想學秦人大力推廣牛耕。 而是,漢室沒有秦代的條件。 當秦之世,秦國的先王們不斷的與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戰斗,好幾任的秦王就是死在與戎狄的戰爭之中的。 通過與戎狄的戰爭,秦人獲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場,可以蓄養戰馬和耕牛。 全盛時期的秦軍,吊打匈奴、東胡毫無壓力。 可是,現在的漢室,卻沒有秦人那樣的條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廣牛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樣興盛的牛耕。 劉徹想了想,道:“既然無牛,可以馬耕,用淘汰不用的駑馬來耕地,應該不比牛耕效率低!” 沒有牛就不耕地了嗎? 劉徹就記得后世的歐羅巴,普遍是用馬來耕地的,也沒見得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漢室因為最近數十年臥薪嘗膽,同時也因為匈奴強大的軍事壓力的緣故,建立了許多馬場。 這些馬場中的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戰馬。 實際上,戰馬的培育是一件困難的工作,不是什么馬都可以成為戰馬的。 所以,有相當數量的駑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劉徹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后,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馬身上。 天子劉啟笑著看著劉徹。 這個太子還真是犟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 馬耕也算是一個傳統了,據劉啟了解,代北、云中等地就流行用馬耕,當年他當太子時,曾有一次隨先帝回到代國,特意去考察一下當地的馬耕,以劉啟的了解,代地的馬耕,并不適合大范圍推廣。 因為,馬比牛聰明啊! 想要馴服一匹馬來耕地,跟訓練一頭牛耕地,那是兩碼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馬的挽具,又是兩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馬來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當然,這些事情,天子劉啟并不會告訴劉徹。 在劉啟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敗失敗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后登基以后一拍腦袋,就做出一些糊涂事強!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這話聽到劉徹耳中,卻有著另外一種意思。 于是,劉徹拍著胸脯道:“兒臣愿以半年為期,將此事辦妥!” 對劉徹來說,半年的時間,足夠了! 他以太子之尊,親自督促,有幾乎無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驅使,若還搞不出曲轅犁,弄不出馬耕,那就只能是一個解釋——下面的人在忽悠他。r1152 (天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