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節 調、教儒家(2)
任何思想,任何學術,任何宗教,原教旨主義都是最可怕的群體!
他們所到之處,摧毀一切,甚至包括他們自己本身!
就像東林黨毀滅了明朝和他們本身一樣。
別說儒家的原教旨主義,劉徹連法家和墨家的原教旨主義,都無法忍耐!
在劉徹眼里,他們就是癌細胞。
發現就要消滅!
但儒生實在太多了。
劉徹想管都管不過來。
這些年,他通過政策影響和輿論導向,也只是遏制住了這些家伙,而從未消滅他們!
事實上,也根本消滅不了。
因為思想是無法消滅的。
只能控制!只能引導!
現在,劉徹站在觀禮臺上,望著整個會場。
這些威名顯赫的大人物,這些鼎鼎大名的知識分子,這些影響力跨越郡國,擁有無數弟子門徒和追隨者的大能。
劉徹微微清了清嗓門,然后輕聲說道:“朕聞之,夏之政忠,忠之蔽,小人以野!故殷承之敬,敬之蔽,小人以鬼,故周承之以文,文之蔽,小人以薄,若救薄莫若以忠,三王之道循環,終而復始!”
這也是世界舉世公認的真理。
諸子百家都接受的說法。
三代之治,本質上就是三種選擇。
諸子百家的區別,只在于你是從夏、商、周,哪一個三王?
譬如,儒家崇周,黃老從商,而墨家以夏政。
當然了,怎么理解夏商周的政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完全可以自由心證。
畢竟,現在,已經無人知道,夏商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人們所知的,只有自己想象中的夏商周。
這給了諸子百家極大的發揮空間,但也造成了很多問題。
就像劉徹說的,夏的道,忠厚淳樸,但忠厚淳樸必然導致百姓和諸侯,沒有禮儀,所以,商修補了夏道,改用威儀和敬畏來統治天下,這又使得百姓迷信鬼神,所以,周用禮儀治世,禮儀的毛病就是虛偽,虛偽使人夸夸其談。
所以,又繞回了夏道。
夏以忠。
忠的意思就是淳樸而簡單,也可以理解為儉樸和實干。
這種類似的議論,由賈誼率先發起。
作為攻仵和攻擊秦朝的理由。
但在今天,劉徹卻稍微改變了一下某些文字的順序,然后拿出來說,意思就完全變了。
尤其對儒家造成了會心一擊!
因為儒家崇周,而劉徹卻說周禮虛偽。
還是應該用夏道,用儉樸和淳樸來彌補周禮造成的傷害。
這讓儒生們都低下了頭。
他們不就是最喜歡夸夸其談和指點江山的群體?
事實上,發展到現在,儒家自己也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這些缺點。
只是一缺乏動力——假如不需要改變,夸夸其談,就是發展和壯大自己,為什么要改變?
其二,也沒有迫切性,世界還遠沒有發展到不改變就要滅亡的地步,那為什么要改變?
再說了,從教育的目標出發,講大道理,永遠比談實際更容易。
當然了,劉氏天子,也要背一部分鍋。
老劉家雖然對百姓和農民議論國家政策,甚至攻仵和非議朝臣的過失,乃至皇帝的網開一面,概不追究。
但,對于士大夫官員貴族以及讀書人,妄議國政和天子是非,是極為警惕的。
亂說話的話,立刻就會引來打擊報復乃至于牢獄之災。
所以,一般來說,也不敢隨意討論國政。
既然無法討論現實,那學術界自然只能從理論和古代出發。
劉徹自然也知道,在這個事情上面,他這個皇帝和他的父祖,也要背一半的鍋,因為,是他們不許讀書人和貴族隨便妄議國政。
這很好理解。
讀書人士大夫以及貴族官員,是統治階級的一員。
他們天生握有特權,可以參政議政。
但,假如有問題,他們不通過正規渠道反應,反而是在外面非議和攻擊,裹挾輿論。
這是要做咩?
輕一點,都夠的上擾亂秩序。
重一點的話,上綱上線,足夠按上一個‘陰謀不軌、居心叵測’的大帽子。
更何況,身為統治階級,卻不維護統治秩序!
這本身就是罪!
所以,漢室對于貴族士大夫官員以及知識分子在外面公開非議國政,極為反感!
歷史上,張湯就是發明了‘腹誹’這個罪名,讓顏異被處死!
但在另外一方面,漢室對于百姓和農民的言論自由予以充分保障。
民間各種八卦和傳說滿天飛,長安城里對未央宮的事情,天天議論,也沒有人去管。
漢室的御史大夫衙門,甚至就肩負著,每年定期派出采詩團,收集民間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謠和諺語,以供當政者參考的傳統。
但,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談和不切實際的理由!
因為,并不是說,除了攻仵和非議國政之外,就沒有第二條討論世事弊端的道路。
百姓的問題,民生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都是可以討論的。
但他們為什么不討論?
天天就愛吹什么堯舜禹,什么三代之治,什么仁義道德,中庸仁恕。
難道,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只靠嘴巴就可以實現?
三代的先王,是靠嘴巴來實現他們的道?
仁義道德與中庸仁恕,更不是靠說就可以做到的。
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
哪一樣,不是要靠行動來做出來?
但有幾個儒生能做到?
一百個人里有一個人沒有?
即使有,這個比例也未免太低了!
“朕自承先帝遺命,受命以保宗廟,六年以來,夙興夜寐,嘉與天下士大夫,臻于三代之道!”劉徹緩緩的說道:“然朕不敏,不明,不能遠德,是以方外之國或不安寧,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內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罪在朕躬!因朕德薄而不能遠達也!”
說到此處,劉徹忽然提高了聲調,道:“朕既不德,不明,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損宮室以利民生,減御服以為天下先,朕親耕籍田,以勸耕天下;親率百官,明修政務,以慰生民!”
“朕聞之,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又聞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者次!”
“其與諸子共勉之!”
劉徹說完,掃了一眼儒家的眾人。
身為帝王,他雖然不會親自下場,去強行矯正和糾正某些人的三觀。
但他手里,握著考舉以及升遷這兩大大殺器。
更有天子威權為底牌。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假如某些人還聽不懂。
那就休怪劉徹不客氣了!
而群臣與諸子百家的巨頭,則全部俯首拜道:“謹遵陛下教誨,臣敢不遵從圣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在中國,皇帝既是黨政軍一手抓的最高統治者,更是宗教和學術界的最高仲裁者。
特別是在漢室,天子的地位,更是遠高于后世一切朝代。
尤其劉徹還是自證天命的在世神!
誰敢不聽,就肯定是前途黯淡無光!
劉徹做回自己的御座,微微拖著下巴,嘴角溢出一絲笑容。
其實,他這個辦法,還是學的天朝故智。
想當年,太宗就是用這個辦法,扭轉了乾坤,發明了SHZY初級階段與中級階段這樣的理論。
更創造了‘先富帶動后富’的借口,打開了思想解放的世界的大門。
如今劉徹也就拿來用了。
三代之治要不要實現?
當然要!
朕日思夜想,也想上參堯舜,下配三王!
但是……
現在條件還不夠,還不成熟,而且,朕德行也不夠。
所以,大家還是跟著朕,先修己身,先治世吧。
咱們一起努力,推動世界發展。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儒家若是還聽不明白。
那就只能說唯腦殘無藥可醫!
求關注維新公主號:要離刺荊軻,有番外和各種妹子看哦(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