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斬邪 第三百六十八章:府衙得人,又有客到
廳堂上氣氛有些古怪,幾個人坐在那兒,卻無人吭聲。
咚咚咚!
又一個要來搶人的人來了,卻是周何之。
這位考試多年,始終無法中舉的老秀才雖然功名不顯,但勝在穩重,做事誠懇,又是跟隨陳三郎的“老人”,自然得到重用。現在府衙的職務,相當于內務總管。內務之事多瑣碎,錢米油鹽,大小買賣,對用人同樣有要求,起碼能寫會算,頭腦靈活。
所以周何之也想來看看,看能不能搶到人才。但一進門,眉眼一掃,面露古怪之色,趕緊乖乖坐在一邊去。
根據之前得到的消息,嶗山那邊隱士可不少,共有數十之眾,都是逃難到那里聚居的讀書人。
那么公子此去,不說一鍋端,只要請了一半人出山都差不多夠用了,各大部門,這分兩個,那分兩個,皆大歡喜。
但現在一看,陳三郎帶回來的人,只有一個!
一個人,怎么分?大卸八塊都不夠吧。
諸人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可又不能發牢騷,開口埋怨的話,豈不是說公子本事不濟,請不到人來?
陳三郎把大家的神色收入眼底,也不理會,介紹道:“這位乃是郭進士,曾任江安府同知。”
進士、同知,兩個詞眼亮出來,眾人的眼睛不禁一亮。進士功名不必多說,在府城中,同知可是僅次于知府的官職,屬于實權角色,五品。
周分曹與宋志遠雖然都是進士,也曾當過官,但宦海浮沉,經不順,周分曹最高時也就七品而已。正因為如此,他們都深知官場的事,能晉身五品以上,都不簡單。
陳三郎又把在座諸人介紹給郭楚認識。
郭楚聽到周分曹與宋志遠的名,趕緊起身見禮。周宋兩人雖然官途不通,但在文壇上素有名望,在讀書人的心目中,這名望比官名更讓人尊敬。
夏禹官場,首重功名,而王朝文壇,當推風骨。周分曹與宋志遠不肯屈服于元文昌,入幕做事,在別人看來,是很有風骨的事。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陳三郎身上。在揚州鹿鳴宴上,面對咄咄逼人的元文昌,陳三郎從容出對,一句“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后”,可以說深得士子心聲。
那場表現,比《岳陽樓記》還要來得強烈些。
寫出名文,主要靠才氣。但面對權貴不亢不卑,才是真正的風骨。
這么久以來,不是沒有人想讓陳三郎聲名狼藉,斯文敗壞,但總不得成功,就是因為陳三郎的幾次表現深入人心,難以抹黑。
郭楚的年紀與周宋兩人相差不多,稍年輕兩三歲,便以后輩稱唿。論功名,彼此都是進士,論名次,宋志遠還要排前一些。
周宋兩人也不托大,同時還禮。
陳三郎道:“郭進士深諳官道,行政多年,便留在府衙中幫分曹公分擔事務吧。”
郭楚忙道:“但聽公子調遣。”
來的路上,郭楚所見所聞,暗暗驚詫。
今時今日的嶗山府,相比以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說是以前,并不久遠,也就半個月之際。那時候的嶗山區域,城外村莊寥落,為數不多的留存百姓,一個個面目麻木,眼眸無神,沒有半點朝氣表現。至于阡陌之上,更是野草雜生,早就荒廢掉。
然而當下一見,卻見到那些荒田廢地都有人在勞作耕種,奔走往來,十分積極。田野一塊塊,都被開墾了出來,井然有秩,大部分的土里都已經種上了作物。溝壑內,又有水流潺潺,源源不絕,進行田地灌溉。
這等格局,即使雍州為淪陷時,也不多見。
郭楚吃驚不小,對于陳三郎更增加幾分敬佩。他之所以出山,一方面覺得陳三郎值得追隨;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自己繼續窩在梅花谷中半死不活,空有一身抱負,無處施展。
那樣落寞的日子,真是夠了。
而且他內心深處還抱有一份牽掛希望,期盼一日有機會找回妻兒。若是一直待在梅花谷內,這樣的機會將十分渺茫。既然陳三郎來請,又不嫌棄他殘疾之身,送禮入門,他便不愿放過這般天賜良機。
出到外面,所見所聞,更覺得這次的選擇沒錯。當見到陳三郎麾下有周分曹宋志遠兩人時,這心思更不用說,本來還存在的一絲矜持早拋之腦后。
陳三郎的安排挑不出半點毛病,把郭楚安排在事務最為繁重的府衙,最為恰當,誰都不能說什么。
周分曹有了郭楚來幫忙,算是得償所愿,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并不擔心郭楚為人如何,是否會難以相處,因為是公子請的人,若有問題,就絕不會被帶進府衙來。
宋志遠等人眼巴巴干看,想著這次是沒份的了。
這時候,有門子通報,說衙外有人來求見公子,姓陸的,來自嶗山梅花谷。
剛要離開的眾人聽見,精神一振,想著是不是有新的隱士來投了,趕緊又坐好,等人來見。
進來的,果然是陸清遠。他整頓了臉容,雖然稍顯瘦削,但精神還不錯。滿身風塵,都是路上所染,站在堂前,先是恭敬對陳三郎一禮。
陳三郎點點頭:“清遠不必多禮。”
說著,又把他介紹給諸人。
又是一位進士,還是公子同科的,年輕有為的樣子。
這一下,大伙們的神態就變得精彩了。心想公子果然出手不凡,不跑空趟,一下子就招攬來兩位進士級的人物,相當了得。想剛才還心有懷疑,覺得公子只帶一人回,有點失望呢。
陸清遠與郭楚早就結識,此刻見到他,頓時一愣:原來他早就來了,倒搶在自家前頭。
那天陸清遠被陳三郎說了一頓,當晚想了一夜,夜不能寐,腦海一直回響著。到了第二天,他終是下了決心,去找父親,說要出山去。
陸景聽了,只微一沉吟,便許了。自家兒子頹廢許久,長此以往,不是辦法,不如讓他出去,或許能搏個前程。至于梅花社中那些保持觀望的聲音,在陸景看來,卻是過于保守,首鼠兩端。誠如陳三郎所言:天下不平,嶗山何安?歸根到底,就看陳三郎是否值得追隨而已。
陳三郎看著陸清遠,忽道:“清遠,你來正好。今府城下武平縣缺一主事者,你去安好?”
陸清遠不假思索,拱手應道:“陸某必不辱使命。”
他為新科進士,不曾入仕,欠缺經驗,正好到地方縣城上磨練。只要出了成績,必有出頭之日。其實對于一位剛考到進士的士子而言,上任當一縣之尊,就是最好的選擇。(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