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回到舊石器時代  >>  目錄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造糧倉

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造糧倉

作者:此物天下絕響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此物天下絕響 | 回到舊石器時代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舊石器時代 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造糧倉

規劃區域也就是個好聽點兒的說法,他還沒發展出農村,談不上規劃這個慎重的詞。按照王揚的說法,就是整塊兒地盤。

這塊地盤就是他們生活區域的中心,在河流與麥地之間。

這片空地不大,如果說每間房子一百平米,這里也就只能擺下二十套,粗略點兒說,三畝地吧。

三畝地的面積,不管在哪看,都算小了,王揚卻不在意,這個世界可沒有土地局,自己想占哪塊占哪塊,反正足夠眾人活動。

他需要的,是規劃糧倉的面積。

他們加工出來的木條,長有四米左右,也就是說,糧倉的兩墻之間,不能超過四米,否則這屋頂就架不起來。

而王揚需要考慮的是,是兩墻后加堵墻,做成兩個單間,還是索性就做個四米寬的長方形大房間。

如果是給人住,多砌一堵墻自然是好的,不過嘛,這樣一來,每個單間就得多砌一堵墻,那得浪費多少黏土和木炭?

不可取!王揚果斷搖頭。

他想著,現在這情況可不比后世,能省則省,等富余了再拿去豐富生活。

定下了主意,王揚立刻和眾人將木條放在地上鋪平,劃了兩條線,這便是磚塊的放置區域。

然后拿磚塊鋪了一層上去,用腳踩了踩,將土輕輕夯實。

然后他便開始搭建。

這方面不用細說,一月之后。王揚的磚塊越發得多了,兩道兩米高的平行墻,赫然坐落在空地上。

只可惜,這只是一個隧道,見不到屋頂,也見不到盡頭,非常通暢。

走在其中,望著那暗紅色的墻面。兩磚之間有泥土的混合連接,仿佛看到了小時候外婆的家。

在那一剎那,他有一種回到現代的錯覺。

這錯覺就像突然迎來的微熏之風,一吹就陶醉。

摸著下巴,王揚來到了小麥地的邊緣,看著綠油油的麥地微瞇著眼,時間不多了,得抓緊時間搭建。

他叫來眾人和他一起搭建屋頂。

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簡單的事,簡單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王揚拿著木條的一頭。斜斜的放到一堵墻的上方,然后拿個木叉,將這一頭放到這一堵墻上空。

不需要任何固定。

他每隔了幾十厘米到一米就放了一條木條。起到支撐其他東西的作用。

有了這些。想做些什么也比較容易了,比如說,在那些木條上放上綁好的干草,一個茅草平房就誕生。

要是實在想做個三角形的屋頂也不是不可以,多浪費一點時間,然后燒點瓦。鋪上去,那就非常棒了。

估計要是真做出來,王揚可能舍不得放糧食,自己得先住進去。

當然了,既然砌了墻。王揚自然不可能做個干草的屋頂,那太別扭。而瓦這種東西,好是好,不過需要有個斜坡的屋頂才好發揮。

這平平整整的房子,用上去了也不合適,要是未來想要加蓋樓層,拆起來也麻煩。

所以王揚便將上述兩個點子給無情的拋棄了,他想的是另一個法子,既能起到完美的避雨,又能讓未來加蓋樓房變得簡單。

沒想多久,他就想出來了,可以放些完整些的板塊上去嘛。

一塊平整薄薄的板塊,便可以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簡單,樸素,實用,符合王揚的一貫作風。

這樣一來,選擇的范圍大大縮小,鎖定在用木板,還是用泥板?

用木板自然有木板的好處,王揚不看好處,他想要屋頂的目的很明確,遮風擋雨,能用就行。

所以他只看弊端。

經過兩相比較,王揚發現木板的弊端太多,首先取材太難,一塊一米寬的木板,就得砍掉至少一米粗的大樹。

刨去樹皮,加工一下后,能取出一塊八十厘米寬的木板就不錯了,況且樹木可不是正方形的,也就那么一小段有那么粗。

而以王揚等人簡陋的工具而言,加工木板一直是他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當年為了峽谷門口那兩塊木板,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力氣時間。

且砍樹太累,制作出的工藝又不好,一些邊角的地方指不定漏點風風雨雨進來。

這樣一來,王揚便將目光轉向了泥板上。

泥板的制作,就花費的時間來說,比木板快,人力也花得最少,物力花得多,得燒木炭。

但妙的地方是顯而易見的,平整,四方,一模一樣,很容易當成拼圖游戲來拼湊。

不好的地方也很明顯,燒了薄泥板了,就沒辦法同時燒磚塊了。

轉頭看了一眼蔓延了很長的墻,王揚思索著先燒點薄泥板將上頭遮住,免得來場大雨損失慘重。

至于磚塊嘛,以后有的是時間燒。

驅趕者拉過來王揚,向他提了個意見。

他指了指那座窯,然后指了指自己等人,又指了指食物,意思是說,既然我們可以做個窯,干嘛砌墻做屋頂,再做一個大大的窯住進去不就行了嗎?

還真別說,驅趕者的想法相當好,王揚同樣也想過。

但他開始在地上畫圖,語重心長的向驅趕者表示。

地窖嘛,咱就不做了,這里的泥土太松軟,頂沒關系,就怕雨水一打,兩旁的泥滑下來。

而且呀,水往低處流,就拿那個窯舉例,雨水一下,水還不得往里灌?到時候咱們還得做些準備應對。

窯不住人,不管淹了塔了都沒關系,地窖可得住人,得考慮下泥土的質量。

若非如此,費心想那地基干啥。

最后,王揚給出了總結語,能住地上,誰愛住地下?

驅趕者估計被王揚繞暈了,愣愣的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明白沒明白,反正笑了起來。

沒有更多特別的地方,他們將精力完全投入了燒鑄泥板上。

泥板極薄,厚不超過一厘米,面積大概在一平方米。

按照王揚的說法就是,能多薄就多薄,盡量省點兒黏土,反正沒想過當瓷磚用,燒得出來就燒,燒不出來拉倒。

對于這一點,王揚十分的放松,也沒有任何的要求,只是在模板上下了比較大的功夫,要求眾人都得嚴格按照模板來做。

眾人自然沒什么意見,估計大家都想好好的玩一玩,做起來特別認真,眼睛瞪得很大,一下都不想失誤,免得浪費更多的時間。

這一批薄泥板被送進了窯子中,開始在木炭的炙熱下燒烤。

王揚很期待,薄泥板燒出來的感覺,應該會和磚塊不同,不然分什么陶、瓷,這片兒狀,應該算是瓷了吧?

他隱隱覺得似乎不是按照形狀來分陶瓷的,似乎是工藝手法和溫度的不同。

搖了搖頭,他沒有過于糾結,這東西,就這么個稱呼,不必放在心上。

他很想看看燒這么薄的板塊,和燒厚得多的磚塊,是有怎樣的變化,已或者,沒有變化?

說實在的,他其實挺想試試在黏土中加一些別的土質,或者把窯子改造成其他模樣。

可他暫時真的沒那閑功夫,萬一失敗了那得多浪費材料和傷士氣。

所以他暫時決定保守一點,先將當務之急解決。

燒窯的技巧,王揚在這幾次的實踐中掌握了一些,他幾次來都發現一個問題,水蒸氣無法很快散去,導致溫度上不去,白白浪費木炭。

而且有些磚似乎因為這該死的熱脹冷縮而出現了斷裂,當時只聽窯中“喀喀”十幾聲,濺出一地塵煙,王揚聽著那聲音,小心臟砰砰直跳,生怕下邊的磚不穩,上邊兒的又倒下來,全部砸爛。

不過那次運氣站在他那邊,出現碎裂的是最上邊兒的十幾塊磚,后來又燒了兩次,他學乖了,不敢快速升溫,而是在早期讓木炭自行燃燒。

沒有了外力的催動,磚中的水分慢慢的蒸發出來,等蒸發得差不多了,氣體也出去了,才開始真正的高溫燒制。

而事實證明,之后再也沒有出現這類的情況。

王揚思索著,板塊畢竟薄些,更容易燒透,估計溫度會達到更高,也能更早開窯,似乎很不錯。

他依然選擇了經驗,慢慢的低火驅走水蒸氣,待薄泥板干了,就加大火力一通猛燒。

這會兒就沒什么技巧了,王揚也不管那么多,添進木炭就往死里燒。

這一次只燒了一天半,王揚就封上了窯子,等待開窯的那一天。

那一天在三天后到來,開窯的那一剎那,就像過往的幾次一樣,濃煙滾滾飄出,要人性命。

取出來后,王揚雙目泛出精光,板塊真的與磚塊有微小的不同,在色澤上,比磚塊亮上一些,摸上去卻差不多,依然粗糙。

王揚估摸著,這是因為溫度高了的原因?還是這次的黏土和水的比例不對?

看來等小麥收成后,找個悠閑的時間好好研究下,能弄出陶瓷來自然是好。

他來到了一面墻的下方,讓驅趕者搭了把手,踩著他的肩膀,來到墻的上方,然后接過遞上來的薄板,輕輕一鋪,屋頂的一平方米的小區域再也淋不到雨了。

王揚又接了幾塊上來,雙眼笑成了月牙:“恩,今天全鋪了,先搬進去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回到舊石器時代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