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宋王 第五五九章 陣前換帥
報捷的奏疏被快馬加鞭送到了汴京。
看到捷報的那一刻,皇帝趙頊陰霾了許久的臉上總算是有了笑容。
只是一封奏報,一場規模不大的勝利,但是在特殊的地方,特殊時期,意義可就非同尋常了。
雖說木征父子一直有向大宋朝貢的經歷,但那時作為一個異族番邦的行為,河州在這段時期是屬于吐蕃的,而非大宋領土。
而今王韶和林昭占領了河州的大片土地,從形式上而言,大宋國土面積增加了好大一片,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
邊功啊!
開疆拓土,對于任何一個帝王而言,這都是莫大的功績。
對宋朝的皇帝而言尤其如此!
縱觀歷史,諸女U秦漢唐這樣的盛世王朝,在對待草原敵人方面都很強勢。秦有蒙恬卻匈奴七百余里;漢有衛青北伐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唐朝大破突厥于陰山,李世民更有天可汗的稱號。
可家朝有什么?
北方草原不曾控,西域也丟掉好多年了,唯有中原一隅之地,甚至連本為中原故土的燕云十六州也收復不得。
遼國和西夏曾經入侵,唯有苦苦支撐,始終反攻不得,歲幣外送,以求和平。
屈辱啊!
也正是因此,使得宋朝落下個積貧積弱的狀況,是中原王朝最懦弱的一段時期。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最終要湮沒在異族的鐵蹄之下。
邊功,似乎從未有過!
所以,當開疆拓土的事實擺在眼前,哪怕只是兩千里,是從吐蕃盟友手中搶來,同樣讓人激動萬分!看似平凡,卻有著跨時代的意義,完全可以大書特書!
對趙頊而言更是如此了!
在他之前的幾個皇帝,太祖一統中原,奠定基業;太宗滅亡北漢,高粱河一戰卻大敗,燕云十六州永遠離開大宋!真宗皇帝更是不堪,遼軍已經打到了黃河邊,在戰勝的情況下,與遼國簽訂了屈辱的“澶淵之盟”。
仁宗是太平天子,幾十年里相對安寧,卻沒有什么功勞。至于英宗,在位不過短短四年,毫無建樹。
而今到了趙頊手中,有了邊功!
大朝第一次開疆拓土,趙頊能不激動嗎?哪怕是木征殘余勢力尚未完全清除,河州也只是簡單控制,但已經有一個事實存在了。他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向朝臣們,向天下臣民宣布了喜訊!
定性是邊功,并且還被捧得很高,只有這樣,他趙頊才是大朝開疆拓土第一君王!唯有如此,史書上才會大書特書!
自從旱災開始,王安石被罷黜,趙頊憋屈了太久,終于有功績可以讓他高興,讓他揚眉吐氣了,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趙頊在朝堂上宣布捷報之后,立即表示,河州歸屬大宋,并且與熙州一起并稱熙河路,隨后還要舉行慶祝活動。
雖說有大臣們反對,覺得太過倉促,也臣子認為,木征尚未伏誅,依舊有很大實力,過于草率。
但趙頊根本不在意,表示唯有盡快將河州納入大宋治下,在那邊的軍事行動才能順理成章,免除許多麻煩!仔細想來也是有道理的,河州正式成為大朝的一個州郡,那么木征殘部就是叛賊,其他勢力要插手,就是入侵大宋。無論是追擊平叛,還是抵御外敵,都師出有名,順理成章!
只是如此一來,也算是徹底了激怒了河湟吐蕃!
趙頊才不管那么多,這樣的邊功趕緊確定,自己的帝王實錄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才能成真,這太重要了。
有心思靈透的官員注意到了這一點,順勢稱頌恭喜,大拍馬屁,趙頊心里更加受用了。
既然是邊功,除了是皇帝的功績,也是臣子們的功勞。立即有大臣上書表示,應對參戰的將士們加以賞賜!
趙頊自然不反對,這本就是應該的事情。王韶立即被加封為定遠侯,懷化將軍,熙河路經略使。
林昭已經是侯爵,人還年輕,立即加封國公似乎不合適,故而只是加封為云麾將軍,河州知州。不過因功封子,侯府襁褓中的兩個孩子都成了子爵,尊貴無比。
景思立、劉昌祚等諸多將領都——封賞,同時下令轉運使前去犒賞三軍。
禮部員外郎鄭俠上書,如此重大的功勞應當舉行盛大祭祀,告知天地,并且太廟告知祖宗,。儀式隆重,才能顯示大宋上國家榮耀與威嚴。
正合朕心,趙頊看到奏疏,笑逐顏開。鄭俠因為彈劾王安石的不良印象也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頓時,將原本擬定的慶祝活動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不過,趙頊卻怦然心動,這也是他想要的。只是之前不好開口,既然臣子提出來了,那么完全可以順水推舟。正好,禮部尚書張宗益表示贊同,趙頊也就答應的更干脆了。
滿朝文武大部分都是明白人,都清楚官家的意圖,雖覺得有些“小題大做”官家如此太過虛榮。只是畢竟是好事,官家既然有心,那就讓他虛榮開心一回,故而葬不反對。只是心中都隱約有些擔心,河州之戰尚未塵埃落定,就如此高調,如果有什么變故,那可就丟人丟大發了!
河州的壓力不小啊!百官們都心知肚明,諸多將軍加官進爵,在前線看似風光,可實際不容易啊!
事情確定之后,有官員表示,既然是祭祀天地宗廟,稟報功績,那么除了皇帝,是否也應該有前線將領回來述職,并接受封賞呢!
這話倒是不錯,趙頊也確實有這個心思!
只是讓誰回來呢?
禮部的官員表示,最起碼是將帥級的人物,否則如何代表熙河路前線的全體將士呢?祭祀天地宗廟,小人物實在上不了臺面。
按照禮儀的隆重程度而言,王韶和林昭似乎是最合適的!
讓林昭回來?未免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林昭的榮寵太盛,如果出現在祭祀宗廟的場合,似乎有些……
哪怕踏白城一戰是林昭親自率年打贏的,可主帥始終是王韶!林昭也太過年輕,木秀于林,風頭太盛反而不好。
再者,王韶去西北數年,鞠躬盡瘁,功勛卓著,一直不曾回來過,趙頊也甚是想念,更想趁此機會給心腹大臣封賞和榮耀。
恰好在這個時候,王韶剛剛得封詰命的母親病倒了,甚是思念兒子!
百善孝為先朝廷也向來提倡以孝治天下,母親生病,兒子也該侍候身邊才是啊!尤其是王韶已經好幾年不曾回家,情況就更加特別了。
以前是忠孝不能兩全,不過現在,似乎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趙頊聽到消息,便下詔書,讓王韶返回汴京述職,同時探望侍候生病的母親!以全王韶一片孝心,也顯得君王仁義。
只是如此一來,熙河路前線的軍務全都壓在了林昭一個人身上!
不過趙頊并不擔心,林昭雖然年輕,但是能力擺在那里,河州初戰告捷,也完全是出自他的手筆。至于忠誠方面,與王韶是同等看待的,都是自己的心腹!
百官也無人質疑,云麾將軍林昭的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不過熙河路戰事何等重大,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是讓人驚訝,也有些許憂慮。不過官家都無所謂,那旁人也就不好說什么了。
于是乎,熙河路經略使的職位便落到了林昭身上。因為王韶離開,環慶路暫時無人主理,另派其他前往也來不及。再者,只要王老夫人病情穩定,王韶過段時間還會返回,不宜另派他人,只得委屈林昭一并兼任。
如此一來,環慶路、熙河路,甚至是秦鳳路的軍務全都落到了林昭一人手中!
因為只是暫代,所以并未有人覺得,林將軍過于位高權重。相反,還有許多人覺得,這是個苦差事!
畢竟河州并未完全平定,河湟蠢蠢欲動,西夏也不安寧。如果西北前線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林昭都難逃責任!
看似風光,可實際上卻是吃力不討好!
消息很快傳到了西北前線,這個時候回京述職?王韶也覺得十分突兀,朝廷對河州初戰告捷的慶祝活動未免也太著急了?至少在穩重的王韶看來,確實如此!
木征有可能繼續興風作浪,河湟吐蕃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出手,西夏人是否會有小動作,這些都不得而知,如何能放心離開河湟呢?
只是軍命難違,皇帝的圣旨已經來了,不能違抗。汴京的慶典也已經準備好了,不參加似乎不合適,畢竟那是絕對的榮耀時刻。
身為一個臣子,誰不想在這種時候名垂青史,榮寵萬丈呢?
最重要的還是王老夫人臥病的消息,王韶是個孝子,這幾年都沒有回家,哪里能盡孝。如今母親臥病,再不回去可就枉為人子了。尤其是老人家年紀大了,若是一病不起,再有個三長兩短,那可嚓……
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可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