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光榮使命1937 第四百五十四章:蘇蒙聯軍投降
失去了裝甲部隊的掩護,蘇聯兩萬多陸軍完全暴露在了陳鋒所部裝甲部隊以及空中火力之下,空軍的慘敗以及裝甲部隊的悲劇徹底壓垮了蘇聯軍隊的抵抗意志,在陳鋒所部陸空聯合立體的火力打擊下,原本就士氣低落的蘇軍只抵抗了不到三個小時就全部選擇投降。
蘇軍投降后,陳鋒立即命令部隊打掃戰場,收攏俘虜。很快戰果便統計出來了,從6月1日凌晨發動進攻以來,截止6月1日下午四點整,蘇蒙聯軍1個機械化步兵軍、2個騎兵師以及1個坦克師,總兵力7萬3千六百余人除了少量僥幸逃離戰場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殲滅,同時被殲滅的還有蘇聯的兩個航空師。
這一戰,蘇蒙聯軍損失兵員7萬1千余人,其中1萬八千余人被擊斃,其余的全都成了陳鋒所部的俘虜,包括此戰后期最高指揮官伊索夫少將,而在這些俘虜當中有1萬九千人是受傷被俘的。此戰蘇軍還損失了萬萬多支步槍、一千二百多挺輕重機槍、兩千具擲彈筒以及300多門小口徑迫擊炮,另外還損失了200多門大口徑火炮和380多輛坦克以及650多架飛機。
當消息傳到遠東,蘇軍遠東軍區頓時炸鍋了,這怎么可能,沒有人相信七萬多蘇蒙聯軍會在短短一天內被全殲,請注意是全殲,而不是被擊潰。
在軍事上很多專業術語是不能濫用的,全殲、擊潰全殲乃至于重創等等都是有著嚴格的區別的。全殲乃是指敵人基本上被全部消滅,基本喪失戰斗力。擊潰則是相對較輕,只是打亂敵人原有部署、建制,使其不能再組織有效的進攻或者防御。重創是介于全殲與擊潰中間的一個程度名詞。是指大量消滅敵人主要力量使其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進攻能力,只能被迫防御或者被全殲。打垮:使敵人有生力量遭受重創,對自己部隊造不成有效威脅。
對于現在的蘇聯來說,不要說是被全殲了,既便是被重創甚至是擊潰都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在他們的普遍的認識中,中國不是東亞第一強國日本,更不是橫掃歐洲諸國的強大德國,中國只是是中國,是哪個一百多年來一直都是仰著斯拉夫民族鼻子呼吸的弱小國家,甚至于可以歸類為劣等民族。輸給德國甚至是日本。蘇聯人可以捏著鼻子認了,但是輸給中國人,蘇聯人無論如何不敢相信,更不會就這樣算了。
在蘇聯遠東軍區商討應對策略的同時,全殲蘇蒙聯軍的消息也在第八戰區內部不脛而走,甚至于歸綏城內竟然燃放起了煙花爆竹。頗有慶祝大捷的味道。而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大佬們也或多或少聽到了一些風聲,只不過第八戰區沒有主動站出來澄清,蘇聯也沒有說話,所以都不敢確定消息的真假。
對于這次勝利,既在陳鋒的意料之中,又出乎陳鋒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陳鋒一直堅信這一戰他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意料之外的是勝利來得太快太突然了。在他的預料中,這一戰至少也要進行一個星期,不談全殲,如果單純的擊敗甚至是擊潰蘇蒙聯軍也要3到5天的時間。
但是任憑陳鋒怎樣高估自己的實力,低估蘇蒙聯軍的戰斗力,他也無法想象7.3萬蘇蒙軍竟然在不到24小時內就被全殲了,況且這支軍隊還是一支擁有步兵、騎兵、裝甲兵甚至于航空兵等諸多兵種的綜合戰略集團。
這一仗最讓陳鋒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蘇軍的戰斗意志,實在太薄弱了,不要說與寧死不屈的日軍相比了,即便是國軍絕大多數的部隊也要比蘇軍的戰斗意志要強很多。在白天的戰斗中,蘇蒙軍面對第八戰區的猛烈進攻,步步后退不說,一旦被纏住就立即投降,實在大出陳鋒的預料。
在他的認識中。蘇軍雖然不是什么戰斗意志頑強的部隊,但是畢竟同強大的德國軍隊打了四年多,而且還把八百萬德軍給硬生生拖垮了的部隊,所以說陳鋒不認為蘇軍會這么快就垮了,更沒想到剛垮蘇軍就投降了,實在太令人驚訝了。
其實這是因為陳鋒對于東西方軍隊關于投降認識不同所造成的,在東方,尤其是中國,由于人才是靠科舉制度選拔的,統一得很早,王朝基本穩固,沖突主要是和外族之間發生,這個忠誠度就很重要了,所以國家或者是統治者可以給軍隊灌輸忠君報國寧死不屈的思想,投降也就成了懦弱等一些列貶義詞的代名詞。
所以,如果遭遇絕境以身殉國是唯一的選擇,這一點在其他東方軍隊身上也有體現,例如日本,所謂武士道其實也是在天皇實際掌權后才逐漸成了氣候,原來還只是武士階層的事,搞到后來,成了全民的東西,這也是對外征戰的需要,太平洋戰場上甚至上演幾萬平民跳海的慘劇。其實即使你投降,戰后你回到國內也會受盡歧視,這使得東方國家的軍隊面對絕境時,戰死成了唯一的選擇,這一點從《楊家將》《呼家將》《薛仁貴》等古典小說里面可見一斑。
而西方不同,西方的投降概念,源自于中世紀騎士戰爭。中世紀里,騎士階層是戰爭和軍隊的基礎和核心,這些人同時也是封建統治的基礎,各國國王打仗歸打仗,貴族是不能亂殺的,否則即使打贏了也沒法好好統治,因此對被俘的騎士都是網開一面,只要你投降了,放了就放了。
而且貴族騎士的數量是有限的,一仗全打光了,下次拿什么打去?所以從上到下,都有一個共識,打得贏就打,打不贏趕緊投降。被俘的騎士要想獲得自由,得花一大筆錢來贖身,這就是重要的戰爭經費。后來,騎士觀念逐漸被職業軍人概念所代替,對這些職業軍人來說,當軍官只是種職業,是一種研究和實踐戰爭的職業,敗在對方手下不算什么恥辱,投降不但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同時也是尊重對方軍官和軍隊杰出表現的舉動,軍官投降,普通士兵自然也投降。
因此,慢慢的西方軍隊便有了一種普遍的認識,他們認為在絕境時,繼續作戰不能對敵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投降是允許的。這是為了避免無所謂的犧牲而采取的措施,如果你戰后回國,只要查明你在戰斗中的良好表現,你還有獲得重用的可能比如一些德軍的王牌飛行員。
當然也有例外的,這種尊重只會對他們認為值得尊重的對手起作用,比如美國軍官是絕對不會對印第安人去投降的。二戰的時候,德軍和蘇軍就拼得很兇,西線到了后期是主動投降。朝鮮戰場上,美軍開始也是很不愿意向志愿軍投降的,長津湖一戰甚至打到白刃格斗,炊事兵通訊員都能上來肉搏,到了后期,了解對手之后,美軍投降也利索多了。
當然,也不要以為西方軍隊是上帝撫佑下的精靈幼兒園,上了戰場,可以隨意畏葸不前、臨陣脫逃甚至舉手投降。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你自己腦殘了。現在世界各國遵行的軍規條例,絕大部分都脫胎于西方軍隊近現代以來的軍規軍法,其并不比中古時期封建軍隊的軍令仁慈多少,頂多就是不能再隨意處決士兵了。西方軍隊允許部隊放下武器繳械投降,但是并不是意味著西方軍隊是可以隨意投降的,殊不知,這種寬容是有前提條件的。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傷亡率60以上。以上是美軍士兵手冊里關于投降的三個基本條件,具體的如沒有彈藥和糧食了,受傷了,掉隊了,被包圍了,跳傘逃生了等。
而在二連戰役中,蘇軍之所以這么快就投降了,其原因就是蘇蒙聯軍已經達到了投降所允許的所有條件。首先是彈盡糧絕,由于陳鋒所部的重點打擊,所以蘇軍的彈藥和給養最先被中國炮兵所摧毀,戰至6月1日下午蘇軍幾乎將身上的彈藥打光了。
其次是孤立無援,蘇蒙聯軍這次原本就沒有想過要和陳鋒所部交戰,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況且蘇聯人壓根也沒有想到他們會戰敗,而且還會敗的這么慘這么快,所以援軍什么的還在幾千里外呢,最快也得四到五天的時間才能趕到。而唯一可以快速救援戰場的航空兵還被打的落花流水,六百五十多架戰機折翼塞外,眼下蘇軍的處境和孤立無援也沒什么區別。
最后是傷亡率60以上,此戰蘇軍戰死了近兩萬人,受傷的也有兩萬人左右。要知道所謂的傷員并不是蘇軍自己統計的,而是由第八戰區的士兵甄別的,他們只計算那些需要治療的,至于那些被彈片劃傷、扭了腳、脫了臼之類的小傷根本就不計算在內,另外這還不算那些逃跑的,所以說蘇軍的傷亡率至少也在60以上。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蘇軍被寄予厚望的坦克部隊被消滅之后,區區兩萬多步兵被近20萬中國。軍隊包圍在方圓不足兩公里的范圍內,地上是人家的坦克加大炮,天上是人家的飛機,這張根本就沒法打了,再打下去除了會徒增傷亡之外根本就不會給陳鋒所部造成多少損失。正因為如此,蘇軍才會如此痛快的投降。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