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民國第一軍閥 第096章:引進海外勞動力
縱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能發現一個規律,那都是發生在經濟蕭條時期。
如1910年橡膠股災發生后,世界經濟蕭條,在1914年爆發了大戰。二戰時,美國經濟蕭條后,也是過了四年才開始恢復。
為什么都是四年的時間呢?
這就是因為歐美財團的收割周期是四年,因為他們的貸款是四年為一個周期的,因此清算時間需要四年。
中國財團如果只放兩年的短期貸款,那么中國財團的收割周期就是兩年而已。只需要兩年就能夠完成收割,從而迅速從經濟蕭條中走出來。
至于投資者會不會放心貸款的問題,這不是問題。只要在申請延長貸款時間方面把審核力度放寬松,那么就不是什么問題。
當投資者養成了習慣之后,自然也就像之前那樣搞下去了。
1923年,隨著工資的上漲,民眾購買力再次增強,中華民國的商品消費市場之火爆,讓世界為之震撼。
民資顯然瘋魔了,在如此瘋狂的繁榮下,他們幾乎是在不斷的投資,不斷的貸款,各種產業看上去,都是一片飄紅。
大量的投資的出現,又增加了就業崗位。幾乎每個城市的勞動力都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建設各種各樣的資產。
農業改革進入了很快速的一年,中華民國的農業生產走的是訂單制度,因此很多地主把土地農改之后,加入了訂單行列。
因為這一年糧食援助俄國比較多,加上日本、朝鮮經濟發展迅速,對農產品進口的增長,因此這一年的農業訂單也非常充足。各農場都種植了農作物,一些農場還種植了兩季。
中華民國此時的經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突破了三千億炎黃幣,是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倍。
老百姓富裕起來了,也就產生了各種消費。房子、汽車、電器,是當前消費的主力產品。
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加上汽車的出現,很多工人開始在郊區蓋房子,而且蓋的是木頭房子。
但是那些木頭房子設計得很漂亮。住著也很舒適。這些木頭房子,也正是中華民國所鼓勵的。
郊區的木構房屋意味著不用蓋那么多的房子,可以把勞動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設當中。因為房子是不能打仗的。
還不如把錢節省下來買汽車、電器等產品。
特別是汽車的銷售。又帶動了大量的就業。修車的,洗車的,還增加了石油產量,石油產量的增加,煉油業又帶動了工人。
汽車生產。又帶動了附屬國的就業,因為中華民國的很多汽車零件,是分包給附屬國生產的。
特別是日本。
那些沒什么技術性的零部件利潤不高,但是讓日本人生產就不一樣了,這樣一來利潤就高了。
同樣,這也使汽車制造成本降低了。
隨著汽車銷售的不斷持續。全國各地的公交車數量開始減少,學校都開始配備校車了,孩子上學和放學都有校車接送。大一些后。這些孩子則被送到學校住宿,施行半軍事化管理教育去了。
這種半軍事化的教育規模開始不斷擴大,可以說當前的中華民國,就是一個時刻都在備戰的國家。
物質的發展,必然腐蝕精神。因此對下一代的意志力非常重視。學校要求學生走入社會后能夠吃苦。一個懶惰的民族,是絕對無法發展的。
校車的出現。公交車的減少,以至于很多工人上班都吃到了。因為那些公交車確實很準點,但是半小時一小時來一躺,讓人等得心慌。一上車就是一大群人。
那些企業老板,都紛紛要求企業員工購買汽車,反正可以搞車貸,一輛普通汽車的價格,也就是一年工資的樣子,而油價又很便宜,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很多燃油了。
如果一個家庭,夫妻雙方都參與工作,那么經濟上就更加寬裕了。買個車根本不是什么問題的。
而且買了車,還可以住到郊區去,不僅空氣好,而且房子面積夠大,盡管是木頭房子,但住得卻也很舒服。
在這樣的情況下,買車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有的人看別人都買車了,自然也要買車。
但車已經成為社會必須資源時,自然是別人有我也要有。
城市中的車輛也越來越多,由于全國各地城市規劃早有準備,因此街道建得很寬敞,停車場等設施也到處都是。
在一些繁華街道,則建立了升降停車位。交通堵塞的問題,都還是少數情況。
家庭汽車的出現,使民眾出行方便了很多,社會節奏也隨之提高。這一時期,電話也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不過電話收費比較坑,用的都還是高產、中產階級,普通收入階級還未開始使用電話。
各種電器,也開始走入那些中產階級的家庭當中,價格自然也是比較貴的。相當于說,當民眾普遍完成了對房子、汽車的消費后,電器、電價價格將快速下降,從而進入普通家庭當中。
如今的高價格,主要是從高產階級和中產階級手上掏錢,從而實現財富再分配。
火爆的市場,也吸引了很多歐美工業人才前往中國工作,因為在中國就業形勢實在太好了,而且很多方面的工業人才比較缺乏一些。
很多工程師、技工都在往中華民國跑,特別是歐洲的。
此時中華民國的鸀卡制度,已經越來越坑了。因為鸀卡價格是按照普通工人50年收入的公式而得到的數字,如今中華民國的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50元,相當于一個人要想在中華民國獲得鸀卡(居住權),就必須繳納3萬元,相當于舊時代的6萬銀元。
不過那些工業人才不需要,只需要通過審核,具備一技之長就能獲得居住權。但是他們來到中華民國后,必須給中國打工,從事他們的特長工作,不允許從事其他非專業的工作。
對于那些歐美商人來說,此時中華民國的市場,簡直就是一塊令人無比垂涎的大蛋糕,誰都想進去咬上一口。
因此很多歐美商人掏錢買了鸀卡,3萬炎黃幣對于很多商人來說只是小錢而已,這些歐美商人進入中國后,是不能去炒股的。必須投資實業,即要建設一個工廠,或是投資一個農場等產業出來。
這些產業。他們就算是撤資,也是帶不走的。建設起來了,還能增強中華民國的戰爭潛力。
而且還必須為中華民國增加就業崗位,這樣才能通過審核。如果通不過審核,那就是從哪里來滾回哪里去。
但是偏偏還是有大量的歐美商人跑到中華民國來。并且將大把的錢,投入到各種工程、工廠的建設中去。
在他們想來,中華民國的經濟這么好,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所以他們的部分都跳坑里去了。
還有一些人進中華民國則不是為了投資,而是想長期居住在中華民國。一般也都是有錢的富豪。
一些日本、朝鮮、越南、暹羅、中東國家與俄國的富豪,他們非常向往中華民國的社會環境。
這些人也就是給中華民國送錢來的,他們買鸀卡要花掉一筆錢。審核時還要找財團的公司交一筆錢以通過審核。
不過對于那些附屬國的富豪們來說,這些錢不是問題。那些附屬國有很多中華民國的走狗,這些走狗賺了很多錢,因為是他們在組織生產,中華民國剝削了一道。他們也跟著剝削了一道。
造成了那些附屬國的財富分配很畸形,中產階級沒多少。大部分都是,要么是高產階級,要么是低產階級。
這些走狗們,一個個都往中華民國跑,自然也形成一種風氣,因為那些國家的條件不好,便跑到中華民國來,把子女送到中華民國來讀書等等。一些國家可能遭到迫害的富豪,也跑到了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也是一個號稱民主的國家。
其他國家的富豪跑到中華民國來居住,自然也就帶動了中華民國的奢侈品消費了,什么豪宅、豪車、名貴珠寶、香水、服裝、手表這些東西的銷量也被拉動了。奢侈品的附加值是最高的,一賣出去就能讓財團或政府賺上一大筆錢。
這些錢賺到手了,又舀去進口附屬國的商品。相當于中華民國在賺那些附屬國高產階級的錢,很輕松的賺走之后,再讓那些附屬國的普通民眾辛辛苦苦的賺回去。
在各個附屬國,隨著中華民國的大量投資,以至于那些附屬國的就業也一路飆升,但是工資卻不見漲。
同時各附屬國的稅收也比較高。廣大低產階級住的房子,不是木頭房子,就是如日本那種棺材房。
大量的財產,被財團掌控。完全就是奴役,但是這種奴役,又更加隱蔽。而他們的輿論又被中華民國所操控,因此普通民眾并不知道年那些東西。
但是他們吃飽飯這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在房子方面,以及飲食方面不怎么樣,教育上也不怎么樣,醫療上更是那種很坑的西醫。
這些附屬國的產業發展起來之后,每年能夠為中華民國擠的奶已經是越來越多了。
日本已經從五年前的窮光蛋,恢復了一些元氣,民眾看起來終于不那樣面有菜色了,但是日本相比五年前,他們的戰爭工業基本上都沒有了。這五年中,日本人民可謂是拼死拼活的干活,但是也就是剛剛恢復了一些元氣而已。
商業的發展,其結果就是,運輸業的瘋狂投資。
在中華民國,鐵路投資、公路投資成為最熱門的投資,因為財團產業集中化,原材料和商品都要運,運輸力的限制,就意味著很大的利潤。因此各種交通設施的投資,吸納了大量的資金。
也正是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了極多的就業。在那些附屬國也一樣,大量的道路被修建了起來。
道路就像是血管。能將營養輸送到全身去,也能將全身的力量凝聚起來,也是戰爭中最重要的基礎。
水電站、火電站,也在大量的建設,很多民資也擠進了電力領域,確實也很賺錢,隨著電器和工廠的增多,電力是一項很發達的消費。對于收入已經上升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國民來說,電費顯然是很便宜的。不過在那些附屬國的民眾眼中,中國的物價太貴了。但越是這樣。越有人想要進中華民國賺錢,因為他們把錢舀回自己的國家,那購買力就非常強。
瘋狂的建設。一直在持續。
為了更快的建設,中華民國在非洲,招募了許多黑人來到中華民國,這些黑人不同于偷渡客,而是中華民國引進的勞動力。
這些黑人是被集中安置。并勞動。一般就是在工地上干一些搬磚等沒有什么技術性的苦力活。
黑人體力充沛,又比較老實,也好管理。
而且,還可以在這些黑人之中,培養一批親中派,日后再送回非洲去。因為這些黑人不是偷渡客。所以待遇還是不錯的,就是工資低了一些,一個月只有20元的收入。但是包食宿。他們可以把錢消費掉,也可以把錢帶回非洲,對于這些黑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收入。
相當于中華民國在動用本國勞動力和附屬國勞動力的同時,還在攫取非洲的勞動力。這樣的情況下。把勞動力資源充分調動起來。而中華民國此時最不缺的就是錢,最缺的是完善的基礎設施。
這種跨國勞動力交易。還涵括到了印度。
印度有大量閑置勞動力,因此中華民國在印度也加大投資,將印度的勞動力也調動起來。
同時也引進印度勞動力到中國來勞動,印度畢竟是一個2.5億人口的國家,勞動力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
黑人和印度人,以及白人,都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從膚色上可以辨認出他們不是中國人。
這也就不會讓他們混進中國公民的行列當中來。
幾乎每一天,都有運輸海外勞動力的船只來動中華民國。而那些從海外引進的勞動力,則把他們分配到苦、臟、累的崗位上去。
這些從海外引進的青壯勞動力是非常不錯的,建設時期可以干苦力活,戰爭時期同樣也能干苦力活。
1923年,中華民國從海外引進的勞動力多達600多萬人,全是青壯勞動力,相當于是一個兩千多萬人的國家才有這么多的青壯勞動力。
主要是因為俄國人都陸續送回俄國去了,導致中華民國干苦力方面的勞動力減少了,只好引進一批。
中華民國為了增加勞動力,也在往那些附屬國那里引進勞動力。把印度、非洲的勞動力也送到那些附屬國去。在那些附屬國,印度、非洲的勞動力的待遇與那些附屬國民眾一般,但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收入。
把海外勞動力引進到那些附屬國有個好處就是,非常方便管理。
附屬國引進的非中華民國勢力范圍內的國際閑置勞動力,也有兩百多萬的規模,而且這一數字隨著中華民國的海外引進勞動力的需求飽和,正在快速的上漲。
這種跨國勞動力交易,正在非洲與印度不斷上演,在巴爾干半島,以及南美一些國家也加入了進來。
那些國家或殖民者提供一名勞動力,即可獲得10元的利潤。而中閥寡頭財團把這些勞動力弄到手之后,又可能租給國內的一些民族資本商人使用,轉手再賺個10元,而且還是每月10元。
在附屬國,
同樣是財團與民族資本商人一起使用這些海外引進的勞動力。
而回到俄國的俄國人,也正在中國民族資本集團的組織下,正處于瘋狂建設當中。相當于是在提高那些附屬國的基礎設施,從而使他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并使中華民國能夠剝削到更多。
營利性的基礎設施自然是財團壟斷,那些非營利性的,則是那些附屬國掏腰包埋單,從而欠中華民國的錢越來越多。
這一時期的中華民國,對于附屬國民眾的剝削是比較大的,即勞動報酬給得比較低,但是又給他們充分的就業崗位,從而使他們不斷的干活。因為這是建設時期,要擠奶,附屬國又要建設,自然沒那么寬裕的利潤空間了。
在產業的布置上,中華民國并未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是某個附屬國罷工了,那就會出問題了。因此那些分包出去的產業,通常是兩到三個附屬國都在發展。其中日本是最不容易罷工的一個,因為日本就是一個島國,不干活就沒有飯吃。
在國際市場上,中華民國和那些附屬國的商品,簡直就是上下通吃。對于歐美國家來說,中華民國把產業分包給那些附屬國發展,顯然是令他們感覺最惡心的一件事了。
本來以中華民國這樣的勞動力成本,很多商品將會缺乏勞動力,從而使他們在這一方面得到發展。但是中華民國一把產業分包給了那些勞動力成本很低的附屬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反倒是中華民國原本那些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而缺乏競爭力的產品變得有了極為強大的價格競爭力,甚至是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這一年國際市場上,幾乎只要是工業產品,大部分都變為中華民國的商品,就連鋼鐵也是如此。
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已經非常大了,充分的供應了內部的需求,這一時期中華民國的鋼鐵開始大規模的走向出口。
顯然美國鋼鐵是競爭不過中國鋼鐵的,畢竟中國是轉爐鋼,而美國的是平爐鋼,成本差距很大,生產規模也有很大的差距。
大量的中國鋼鐵,使美國鋼鐵被打壓得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空間存在。國際市場上,歐美的商品市場份額正在不斷的縮小。
不管是高端的還是低端的,不滾是農業上還是工業上,中華民國及其附屬國都在的力發展。
這就是一個超級大國。
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之間,是有貿易逆差消除協議的,而這幾個國家,英法美為了消除貿易逆差,這一年開始加大需產資源的開采。德國則在為中華民國不斷的制造著機械設備,算是比英法美高級了許多。
大量的商船下水,確保了中華民國從海外往國內及其附屬國運輸原材料的需要。但是其他小國家沒有與中華民國簽訂貿易逆差消除協議,他們進口的比出口的多,這怎么辦呢?
那么,把勞動力送到中華民國及其附屬國去打工,然后把錢帶回他們自己的國家顯然是不錯的辦法。
而這些國家通過勞動力在中國幾其附屬國勞動賺到了錢,又使他們有錢進口中華民國及其附屬國的商品。
引進海外勞動力,顯然也和國際市場的培育有很重要的意義。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