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狙擊南宋 第八十四章 發展與擴軍
六月初五,所有的人口物資全部運抵到位,井然有序地入庫。整個天平寨所有的空倉全部堆得滿滿當當,甚至有一部分居民點都要騰出來堆放東西。這些倉稟門口都有衛士把守,無論何人,進出取物,都要做登記。在管理這方面,侯方鏡這個財務總管,越做越有經驗了。
所有人口到位及物資入庫之后,最終統計也出來了:金五萬八千三百兩、銀四十七萬六千四百兩、銅錢一百八十萬貫,各種珠寶珍奇二千八百多箱、綾羅綢緞二十萬匹、皮革葛麻千車;糧米豆料四十三萬斛、茶酒鹽及各種調料萬石,各類藥石(包括火藥原料硫磺及硝石)一千五百九十石;戰馬七千三百多匹、騾馬牛羊八萬四千余只;各種器械鞍具暫時沒能統計出詳細數目,但裝備上萬兵馬絕無問題;此外還有近萬副甲胄(其中有大宋防御性最強的步人甲三千具)、精鐵二十余萬斤,更有鑌鐵(即鋼料)一萬五千八百斤、各種銅、錫、鉛、汞無算;人口三萬五千二百多口,除了少部分身懷技藝的老工匠,幾乎全是清一色的壯男與年輕女子(想也知道,金軍當然不會要老弱病殘),內中有宗室、百官、士子、百工、醫卜、釋道多人。
當這個統計數據擺放到案頭的時候,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涼氣。不說各種金銀珠寶、騾馬牛羊之類的錢物財富,光是那四十三萬斛的糧米豆料,就足以讓一個小小的天平寨,變成天下間最令人眼紅的天府之城。
四十三萬斛米糧,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按一斛等于一百二十斤(也有資料認為應是二百四十斤,本書采用通常數據,即一斛一石六十公斤一百二十斤)一個人正常三餐可食兩斤米(加肉菜),則一斛米糧可供一人兩月之用。依此類推,四十三萬斛,可供養天平寨這三萬五千余人,一日三餐,什么事都不用做,白吃白喝整整兩年之久。
這在天下大亂,生靈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王朝末世,是何等的可貴與令人向望。須知這時的河北與京畿一帶,金軍所經之處,如蝗蟲過洗,干凈得如同狗舔過一樣。傳說中汴京一個守城門的老卒,就比當時歐洲一個國家君主還富裕的宋朝百姓,此時卻淪落到人相食的慘境。據說江淮一帶,斗米價格升至數千錢,甚至有人肉出售,而一具壯男尸肉,不過十五千錢……也就是說,一條人命,尚不足一斗米值錢。而一斗米才多少?十二斤……
亂世之中,最能凝聚人心的是什么?不是金銀珠寶、不是綾羅綢緞、不是信仰口號、更不是什么大義名份,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糧食”。而是扎扎實實的、能吃到嘴里的、咂吧出滋味的糧食!誰手里有了糧,誰就牢牢掌控了人心。
就如同狄烈此時所做的那樣。那些宗室皇親、官員士人難道不想離開這個“土匪窩。”脫離這個渾然不將他們這些皇親國戚、朝廷重臣與讀圣賢書的士子們放在眼里的“落魄王子”嗎?當然不是,他們不但想,而且還想得要命……可是這些人先是被金兵押解一路北上,之后被狄烈所救,又再一路南下。短短旬月,行程千里,顛沛流離。他們親眼所見沿途之上的那種荒涼死寂、遺矢千里的慘景,更親身體驗過饑腸轆轆,卻還要地邁著機械地腳步,麻木地走向那似乎永遠也走不完的漫漫長路……
他們這些人,如果兩手空空逃離天平寨——且不說他們能不能逃離戒備森嚴的軍寨,也不說他們能不能從這深山老林里轉回到平原之上。就算一切順利無比,逃離寨子、方向正確,沒被狼叨狗咬,終于回到人煙之地……只有一個問題,沒有糧食,你能走多遠?
說句難聽話,就算狄烈現在趕他們走,這些飽讀圣賢書的上流人物,也會一個個義無反顧地爬回來。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他們的訴求真是再簡單不過,誰管他們飽飯,他們就聽誰的、給誰工作。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其他的都是虛的。幾千年來,老百姓的要求與想法就是這么簡單。而狄烈,也正是這樣做的。
也是由此,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天平寨內各項工作,終于按步就班地運轉起來了。而所有的一切,都要歸功于狄烈從金軍手里搶奪的最大一塊肥肉——糧食!
現在狄烈及他的一群下屬所在的地方,是原承天軍寨的軍議衙門,后來改為天平寨的聚義堂,而現在,被為議事廳的地方。這個大堂同樣是就地取材的石建筑,一塊塊長條青麻石切得十分平整,風格粗獷樸實,的確有幾分軍寨重鎮的樣子。大堂正中,擺放著一張主案、一把虎皮交椅(狄烈剛看到這椅子時很是郁悶,為什么所有的山大王都要弄張虎皮呢),后面是一排很大的石屏風;主案兩側是一溜的黃楊木椅,一邊十張,共二十個位置。
按照文右武左的排列方式,右邊十個位置是文職人員坐的,左邊十個位置則是留給軍方人員坐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