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扶風歌 第一百三十一章 尾聲(二)
景福殿的中殿與后殿距離約二百七十步,以三條南北向平行的復道相連。其中,居中的復道規模較大,裝飾也很華麗,但通常都封閉著,僅在典禮儀式時啟用;常用的是左右兩側復道。這兩條復道如彩虹般帶著弧線,既體現出建筑物的柔美一面,又恰好延伸出岔路通向后殿兩旁的一些廊室。
東海王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都在后殿,但諸多相關的簿冊、版籍不可能都放在殿里,因此臨時將那些廊室都利用了起來。平時這些廊室封閉著,一旦有事,則將之辟作基層文吏的辦公場所。這時候,正有一隊小吏捧著許多卷軸和簡書從右側的復道匆匆經過。當他們看到竟陵縣主時,立即退到復道兩邊,俯首跪倒。而縣主則放緩了腳步,微笑著向他們一一問候,噓寒問暖。見到其中較年長的,還親自將之扶起,嗔怪地命令下次萬勿再如此多禮。
雖然東海王已權傾天下,但幕府中的吏員依舊有許多是來自東海國的舊人。他們對縣主既有仰慕,又有尊重,多年積累下來的深厚情誼,彼此的緊密聯系,絕非劉輿這樣的后來者所能企及。劉輿本來想要說些什么,眼看這樣的場景,便即住口。
待到這批吏員退下,兩人默默地又走過一段,眼看著折過下一個拐角將至后殿。竟陵縣主突然問道:“先生此來,想是有要事稟告父王?”
“正是。”劉輿當然知道任何機密軍情在竟陵縣主面前都無隱瞞的必要,于是索性將公文取出,遞給縣主:“茍道將與石勒、王彌會戰不利,現已退兵定陶。王彌另遣副手劉靈急攻甄城,威脅茍道將側翼。這便是甄城守將王贊的求援文書。”
竟陵縣主露出驚訝的神色。她接過公文,卻不打開:“難道石勒竟如此厲害,連茍道將都非其對手么?”
若是在公開場合,朝廷官員自然必須將賊寇們都貶低為烏合之眾。但此刻既是私下談話,劉輿便直率地道:“那石勒乃是河北群盜中的佼佼者,部眾中多有昔日成都王麾下大將公師籓的舊部,堪稱兵強將勇。兼且戰馬極多,往來如風……此人又得王彌相助,深悉中原各地駐軍虛實……咳咳,不瞞縣主,其勢實在非同小可。”
劉輿所說的王彌,乃東萊巨族子弟,汝南太守王頎之孫,因為勇力絕倫而有“飛豹”之稱。王彌雖然家世二千石,卻自幼好亂樂禍。妖賊劉柏根起兵后,他棄家投奔,因他頗具權略,凡有所掠舉無遺策,隨即成為劉柏根的得力副手,率軍擄掠中原州郡。
青、徐、兗、豫四州,乃東海王斷然不容有失的根據地所在。去年仲秋,東海王親率大軍出鎮許昌,一來為了避免與皇帝的矛盾激化,二來便是為了剿滅這股賊寇。誰知半年里接連派出多支兵力,無一例外地遭到慘敗,二千石以上大員戰死數人;直到年末,才由兗州大將茍純將其部擊潰。劉柏根授首,王彌僅以身免,逃亡深山。然而到了永嘉元年秋,石勒在河北突襲擊潰茍純,強渡大河,直抵中原腹地。這一來,王彌立即死灰復燃,招引群寇與石勒結盟。
這兩名強賊巨寇多年縱橫于河南、河北,一旦攜手,其勢如狂風烈火。兩人合兵一處,旬月之間,就連續進犯泰山、魯國、譙、梁、陳、汝南、潁川、襄城諸郡,所到之處,殺傷軍民不可勝計,被其挾裹的部眾幾達數萬之多。東海王雖領數十萬大軍在手,卻殊少與之野戰的膽略,故而只能坐看著分布各地的兵力被一一殲滅,漸漸有些應付維艱起來。
“不過……”劉輿終究覺得累了,他弓下腰,依靠著欄桿喘息了幾聲:“茍道將帶領的是兗州子弟兵,素來堅韌耐戰,又依托定陶堅城,想來縱有小挫也無大礙。王贊守把甄城,兵、糧都很充裕,也非流寇所能輕易攻陷。您不必過于憂慮。”
竟陵縣主一時沒有注意到劉輿止步不前,徑直向前,走過了好幾步又折返回來。她望著劉輿,嘆了口氣:“我并不憂慮,只是在想一個問題。”
“縣主請說。”
“石勒肆虐如此,舉朝將帥難有與之匹敵者。可曾經兩度擊敗石勒之人,卻被先生刻意壓制。請恕竟陵蒙昧,實不知先生出于何種考慮?”
詞語一出,劉輿頓時心中揪緊:正如適才所見的,東海國舊人遍布于幕府上下,無一不是竟陵縣主故交舊友,無一不是她的耳目。而自己在東海王駕前的機密奏對,終究也難逃偵測啊……
劉輿用手指輕輕敲打著石質欄桿,發出有節奏的輕微聲響。沉吟半晌之后,他才徐徐道:“此人武略有余,然而不知是否忠誠可靠。僅以他擁兵于一隅,虎視幽州的表現來看,至少非是純臣。”
“純臣?”竟陵縣主抿嘴微笑:“東海王殿下用以驅使天下英雄的,本來就無非功名利祿罷了,何須要什么純臣?先生以此來要求邊疆武人,難道不覺得太過苛求了么?何況……竟陵思來想去,卻不知大晉江山之內還有誰可稱純臣?莫非……是慶孫先生你么?”
世人皆知,這位深得東海王信賴的謀士雖然貌似風度弘雅,其實也曾為了功名權位不擇手段。不僅歷仕于齊王司馬囧、范陽王司馬虓,更曾矯詔迫死成都王司馬穎及其二子,引得天下士人嘩然。以至于東海王招募劉輿時,左右都說:“輿猶膩也,近則污人”。所謂“純臣”云云,用來指稱劉輿,未免像是一種反諷。
劉輿臉色微變,旋即也笑了起來:“縣主真是風趣。”
他邊笑邊搖頭:“可是您沒有明白我的意思。”
“哦?”
“縣主,元康以來,皇帝暗弱,垂拱而治如周天子。因此,天下宗室諸王紛擾,爭奪的乃是挾天子以討不臣的霸主權柄;而我輩奔走呼號于諸王、大夫之間,求的是施展治國主張的機會。此情此景,仿佛春秋。”
竟陵縣主頷首道:“哈哈,慶孫先生原來將自己與諸子百家相比。”
劉輿躬身道:“不敢,只是情勢相似,姑且言之罷了。劉某不才,敢請繼續為您解說當今的大晉局勢。”
縣主將一縷被風吹動的鬢發攏回而后,不經意地道:“但請說來。”
“如今的大晉局勢,已經不同于昔日。十數載征戰之后,惠皇帝駕崩,諸王凋零。天下權柄俱在東海王之手,而能與東海王抗衡的,唯有手握君臣大義的當今陛下。這般局面不似春秋,而如楚漢。”劉輿一字一頓道:“豈不聞酈生曾言:兩雄不俱立?縣主,你所說的那人卻依違于兩雄之間,是大忌也!”
鄭重辟謠,所謂《尾聲》,是第三卷的尾聲,不是全書尾聲。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