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第一強兵 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
(起點正版)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構想再怎么宏偉,都是未來的事,送走了公孫度之后,王羽還是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各項繁雜的事務上面。
一方面,他要確定北征的細節,在降服公孫度之前,王羽擔心公孫瓚勢單力薄,難以在群狼環伺之中迅速打開局面。
現在有了公孫度遙遙呼應,這層擔心就沒什么必要了,反倒是要謹慎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軍事配合,要讓他們自己去探,但兩邊大致的疆域或者說攻略方向必須事先劃定清楚,以免將來扯皮、打架。
地盤劃得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就目前而言,王羽只能確定,兩人同時向北挺進,公孫瓚偏西,公孫度偏東的原則。
公孫瓚的第一個目標,是正在內訌中的鮮卑各部,而公孫度的點一個目標,當然就是高句麗了。
按照這個原則,在和王羽進行過商討之后,公孫瓚將幽州軍的第一個落腳點選在了彈汗山北麓的平原上。做為鮮卑人曾經的王帳所在,彈汗山的環境是很不錯的,這里有充沛的水源,有山勢可以憑依,就算不考慮南侵的橋頭堡作用,也是個貓冬的好地方。
幽州軍將這里占住,鮮卑人就失去了南下的落腳點,想南侵的話,要么一口氣的沖進關墻,要么就只能先拔除幽州軍這根釘子了,無論怎么選擇,都會遇到不少麻煩。
由此也能看出,公孫瓚骨子里還是那個為國戎邊的悍將,他選擇彈汗山做為出征的第一步,主要還是為了屏蔽關墻,成為幽州的第一道防線。
當然,他這么做大概也有羞辱鮮卑人的意思,草原人的王帳,就是中原的都城。要是誰不經允許,就在洛陽旁邊蓋個城堡,你看皇帝會不會掀桌子跳腳?
只要這座城堡建起來,公孫瓚這一巴掌就算是重重的拍在了鮮卑人的臉上,但凡他們還有一絲血性,南下的首要目標就只能是公孫瓚。
擁有這樣的意義,這座正在籌建中的城堡算是順理成章的被命名為鎮遠,驍勇善戰的幽州健兒,將以此為依托,向北,向西不斷出擊。
無獨有偶,公孫度也將目標選在了別人的要害上,即將倒霉的當然是他的老對頭高句麗。
得知他這個選擇的時候,王羽并不意外,而是有著果然如此的感嘆。
高句麗人在西漢年間建國時的都城在紇升骨城,離玄菟郡很近,本意也是存了以此為前進基地,與大漢爭奪遼東的意思。后來吃了幾次虧,發現即便是在遼東這么偏遠的地方,漢軍還是很強,怎么也打不過,不得已只能將都城東遷,遷移到了馬訾水,也就是鴨綠江畔的國內城。
公孫度盯上這里已經很久了,他原本當然不是為了奪城,他只是想重創高句麗人,給他們個終生難忘的教訓而已。現在既然要放棄遼東基業了,他理所當然的把筑城的目標放在了這里。
自打西漢元始三年開始,高句麗人已經在國內城經營了近二百年,多少有些人氣,搶現成的當然比從頭開始強得多。
當然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太史慈就有些酸溜溜的評價,公孫度之所以選擇國內城,就是因為他賊心未死,眼睛還盯著大海呢。
太史慈不是無的放矢,除了馬訾水連通東海之外,公孫度在二次拜訪王羽的時候,曾一度盯著那幅王羽手繪的世界地圖死看,并感嘆這世上的海洋竟然如此之多。
據太史慈的觀察,公孫度對其他地方都是走馬觀花的簡單看過,對遼東東北的那些極北臨海地域倒是很關注。
現在他放著其他戰略要地不選,偏偏選了高句麗人逃亡的避難所,顯然準備將未來的擴張方向放在了東北臨海的那些地方。那里有大片的森林,木材資源充沛,正好可以重新建立水師。
至于遼東水師原本的那些海船,他本來也不打算要了,比起青州的戰艦,那些船實在沒多少可取之處,還不如先放掉,將來再直接來個統一換裝。
太史慈認為,對公孫度這種不安定分子,必須要嚴加警惕才行,不能讓他有任何可趁之機。
王羽當然不會在意,良性的競爭不會破壞團結,反而會增加動力。華夏文明的航海大業才剛剛起個頭,現在就劃分勢力范圍,打壓潛在競爭對手是毫無意義的,只會陷入官僚主義所提倡的比爛模式,于社會進步毫無進益。
把公孫度趕出遼東,他也是出于無奈,一度還有些懊悔,是不是決定的太草率,是不是將公孫度安置到棒槌半島上更好些。現在公孫度主動選擇了東北直至海參崴、庫頁島一帶的地域,王羽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有什么好提防的?
他只是笑著打趣太史慈,要不然將來就將倭島交給太史慈,讓他和公孫度比鄰而居,也好貼身盯防。
太史慈把頭搖得跟撥楞鼓似的,直說不干。一來他認為王羽命名的方式有問題,好好一個島,干嘛叫那么惡心的名字,自己若是變成倭島島主,將來還不得被后人笑死啊?二來他覺得倭島太小,施展不開手腳。
王羽于是就問,他覺得什么地方比較合適?難不成要去歐洲或者非洲?
太史慈笑了,抬手一指,竟是直接指向了美洲,他覺得這地方才夠大,征服這里才算威風。
王羽覺得很有趣。
樂觀估計,在他和太史慈的有生之年,大漢帝國的勢力范圍也許能擴張到歐洲,和羅馬帝國開戰——歷史上西遷的匈奴人走了兩百多年,才最終在多瑙河流域定居。匈奴是喪家之犬,有中原支援的漢家諸侯們應該用不了那么長時間。
但美洲……王羽認為,以這時代的技術水準,能探索到美洲就不錯了,想征服美洲,至少也要等到兩三百年之后,距離太遠了,幾乎是要橫跨太平洋,比歷史上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程要遠得太多。
就算有船隊能抵達,等到形成固定航線,大批量移民,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這些當然都是后話,王羽也不會給心腹大將潑冷水,人生么,有個目標總比沒有強,太史慈這種人,還指望他能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過一輩子不成?
閑扯完了,精力還是得放到正事上來。
兩軍出塞北進,涉及的事務不是一般的多。組織人力,調配物力這些事有諸葛亮等幕僚們張羅,倒是不用王羽多操心,但身為君主,他同樣沒辦法獨善其身,光是在一邊看熱鬧。
蜂窩煤的制作方法雖然沒對二公孫保密,但公孫瓚對這些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軍中也沒有擅長機巧制作的人,直接一甩手,把這些事都甩給王羽了。
用他的話來說,武人只要能握刀就好,還管刀是怎么打造出來的?鵬舉你只須給這些東西標好價格,到時候方便兒郎們換取就是了。
公孫度倒是沒公孫瓚這么偏激,不過在參觀完青州軍的匠坊之后,他也放棄了自行制作的初衷,而是向王羽提了個新建議。他提出讓遼東的工匠到青州待一段時間,在匠坊里做學徒也行,能擇取優秀者去泰山書院進修就更好了。
用太史慈的話來說,公孫度這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人還沒進門,心思就歪了。這不明擺著要來偷師么,還不交學費的……
王羽當然不會在意,本來也不是啥特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學就學唄,藏著掖著就能防住偷師的嗎?后世盛行全球的華夏山寨怎么來的?
青州現在的優勢不是一兩項新技術,而是摒棄帝王之術后,全面普及教育后,逐漸形成的對生產力的推動。
前世有人說,華夏歷史上不普及教育,是由于生產力的限制。但王羽覺得這說法挺扯淡的,遠的不說,在隋朝末年的時候,經歷了那么長時間且激烈的戰亂,幾大官倉的糧食,最多的竟然一直吃到了唐朝中期,方才消耗殆盡!
這是何等驚人的積累?
這么多糧食,拿出來一個糧倉,就足夠養活幾千上萬個教書先生一輩子了吧?
古代的教學無非就是教師的言傳身教,也不需要大型圖書館,更不需要電氣化教室甚至實驗室,普及教育,真的很難嗎?
無非還是儒家那套統治學說罷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有全面的愚民政策,才能確保高門大閥的壟斷地位。
有念及此,王羽又怎么會擔心公孫度偷師?他樂不得多幾個效仿者呢。
這些與新技術相關的事情,王羽就沒的推托了,盡管他一直都在強調,自己只是閱讀量大,從一些古籍中看到的奇聞軼事比較多,對技術什么的是一竅不通的。
但工匠們雖然大多情商不高,但卻沒有傻子,誰也不信王羽這套規鬼話。表面上點頭哈腰,各種說辭一律記下,但一抬頭就拋到腦后去了,熱情而謙卑的向王羽請教,蜂窩煤的工序還能如何精簡,羽絨服的制作還有什么注意事項,怎么將其完美的嵌入到流水線之中……
沒辦法,黃家妹子不在,王羽也只能硬著頭皮指點關竅了。
當然,這只是旁枝末節,他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軍國大事上面。北疆諸事已經有了定論,雖然一時還脫不開身,但他的注意力必須要向中原轉移了。
還是那句話,構想再宏偉,也要在平定中原之后才有實現的希望,而正聯袂進逼而來的三個對手,哪個都不是好相與的,不慎重應對怎么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