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狼行三國 第九百三十九章 所見略同
謀臣猛將何者更重?此處很難加以評述,標準答案莫過于兩者之相輔相成,而在羅大大的巨著之中,智謀之士的作用顯然要勝過一眾猛將,于是乎給讀者們留下了這樣的一個印象,所謂大將就是要有過人的武勇,其將略倒在其次,至于行軍布陣出謀劃策則是一干謀士的事情,演義之中飛將呂布,五虎上將,虎癡惡來的名聲要遠遠勝過曹營五子良將便是一個很大的例證,可其中卻有著很多的偏頗之處。
帶著后世的經歷穿越漢末,自身不但已然成了勢力最為強大的諸侯,有著百戰不殆之名又是身居風云將譜之上,麾下謀臣猛將為數眾多,劉毅對此顯然有著很高的發言權!但以勇武與智謀來作為劃分并不是太過明確的標準,可以如此說,當真讓郭嘉與徐晃各統一軍交手的話勝負絕對難料。有時候,謀臣與大將之間是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的,尤其是像關羽張飛徐晃張合張遼這般文武雙全的名將,他們對于戰場形勢的分析判斷和軍中實務的了解絕不會在那些謀臣之下。
倘若強要加以區分,恐怕那些知名的謀臣應該在大局的分析上要更勝一籌,因為戰爭從來就不是僅僅體現在戰場之上的,那些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奇謀之中所包含的的也未必盡是兵法,對對方心理的把握,自身淵博的知識,以及對麾下的知人善用都會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而倘若論及軍中實際的一應操作,武將們又會占據不少的優勢。
劉毅不敢說自己對此的分析就是完全正確,但肯定有可取之處,以此作為出發點,提高麾下戰將的大局觀讓他們掌握一些戰場之外的知識首先可以肯定是不會錯的,至于是否有著良好的效果就要留待實戰的檢驗,因此在幽
武院之中針對燕軍高級將領便開過不少次課目,賈詡、郭嘉、張虎、戲志才包括劉毅自己以及一眾戰將們都曾經登上講臺通過具體戰例與事例來講解自己的經驗與得意之處。這種方法有教學之效但更多還是一種交流,眾人都可在此間取長補短。
后世的所見帶來的一些先見之明可以讓劉毅前期在人才的爭奪之中占據不少的先機,但將那些名垂史冊的謀臣猛將們收入麾下就萬事大吉了嗎?這顯然還不足夠,除了對之信任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他們的才能,身為主上亦要想法設法的將他們的能力再做進一步的提升,此間所包含的目標絕不單單是史上有名之輩,那些原本碌碌無名之人亦可因此脫穎而出取得不下前者甚至還要勝過的生命地位!也許這也是穿越者最大的樂趣之一,會讓他們有一種創造歷史的自豪。
與此處燕王劉毅還是有著頗大的作為的,張虎這個最大的例證不用多言,似李鐵牛、李元霸、洪彪等輩經過戰場的驗證亦可作為合格的戰將而載入史冊。而趙云、甘寧、嚴綱等等一眾原本有名的戰將也會比他們在另一個時空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當然其中還有一部分在原先的歷史軌跡之中本已應該戰死沙場卻因劉毅的到來而改變了命運,亦可將自己的能力盡情展現出來,高順便是其中之一!
后世的劉毅對三國這段歷史是很感興趣的,有很大的一部分也是來源于三國演義,趙云這個角色得到了人們最多的喜愛但在史實之中他的評價比起那些名將來卻并不高,對此朗生心中自然有著自己的分析,很可能家世與學識就是限制他成就的最大瓶頸。不管事實是否如他所想,但今世他是按照這個思路去改造子龍的,至少從今天的結果來看,已然身為天下有數名將的趙云驗證了他此前的看法是正確的。
在溫候呂布麾布麾下,張遼高順素來齊名,二人也的確有著出類拔萃的為將之能,但其中亦有區別之處,文遠通文墨,知識面較之后者亦要寬闊許多,而高敬方的才干更多則是來自他的苦工務實,實戰經驗二人亦是并駕齊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張遼的理論基礎與文化功底要勝過高順,一開始這個優勢可能并不明顯,但隨著地位的提升與麾下的增多二者之間的差距就會體現出來,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倘若不是聽從勸說而飽覽群書刻苦學習,呂蒙最多也就是一個合格的武將遠遠做不到東吳大都督的位置!
他能有巨大的成就的確應該感謝規勸他的孫權,但并不是所有將領都愿意聽人勸的,這與其本身的性格與勸人者的威望都有著很大的聯系。一般而言這些已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武將都有著自己的驕傲,想讓他們改變觀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使勸導呂蒙的不是孫仲謀也未必就有如此效果,亦可見隨時關注自己麾下人才便對其加以改造并不是劉毅一個人的想法,真正有眼光的主上都會如此為之。
但比威望和在眾將心中的地位,朗生可謂當事一人,無論在哪個領域他都有著足夠輝煌的成績讓你服氣,而具備了這個前提之后,對于這些可造之材的改進或是重新塑造劉毅便有了先決的條件。在后世的企業管理之中有著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便是對干部人才的培訓,讓他們隨時接觸最先進的思想來增進他們的學識與見識,使之更為適應市場競爭是時代的要求,這個經驗也被劉毅搬到了漢末之中。
在今世實際執行起來比之后世還有著更大的便利,在那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個人幾個月不學習就會落后,但此時卻沒有這般緊迫,且在后世即使軍事化管理亦要考慮人權,企業中更難有極為強勢的手段,這些在今世卻都不是問題!不愿讀書習字?可以,你就不要給我帶兵了,孤還不虧待你,好吃好住好官位待著,可對那些終日生活在行伍之中的戰將而言,這樣的日子倒不如給他們一刀來得痛快!于是乎很多人都不得不乖乖捧起了書本,且在日后還發現了此中的好處。
要再有刺頭百般無效的劉毅就是更加的簡潔,直接調到自己身邊近衛營中,孤直接看著你們學,武藝高強不是?戰功標榜不是?在孤面前還有驕傲的資本嗎?還不服氣直接動用武力,揍你個滿頭金星萬朵桃花開不服也得服!有的時候對付軍中之人,暴力反而是最佳的解決途徑,這步行短打更乃劉毅所長,能與之相敵的又有幾人?
為了讓麾下這些戰將能夠有更大的發展朗生可說是殫精竭慮,受到他的影響很多吃了苦頭之后又嘗到甜頭之人便自發的效仿起來,如此在燕軍之中便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自己有本事還不算什么,帶出一幫有本事的下屬才叫真本事,與幽州書院的考試錄取不同,武院的名額固然還要考試但將領的推薦也是重要的前提,劉毅一個人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或是某種根深蒂固的看法,但在他的言行影響了一大部分人之后大家齊心合力去為此事那威力可就是極為巨大了,這不但在燕軍的建軍之中體現明顯,燕地的發展更是與此處息息相關。
遼東軍統領高敬方就是在燕王手中吃過苦頭的眾多武將之中的一個,但他倒算不上刺頭,很快就體會到了劉毅的良苦用心,真正下功夫鉆研之后所得極多,如今燕軍八大主力軍的統領說學富五車的確有點過頭,但博覽群戰策還要靈活運用卻是必備的素質,所謂大局觀是要以深厚的基礎與學識作為基礎的,否則無從談起。
在幽州武院劉毅主講的課目之中有一點讓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便是換位思考,在戰場之上你要學會將自己代入敵軍將領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驗證自己的戰術是否可行;亦要站在友軍的出發點去加以想象,多體會一下那些同袍的難處,這些對于戰勝敵軍或是更好的配合友軍都會是極為可行的辦法,亦是在長期的實戰之中得到驗證的。
方才的一陣奮筆疾書,將高順心中的郁悶之情發泄了大半,這個方法的確十分管用,而當那些負面的情緒減少之后,腦海中的思路就會漸漸的因為冷靜而清晰起來!他心中所想的已然不再是此時停止攻勢的種種壞處而是開始思索燕王下此軍令的真正目的到底何在?那些不利之處自己可以想得到大王又豈能不知?如此為之肯定是有著更大的戰略利益才值得如此去做,這個戰略利益又在何處?倘若從眼下的兗州戰場之中找不到線索自己是否該在燕王的角度檢視全局了。
和趙云一般,經過深思之后的高順亦是將思路轉移到了這個正確的方向,局部要為全局而服務,眼前一點利益的得失可以不加計較,高順越想越覺其中定有道理,倒是為方才自己的表現有點慚愧起來,這似乎并不是一軍之將該有的行為,倘若此時趙云不來找他恐怕片刻之后敬方也會主動找上門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