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平安傳  >>  目錄 >> 第四百二十章 王養德

第四百二十章 王養德

作者:西風緊  分類: 明朝穿越后宮江湖廟堂爽文 | 西風緊 | 平安傳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平安傳 第四百二十章 王養德

江西景德鎮是馳名遠近的瓷器名地,此時卻顯得特別寧靜。無都昌縣方向的驛道上馬蹄蹋起的風塵與動靜就顯得有些引人注目,因為一般百姓是很少騎馬的,往來驛道的信差也多只三兩人,像這么一整隊馬匹著實少見。馬隊在昌江岸的城門口停下來,一行人牽著馬進了城。景德鎮在大明朝早就是縣城級別,有城池城樓。不過城里卻依舊風景秀麗。四處可見青瓦白墻的院子,在青山綠水下如同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馬隊中一人正是江西巡撫于謙,不過他沒穿戴官府,一身青袍方巾如同游歷天下的士大夫一般。此情此景,于謙頓時有些感嘆:“若是他rì有幸卸去烏紗歸隱,此地真是上好的地方。”

同行的多是武將,自然多看不出其中玄妙,只是隨口附和了一番。

于謙等人剛從鄱陽湖西南的都昌縣過來的,因北方官軍向南直隸池州、徽州等地增兵,毗鄰南直隸地界的鄱陽湖西岸平原就成了前哨,都昌無疑在此時變成了軍事重鎮。于謙幾次到都昌巡視,這回又繼續東行,一路到景德鎮來了。

到實地一看,于謙發現景德鎮確實不是什么軍事要地。此地山水秀麗卻不利大軍行動,地形更是東北高、西面低,面向東面威脅拒敵十分不利,背靠平原面朝山,直接被俯沖的局面。而且景德鎮的城池工事顯然沒過多考慮軍事用途,內陸腹地常年太平,手工業商貿發達,只是一個經濟富庶的地方。

同行的武將衛斌果然就忍不住說道:“這地方沒啥好瞧的,既然來了去看看當地的青白瓷長長見識罷。”

于謙不置可否。他當然明白此地易取不易守,來之前就了解過了。不過景德鎮除了產青白瓷,同樣是魚米之鄉,軍費糧草一樣不缺;若是在這里有一股兵力,則可以與鄱陽湖都昌縣形成掎角之勢,有積極防御守中藏攻的氣勢;而不至于拱手讓出鄱陽湖西岸所有地方被動防守。

這也是他親自來走一趟的緣故,不然此時是沒有心情來看什么盛名青白瓷的。

又有一個武將嘀咕道:“跑了半天的馬,rì頭已在頭領,肚子餓得慌,瓷器又不能吃看它作甚,我看不如先找個飯館,咱們自掏腰包吃飽再說。”

于謙以為善,遂同意隨行的人去找飯館吃飯。一行人來到一家館子前面,侍衛去拴馬,大伙便一同走進去了。店家笑臉來迎,同樣穿布袍的將領便問有什么好吃的菜,那店家指著墻上:“敝店的辣雞是當地名菜,小的聽各位客官的口音不是本地人,要是吃得辣可以嘗一嘗。”

眾人久居湖廣,自是吃得辣。自古四川湖廣的菜味辣比較出名,不過江西這邊也在仲伯之間。

于謙見店家所指墻上掛的一副畫有圖有字,他文人出身,見著有字的東西就忍不住要看一看。走上前一瞧,只見上面畫了個戴官帽的人像,下面寫著一些字,說得是本地一個洪武年間讀書人考科舉,上京會試屢試不中,說是吃不慣北方的面餅,沒滋味食yù不好所以發揮不佳……于謙看到這里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心道洪武年間京師在南京,科舉跑到北方去作甚?他不以為意,繼續看完文字上的故事。然后一年會試時,那上京的士大夫就在景德鎮請了一個廚子一同上京給他做飯菜,廚子做得辣雞非常美味,士子考試前食yù大開,于是科場得意喜中進士,后來當了大官云云。那廚子回家鄉后,干脆開了一家館子,就是這家了……

很快店家和小二一起上菜,于謙便隨口說道:“洪武年的京師在南京,掌柜的改一下上頭的故事,就說那士子吃不慣酸甜好了,江浙菜放醋放梅子,甜點也做得不錯。”

“貽笑大方啦。”店家笑道,“早有人說過,就是嫌麻煩,搏客觀笑一笑罷了,當不得真。”

于謙便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雞肉,同桌的武將也隨后提起筷子,倒是很守上下規矩。這雞肉是干放進油里爆的,雞皮香脆,辣味和作料之味入了肉,果然是好吃,不過口味是重了點。

就在這時,一個穿長袍的青年從店門口走了進來,他把頭上的大帽脫下,掏出手帕擦了一把汗,用江西方言喊道:“老板,辣雞來一盤。”

店家應道:“辣雞一盤。先上茶水一壺。”

于謙手里的筷子上夾著一塊雞肉剛放到嘴邊,這時突然放下,轉頭看向那個青年。此人不是別人,竟是王儉!王儉何許人?老早就追隨于謙的一個幕僚,當年朝中正和漢人的人明爭暗斗時,于謙到南京接應張寧上京師,帶的主要隨從就是王儉,二人可謂交情深厚。王儉不是江西人,此刻不知為何學了一些方言……關鍵是他來景德鎮作甚?

王儉的學問才華和處事在于謙眼里都十分平庸,但此人骨子里有股難得的氣,多有古之燕云義士的悲滄忠義之風。他一直是于謙大志抱負的堅定支持者,長期追隨左右;不過于謙在常德城被秘密抓捕后,就與王儉分開了,自此后今天是第一回碰見。

“咦!”突然從王儉口中冒出一聲驚嘆,他立刻離座往這邊走來,作勢仔細瞧了瞧,“我沒認錯人罷,于大人?”

眾將和隨從的目光早已聚集在這個陌生人身上。于謙只好開口道:“原來是養德。”

王儉忙彎腰作拜:“學生不曾想竟在此地遇見,拜見恩師。”

“好,好。”于謙不動聲色,心下卻有些緊張,臨時便對衛斌道,“他叫陳養德,以前在江西做過教諭。我在江西做官時與他有過師生之緣。”

王儉也沒露出什么馬腳,自稱就姓陳了。得到于謙準許,便自己把碗筷擺到這邊來與于謙同桌,一陣唏噓感嘆一番,又述了幾句舊誼。不過當著人說得都是面子話,于謙一時心情十分復雜,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吃過午飯,于謙也沒心情在城中走動,徑直去縣衙見了官,然后一行人在縣衙行館里安頓歇腳。

于謙在自己的房間里單獨見了王儉,二人一問一答聊著天。于謙一面說話一面拿過紙筆寫道:“謹防隔墻有耳。你來江西作甚?”

王儉在下面寫:“奉兵部尚書楊部堂之命,前來做說客。”

二人畢竟多年相交,很有默契,只需這么一句話,就不必多說什么道理游說了。于謙沉默了一會兒寫道:“養德家眷在何處?”

王儉寫道:“已被接到南京。但恩師不必為此擔心……”他的筆尖頓了頓,“學生前來非受人所逼,當說客是虛,實為解心中之惑。”

于謙口頭上又隨口問了他科舉的事,一面寫道:“你心中何惑?”

“天下大義,忠君報身,為國為民,蹈湯火而不悔。此乃恩師一生所求之抱負,為何受叛賊之官?”

于謙心中略亂,也在問自己,為什么自己現在是這樣的身份?世事無常,有些事不是義所能套用的。楊士奇的遭遇,自己的遭遇,很多原因加起來,不得不走到這一步。

但是被自己的學生一問,他仿佛就被問住了。實在無法在王儉面前承認、現實影響了他的抱負方向。他艱難地寫道:“忠于天下而非一人。事已至此,建文余黨不能蹙平,必經戰禍。建文帝名正言順,湘王也有愛民之心,遂投之;當初大道抱負未改。”

王儉寫道:“兵部楊部堂帶學生面圣,皇上金口玉言,只要恩師將功贖罪,以前的事便既往不咎。”

于謙看罷心道,養德果然不是做官的料。他回寫道:“心意已決,不能顧仕途。你速回南京交差,不要多做逗留,勿讓家眷無辜受牽連,我于心不忍。”

寫完于謙便大聲說道:“我有公務在身,不能與養德游歷江湖,他rì有緣在敘不遲。”

王儉微微嘆了一口氣,只好起身拜道:“恩師有事纏身,學生不便多叨擾了,告辭。”

于謙便拿起桌子上的紙在燭火上一點,丟進一個茶杯里,然后倒水一沖,竟仰頭印了下去。沉聲道:“立刻離開江西,越快越好。”

王儉拜了一拜,“學生明白您的苦衷。”

此時南京皇宮里,朱瞻基與兩個重臣說了一些話,然后想起來提及:“那個王儉說服不了于謙。”

楊榮道:“皇上圣明。王儉與于謙交情甚厚,若能意外不辱使命固然是好,但臣派他去不是寄希望于此。于謙在朝時得楊士奇看重,又得皇上知遇之恩,此人非有真才實學不能如此。他是明白人,既然先背叛君父投身于賊,若再叛建文余孽、陷恩師楊士奇于尷尬境地,名節不存,此生再難有所作為。皇上金口玉言免他的罪自是一言九鼎,無須質疑,但他重回朝廷后又如何面對百官?于謙必然早早就提防事后清算……恐怕他不會回來了。”

楊榮接著說:“不過做‘反賊’亦不易,在湘王那邊于謙的身份顯然不能得到完全信任。在此緊要關頭,王儉只要和于謙見了面,被武昌知道了,湘王會作何感想?只要他們上下離心,鏟除于謙事小,關鍵在于漢王軍在九江被收編的幾萬叛軍。于謙費了不少力氣拉攏叛軍軍心,漢王叛軍上下得報,對于謙也是感恩戴德,只信于謙;一旦于謙喪失兵權,這幾萬人一時如何為建文余孽所用?”

“甚好。”朱瞻基點了頭,又對張輔道,“楊公的計謀可用,朝廷兵馬也能在堂堂之陣上擊破賊軍,江西湖廣何愁不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平安傳目錄  |  下一章
平安傳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05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