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現代軍閥 第一百四十一章伊拉克戰爭(1)(求花)
2001年10月開始,美國開始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支持恐怖組織為由開始對其發動侵略戰爭,由于這次美國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使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美國的軍事行動保持沉默。就連一些和美國交好的伊斯蘭國家也支持美國打擊阿富汗,阿富汗頓時被整個世界所孤立。它本身實力不濟,再加上沒有強大的后援導致戰爭一開始阿富汗就全面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為了挽救即將滅亡的國家,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緊急向伊斯蘭聯盟求援。然而伊斯蘭聯盟中親美的國家千方百計的阻止伊斯蘭勢力支援阿富汗,最終只有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表示愿意支持阿富汗抗擊美國。
海灣戰爭結束后,由于中國的支持,伊拉克國力并沒有像原來歷史上那么虛弱。薩達姆通過石油和亞洲其他國家交換到自身所需的物資和設備,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從中國進口了相當數量的武器裝備。包括殲七戰斗機、梟龍戰機、轟六轟炸機、69式、79式主戰坦克,以及大批驅逐艦、導彈護衛艦等,可以說此時伊拉克的軍事實力要比海灣戰爭前還要強大。
國力強盛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野心開始膨脹,他總想報海灣戰爭的一箭之仇。因此911事件發生后,薩達姆是第一個公開發表批評美國的政府首腦。他曾在媒體上大肆抨擊美國政府認為“911事件就是美國政府實施霸權主義最好的懲罰”。如今阿富汗戰爭爆發后,伊拉克積極奔走于伊斯蘭聯盟國家,希望能夠給予阿富汗足夠的支持。
伊拉克政府一系列的言行大大刺傷了美國的自尊心,小布什心說:美國不發威,你們還真當他是病貓。必須顛覆伊拉克政府,這是美國領導人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伊斯蘭勢力在失去了中國的支持后,其實力大大降低,美國有把握完全擊敗對方,從而為美國占據波斯灣創造機會。
這次伊拉克挑釁美國正好給了美國打擊伊拉克的借口,說實話美國政府對于打擊阿富汗的熱情不高,只是出于要給國內民眾一個交代,美國迫于政治壓力不得不攻擊阿富汗。為什么呢?難道是阿富汗的戰略作用降低了?都不是,阿富汗依然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國家,但是對于美國來說現在它已經是一個雞肋。
自從中國吞并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成為華盟的加盟國后,阿富汗做為可以牽制中國西部的地方其戰略價值已經大大降低。
即使美國占領了阿富汗依然要處于中國勢力的包圍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重滔蘇聯之覆轍。更為關鍵的是美國若是全力占據阿富汗很有可能激怒中國,而暫時美國還不想和中國發生沖突。
因此正是這些原因導致美國政府打擊阿富汗的欲望十分低,美軍在攻克了喀布爾之后顛覆了塔利班政權之后,美國就宣布將阿富汗交給了北方聯盟。而不是像原來歷史那樣派遣大量陸軍進入阿富汗。現在美國已經對外宣布阿富汗軍事行動已經初步完成,剩下圍剿本拉登的任務將由阿富汗北方聯盟和巴基斯坦協助完成。美軍將為他們提供情報這火力支持。
現在小布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打擊伊拉克上面。美國打擊伊拉克的好處多多,首先消滅了一個敵視美國的勢力;其次,戰勝伊拉克后,美國就可以將它的石油資源據為己有;最后美國還可以借此大勝一洗給中國的頹勢。
但是伊拉克不好打,沒有好的戰爭借口,一旦貿然開戰很可能遭到伊斯蘭聯盟的聯合對抗。因此美國要想打伊拉克就必須要好好策劃,同時將歐洲拉過來,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另外,由于中國的影響使得美國國內的石油缺口已經很大,美國不得不尋找新的石油來源,而中國“恰到好處”的退出波斯灣地區,給了美國向外擴張的機會。
美國一年的石油消費量為93億噸,而它自產的石油不足25億噸。為了保障美國具有中東石油最大的控制權,保障美國可以不那么受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提價而對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控制世界上石油儲量第二的伊拉克,是美國舉足輕重的戰略目標,也是美國可以繼續保持經濟穩定、降低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影響、并進而對其他工業化大國保持絕對戰略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于有靠石油起家、自己曾經營過石油公司、權力基礎又主要是在美國傳統大工業的布什家族來說,對石油利益的敏感幾乎是天生的。布什總統也毫不例外地繼承了這樣的傳統。而布什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物——副總統切尼更是被視為美國傳統石油、軍工等部門利益的重要政治代言人。具有這樣的家族和權力背景的布什政府,下決心發動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權力邏輯的必然。
說到底,美國想要推翻薩達姆政權、抓住老薩以及讓伊拉克舉行民主選舉,這樣的回報布什政府根本“不看在眼里”。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并進而以伊拉克為戰略據點推動對整個中東局勢的影響、按照美國的藍圖改造中東,這是美國想要從這場戰爭中索取的回報。
目前來說,美國打伊拉克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11月18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美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稱,全世界已有45個國家表示愿意支持美國,加入即將開始的對伊拉克戰爭。他指出,其中有30個國家表示“愿意加入聯盟”來“倒薩”,而另外15個國家表示愿意匿名提供幫助。
隨后,美國國務院公布了30個支持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國家名單。他們是:阿富汗新政府、阿爾巴尼亞、澳大利亞、阿塞拜疆、英國、保加利亞、哥倫比亞、捷克共和國、丹麥、薩爾瓦多、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匈牙利、意大利、德國、法國、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荷蘭、尼加拉瓜、菲律賓、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土耳其和日本。
在圍繞“打伊”的外交戰中,美國始終有兩套方案:上策是迫聯合國通過動武授權,獲得國際道義和法律“支持”;下策是在不得不單獨動武時,爭取追隨者支持,組成“志愿者聯盟”,防止美國單邊軍事行動在國際上陷于孤立。在聯合國斡旋后期,美國已把外交重點轉向后者,采用了威嚇、要挾、拉攏、利誘等各種手段,于開戰前拼湊了由45個國家組成的所謂“志愿者聯盟”。
最讓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在和中國漸行漸遠的同時慢慢開始向美國政府靠攏,特別是在日本拒絕參加華盟之后,中日兩國之間的關系急劇下降。為了抵抗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日本政府不得不再次投向美國的懷抱,這次美國計劃打擊伊拉克,日本政府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積極的一員。它不僅向美國承諾愿意提供一部分軍費,還愿意派遣一部分士兵負責聯軍的后勤任務。
而英國在面對國內輿論反戰壓力時,布萊爾表示與美國站在一起是為了“影響美國政策,使其回到多邊道路上來。”相信他的想法代表了一些親美國家的立場。歐洲八國發表聲明支持美國的理由是不能因為伊拉克而損壞與美的盟國關系,這樣的意見同樣在澳、日、等國聲明中得到體現。
中國國力的空前強大使得歐美勢力不得不暫時結成聯盟,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戰爭加深彼此的聯系。歐美勢力正對伊拉克磨刀霍霍,伊拉克也沒有閑著。薩達姆再次從中國進口一批價值20億中華元武器裝備:大到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小到機槍、步槍等輕武器,各種各樣的武器都包括在內。同時伊拉克政府積極游說伊斯蘭聯盟國家希望他們一起抵抗異教徒的襲擊。
伊斯蘭聯盟為了向外界宣示自己的力量,大多數的國家已經表示愿意支持伊拉克抵抗美國入侵。伊斯蘭聯盟領袖國伊朗呼吁整個伊斯蘭勢力應該放下彼此的爭端,全力以赴的支持伊拉克政府抵御異教徒的襲擊。在伊朗、伊拉克等國家的努力下全世界50余個伊斯蘭國家中大約有20幾個愿意給伊拉克完全的幫助,這其中包括中東的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阿曼、也門等國家。
世界上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兩大勢力之間的緊張對峙引起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其中中國隨意發表了幾句言論后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很多國家都擔心美國打伊拉克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許多有錢人為了安全起見紛紛移居到超級大國——中國。
同時中國提出的移民火星計劃再吃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大多數的人認為地球上已經不太安全了,還不如直接移民火星享受和平生活。在火星上的統治者只有中國一個國家,也就不存在發生戰爭的危險。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