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現代軍閥 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三次中美沖突(1)(求花)
1996年,阿族激進分子成立武裝組織“科索沃解放軍”,開始了運用暴力手段的分離運動。面對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采取強硬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
這樣,在波黑戰火逐漸熄滅的同時,科索沃的戰火卻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斷發生武裝沖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
科索沃危機的發展使代頓協議后力圖控制巴爾干局勢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它們不能容許南聯盟的行為干擾冷戰后世界新格局的構建,同時它們也圖謀借這一危機的處理排除東南歐地區最后一個被西方體系視為異己的米洛舍維奇政權。
南聯盟為了避免被歐美國家顛覆的命運,他們急需尋找外援。剛好,同為共產主義國家的中國進入了米洛舍維奇的視野。
1998年底,隨著科索沃即將爆發戰爭,米洛舍維奇毅然放下國事前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在中國期間,米洛舍維奇積極游說中國領導層希望中國能夠介入巴爾干地區沖突。米洛舍維奇的努力沒有白費,中國領導人向他承諾了中國將給予對方無條件支持。
這是中國正式介入歐洲事務的最佳時機。借助南聯盟中國可以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到歐洲。隨后,兩國領導人在北京簽署了相關經濟貿易和軍事合作協議書。
根據協議中國將向南聯盟派遣軍事技術人員幫助該國升級改造所有的防空雷達,這是為了防備北約再次對其進行轟炸;同時南聯盟向中國訂購了120套便攜式防空導彈裝置和配套的500枚防空導彈,以加強本國的防空力量;另外中國將向南聯盟提供30架殲七戰斗機以及其他一些輕重武器。
中南協議一經公布歐美國家就大肆抨擊中國政府肆意破壞巴爾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要求中國立即停止對南聯盟的軍事援助。中國政府連鳥都不鳥歐美國家,依然我行我素執行支持南聯盟國家的行動。
雖然中國的行動被歐洲其他國家肆意污蔑,但是塞爾維亞人還是非常感激中國人在關鍵時刻給予南聯盟支持。畢竟整個世界除了中國再也沒人敢在歐美的警告下明目張膽的支持他們。
中國支持南聯盟是出于自身的戰略考慮,如今整個歐洲除了南聯盟和俄羅斯兩個“刺頭”外所有歐洲國家基本上都臣服于美國的腳下。中國要想打開歐洲的局面就必須依靠南聯盟這個國家。因為俄羅斯也不一定可靠。
中國不需要關心這場戰爭誰對誰錯,這本來就是白種人自己自相殘殺,中國需要的是在這場沖突中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謀取最大的利益。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舉動還沒有出乎美國預料,戰爭爆發前美國就已經猜到中國會出面干預,事實上這也是美國所希望的。科索沃戰爭可以說是美國政府最后一次試探中國。一旦條件成熟美國就會發動對中國的局部戰爭,最好一舉肢解掉中國,就像中國肢解印度一樣,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掉中國。
對美國來說,南聯盟之戰的最大意義在于它是一塊敲門磚。為什么這么說呢?科索沃是不毛之地,兔子都不拉屎。沒有資源,沒有石油。也不是交通要道。因此美國打南聯盟不是因為軍事原因。
剛才講了,科索沃雖然是在軍事上沒有意義,但是在政治上,這個地區涵蓋面非常廣。首先它有民族問題,其次它有宗教問題,再其次它有領土問題,而這三個問題,俄羅斯有,中國也都有。
美國打掉南斯拉夫,肢解科索沃一旦成功,就會形成一種“科索沃模式”。這個模式,它將會隨時使用,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美國會用它來敲開俄羅斯之門、中國之門、未來之門。
對這場戰爭現在做結論還為時過早,但至少有幾個態勢已可見端倪:第一,科索沃之后的世界絕對不對回到科索沃之前去;第二,美國的新戰略起始于南斯拉夫聯盟科索沃,將會結束于中國的臺灣或西藏。以前這是一種可能,今天這是一種現實。
南聯盟之戰結束后,中國必將處于國際問題的風口浪尖之上,今后西方大部分矛頭會指向中國,中國將處在十分不利的位置上。
因此,南聯盟之戰是美國下世紀的奠基之戰,目的在于構造未來百年的戰略格局。美國欲當二十一世紀的領袖,必須使衰弱者更加衰弱,崛起者不能崛起。
1999年2月6日,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希爾草擬的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軍”解除武裝,按當地居民人口比例組成新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北約向科索沃派遣多國部隊保障協議實施。
這個方案對雙方來說都難以接受,阿族堅持要最終走向獨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裝,南聯盟則不同意科索沃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亦反對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
但是,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80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其中對南聯盟而言將遭到北約的軍事打擊。
在談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會,3月15日復會,阿族代表于18日簽署了協議,但塞爾維亞方面仍然拒絕簽字。
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后通牒。
3月24日,北約發動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科索沃戰爭爆發。
盡管冷戰結束后世界各地發生過多起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但還沒有哪一次能像燃燒在科索沃的戰火一樣,如此強烈地震撼著戰后的國際秩序和安全格局。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一個主權國家肆無忌憚地進行了狂轟濫炸,其轟炸目標也步步升級,不僅由軍事目標發展到非軍事目標。
從海灣到科索沃,八年彈指一揮間。然而,正是在這一揮之間,美國人的許許多多最新成果成了軍火商們大發其財的工具。
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高技術武器只占所用武器的10左右,而北約這次空襲南聯盟的高技術武器幾乎達到100。從游弋在亞得里亞海的航空母艦,到幽靈般掠過長空的隱形戰機,一批又一批高技術武器粉墨登臺,悲傷的科索沃則成了這些新武器的試驗場。
在太空力量上,此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使用航天武器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北約用50多顆衛星直接參加了針對南聯盟的軍事行動,為其戰斗行動提供保障。
屬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2顆雷達成像軍事偵察衛星、3顆傳送圖像和數據的衛星和另外3顆輕型衛星也加入了情報保障行列。除偵察衛星外,北約還動用了大量的氣象衛星,包括美國空軍軍事氣象衛星、4顆觀測海洋和大氣的氣象衛星和2顆歐洲氣象衛星。
美國全球衛星系統的24個航天器以及各種通訊和數據衛星也在為打擊南聯盟的軍事行動提供信息支援。事實上,南聯盟上空已經被北約大批軍事衛星密織起一張太空數據網。
從空中力量看,北約在空襲一開始就集中了460架先進作戰飛機對付南聯盟空軍的170架老舊作戰飛機,后來更是增加到1200架,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絕對的優勢,是所謂“第四代”航空兵器與“第二代”航空兵器的較量。
美國空軍中最先進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b-1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及f-117隱形戰斗轟炸機全部投入戰場。特別是價值22億美元的b-2隱形轟炸機首次投入實戰,格外引人注目。
據美國軍方透露,這種世界上最昂貴的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從美國本土的懷特明空軍基地起飛,經過4次空中加油到達作戰區域的。
北約的大規模空中作戰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正是因為它完全掌握著制天權、基本上掌握著制空權和戰場制信息權,并且形成了信息與火力一體化的作戰系統。
北約多次增調ea-6b電子干擾戰機和能發射“哈姆”反輻射導彈的戰斗機,就是為了奪取制信息權。而精確制導武器,靠的是預偵察獲取的目標信息和投射過程中以實時信息進行導航、定位和主動尋向的。
毫無疑問,科索沃戰爭是現代戰爭的最新版本。它告訴我們,現代戰爭不再是傳統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爭,而是陸、海、空、天、電一體的多元空間的戰爭。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戰爭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形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