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之最風流 101 秦項鴆死孔北海(下)
劇縣被圍第三天。
這天上午,孔融在郡府堂上聽到了從郡府外頭傳來的喧嘩之聲。
郡府占地不小,聽事堂與府外街上相隔甚遠,平時,街上的聲響在堂中很少能夠聽到,而此時卻能聽到街上傳來的動靜,足可見這喧嘩聲很大。
孔融召王規來問:“子法,府外為何喧嘩?”
王規心道:“明公當真是不善用兵者也,城池被圍,理當戒嚴城中,可是明公卻竟以不欲擾民為由而不行戒嚴之法;現在街上傳來喧嘩之聲,還能是何緣故?此必是士民人心不穩,說不定是起了什么亂子吧?”
心中這樣想,嘴上肯定不能這么回答,他恭恭敬敬地說道:“啟稟明公,規現下尚且不知。規這就去看看。”
從堂中出來,王規直奔府門。
到了府門,立在門口階上,朝外一看。
見府門外的街上聚集了大約得有數百人,有百姓,有士人,當頭的是十余士子。
這十余士人,王規大多認得。
看到王規出來,街上的士、民都知王規和劉仁是孔融的兩個心腹,士人中便推出一個年長者,上前與王規說話。王規從臺階上下來與這士人見禮。
兩人見禮,作揖罷了,王規問道:“公等無故聚於府門之外,是為何事?徐州兵悍然犯我郡界,現下正圍我劇城,公等於此時這般聚集喧鬧,恐會亂城中軍士之心啊。”
這年長的士人說道:“我等在此聚集,是為求見府君。”
王規問道:“求見府君?是有什么事么?”
這士人說道:“便是為這劇縣被圍之事。”
王規說道:“為這劇縣被圍之事?”
這士人長者說道:“劇縣縣城被圍到今,已有三日,我等想問一問府君,究竟是何計議?”
王規說道:“縣城被圍之當日,府君不就已經對城中的士、民說了么?荀鎮東目無綱紀,擅自出兵犯我郡界,仁人義士皆得而誅之,府君有守土之責,所以他決定堅守城池。”
那士人長者說道:“堅守城池說來容易,可到底怎么守?”
王規無話可答。
這士人長者質問得很對。
嘴皮子一碰,說出來一個堅守城池,這的確輕易的很,可是劇縣目前的情況,守卒不多,士氣不高,外邊又無援軍,唯一能戰之人只有一個王脩。這城該如何才能守得住?
那士人長者說道:“若是外有援兵,則我劇縣當然可守,然眼下的情況是并無援兵,只有我孤城一座。我聽說,不但北海其他的縣都已被徐州拿下,并且東萊現在也已被趙云所部攻克大半,東萊黃巾甚至已有竄逃入海者!憑我劇縣一座孤城,如何能夠守得住?”
此前孔融府中有一郡吏,姓左字承祖,此人曾經勸過孔融,不如接納袁紹或者曹操,以此來保全北海郡,但是孔融沒有聽他的建議,而且一怒之下還把此人給殺了,——劉謙與左承祖交好,他之所以棄孔融而投荀貞,便是因為此事。
這位左承祖,還有劉謙,他二人在北海郡的名聲都不低,交好的友人也各頗有,這幾天,荀成雖然沒有攻城,可是卻朝城中射了不少招降之信,這些信便都是以劉謙的名義寫的。孔融軍紀不嚴,城墻守卒撿到信后,有的上交了,有的偷偷留下,由是信中內容早已傳遍城內。
眼前這位質問王規如何守城的年長士人,他所說的這些東西,就是從信中看來的,且此人又正就是左承祖和劉謙昔日的故友之一。王規也知道他與左承祖、劉謙的交情,見他這般逼問,不好再不作答,便就反問他,說道:“如此,以公之高見,當下該以何策御敵?”
這年長士人說道:“沒有其它的辦法了。”
王規問道:“沒有其它的辦法是什么意思?”
這年長士人說道:“青州為鎮東所得,已是勢不可違。憑我劇縣孤城,區區千余兵卒,斷然是難以守城。府君如果執意堅守,最終的結果,只不過是白白的傷亡兵士、百姓,而於大局無補。這樣的話,仆深恐或會累府君之美名。眼下之計,以仆之見,只有獻城一途。”
王規說道:“獻城?”
這年長士人說道:“不錯。”
王規往不遠處街上聚集的那些士人、百姓看了一看,回過眼來,問道:“這是公一人的意見,還是……”
王規的話沒有說完,但這士人已知其意,便就答道:“非仆一人之意,此乃滿城父老的意見。”
這年長士人提到孔融的時候,雖然尊稱孔融為“府君”,可他話里的語氣對孔融卻稱不上恭敬,王規害怕他見到孔融后,會引起孔融的大怒,反而不美,於是對他說道:“勞煩公在此稍后,待在下回府,將公等之訴求稟與府君之后,看府君如何答復,可好?”
這年長士人說道:“那你便去。”
王規轉身上了臺階,提起衣袍下擺,快步回到堂中。
孔融仍然安坐於主位之上,正在狀似悠閑地翻看書籍。
要說起來,孔融雖無軍略,也非政略大才,可他的膽氣卻的確是挺足的,不僅此次劇縣被荀成部圍困,包括之前管亥等部的黃巾軍幾次圍攻劇縣的時候,孔融都鎮定自如,總是從容不迫的模樣,甚至就在外頭城墻上喊殺之聲震天的響、敵我交戰十分激烈的時候,孔融在郡府堂上依舊是安之若素,或者看書、或者撫琴,琴聲不亂。對孔融這一點,王規是相當佩服的。
見孔融正在看書,王規一時不敢打擾,便垂手立於堂上。
等到孔融把手上的書看完兩段,將之放到案上后,王規乃才上前說道:“啟稟明公,規已經問過了。”
孔融說道:“哦?”
王規說道:“明公,是府外街上聚集了些縣中的士人和百姓。”
孔融問道:“他們聚集在街上做什么?”
王規吞吞吐吐,似乎不敢回答。
孔融皺眉說道:“有什么你就直說,無須隱瞞。”
王規說道:“是,明公,規問得他們聚於府外,是想謁見明公,懇求明公、懇求明公……”
“懇求我什么?”
“懇求明公獻城。”
孔融聞言,頓時發怒,說道:“他們是勸我投降的?”
“啟稟明公,他們說,今我劇縣外無援兵,而只此孤城一座,守卒不過千余,城池勢必難守,一旦城陷,徐州兵入城以后,為了泄憤,可能會劫掠百姓,導致縣中士民受兵亂之苦,故而,與其如此,他們以為……”
“不是給你說了么?有話就說,不必吞吞吐吐。”
王規說道:“是,是,他們因此以為,與其如此,不如獻城,否則的話,若是明公執意守城,而連累縣中士民受兵災之害,也許會累及到明公的美名。”
孔融拍案怒道:“荀貞之擅犯我郡,圍攻我城,目無綱紀,與董卓之流何異?亂臣賊子是也。我今堅守城池,難道是為了我自己的名聲么?我所為者,忠義也!”
王規說道:“是,是,只是明公的這片忠義之心,縣中士民恐怕是不能體會。”
孔融聽出王規語氣的不對,狐疑的上下打量他,說道:“子法,莫不成你也覺得我最好獻城投降?”
“明公,下吏與明公一樣,亦懷忠義之心,但是下吏聽了府外街上現在圍聚的那些士民的話語之后,覺得他們說的似乎也不為錯。如果執意堅守城池不降,那么等到城破以后,徐州兵也許真就會入城劫掠,縣中士民則必然就會因此受害。既然如此……”
說道這里,王規停下話頭。
孔融說道:“既然如此怎樣?你有話就說,今天你是怎么回事?動不動欲言又止的!”
王規說道:“是,既然如此,下吏愚以為,不妨就且打開城門,把這城池給了徐州兵就是。”
孔融大怒說道:“子法。枉我一直因為你是忠孝之士,今日卻才乃知,你竟是這般膽怯,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是我看錯了你。”
王規伏拜在地,說道:“明公,實非如此,且敢請明公,容下吏把話說完。”
孔融從席上站起,俯瞰他,說道:“你說。”
王規說道:“下吏的意思是荀鎮東對明公一向禮重有加,現在他雖然擅自犯我郡界,是做了錯事,但如果明公當面地教誨於他,也許他就會因此而幡然悔悟,把犯我青州的部隊給撤回去呢?如此一來,不僅我縣百姓不必再遭受兵災,并且明公亦是大有功於朝廷!”
一邊說,王規一邊注意著孔融的神色,見孔融臉上的怒色越來越盛,不敢再往下說,便轉開話題,與孔融說道:“明公,何不把叔治召來一問,問問這劇縣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
叔治,是王脩的字。王脩此時正在城頭。孔融於是就命人去把王脩找來。
等了多時,王脩披盔戴甲,匆匆進入府中,到得堂上。
他甲胄在身,不便行禮,行了軍禮,說道:“脩拜見明公。”
看到王脩,孔融的神色和緩了許多,問他,說道:“叔治,你剛才進府的時候可有看到府外街上聚集的士民百姓?”
王脩答道:“脩看到了。”
孔融問道:“聚集了多少人?”
王脩說道:“脩沒有細看,聚集了大概三四百人吧。”問孔融,說道,“敢問明公,這些士人百姓聚於府外是為何事?”
孔融嘆了口氣,說道:“我召你來,正是為了此事。”看了一眼王規,“你告訴他吧。”
王規應是,便與王脩說道:“他們都是求見明公,想勸明公獻城投降的。”
王脩“哦”了一聲,沒有接腔。
孔融問道:“叔治,你這幾天都在城上迎敵,我且問你,你覺得能把劇縣城給守住么?”
王脩毫不猶豫,當即回答,說道:“脩愿與明公同生死。”
王脩這話不是直接的回答,但是孔融何等聰明,一下就聽出來了,這劇縣城是守不住的。
也確實如此,莫說守城的是王脩,雖然有點用兵的才能,也有膽氣,但絕非能征善戰之名將,就是換了名將過來守城,眼前的這種的狀況下,這劇縣城斷然也是守不住。
王規一直在注意孔融的神色,見孔融聽完王脩此話后,神色好像略略現出了一絲遲疑,便就趁機開口,再作進勸,說道:“明公,如果縣中的士民因為不滿明公的堅持守城而出了亂子,那么劇縣城早晚還是會被徐州兵打下,這也就是說,城早晚會失。明公,既然如此,下吏斗膽,還是那個愚見,何不如便就從了士民的乞求,順應民心,打開城門,迎徐州兵進城,然后明公可以面責荀鎮東,叫他撤兵還州?這樣的話,既不傷士民,又足能顯出明公的忠義之心,豈不兩全其美?”
孔融好一會兒沒有說話,末了,他揮了揮手,說道:“你們先下去吧。”
想了一晚上,次日早上,孔融召集孫邵、王規、王脩等等諸吏。
待諸吏到齊,他嘆了口氣,說道:“我本來打算與城偕亡,然念及城中士民,為不使士民受兵亂之苦,……罷了,你們就去打開城門吧。”
孔融非是迂腐無情之人,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名聲而絲毫不顧全城的士民。
王規說的不為錯,城池早晚要丟,如果投降的話,還能保全縣中士民;如果不投降,還真有可能致使縣中的士民遭受徐州兵的報復劫掠,那權衡之下,只有投降。
孔融的命令下來,王脩打開城門,獻城投降。
荀成命令部下將士不許進城,自帶了百余甲士入城,來見孔融。
荀成執禮甚恭,進到郡府堂上,便就行伏拜大禮,說道:“后生末進,潁陰荀成,拜見孔公。”
端坐主位之上的孔融哼了聲,神色嚴峻,厲聲說道:“你也配自稱潁陰荀氏?昔年我與慈明公在豫州州府為同僚,慈明公清正高潔,我十分敬慕,他才無愧潁陰荀氏的令名;若你者,恃兵自雄,驕橫跋扈,徒然玷污潁陰荀氏的清譽罷了!”
荀成的長史秦項等,跟著荀成一起來了,此時都伏拜在堂上。
聽到孔融此話,秦項臉上浮現出怒色。
荀成卻沒生氣,依然恭恭敬敬,說道:“成離開泰山郡前,成兄鎮東將軍專門給成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成兄交代成一定要禮敬孔公,令成見到孔公后,萬不可唐突失禮,并囑咐成說,務必要把公請到郯縣,吾兄在州府恭候拜領公之教誨。”
孔融昂起臉,冷笑說道:“你休要在我面前提荀貞之,他擅自興兵,寇侵我境,目無綱紀,眼中還有沒有天子?眼中還有沒有漢室?是又一董賊也!我只恨我手下兵微將寡,不能把你擒殺,再殺到郯縣去,把他拿住,檻送京都,請天子發落!他在郯縣等我去?哼,我是不可能去郯縣的!他要想拜領教誨,就叫他來劇縣吧,我在劇縣等著他。”
孔融一直沒有叫荀成等起身,荀成便仍然附拜地上,想要繼續開口說話,這時聽到衣襟的聲響,緊接著聽到了腳步之聲。
他微微抬頭,往堂上主位看去,卻是孔融已經離席起身,揮袖從堂后出去了。
一個聲音在荀成身邊響起,說道:“孔北海目中無人,竟敢如此無禮,當真可惡!”
說話之人,正是秦項。
又之后,接連數日,每一天荀成都去求見孔融,孔融卻也倒是每回都見他,但每次相見,都如頭次,皆是任由荀成俯拜地上,根本不叫他起身,更談不上讓座,一點禮敬的態度也無,并且每次都當著荀成的面,或者指責荀成,或者指責荀貞,口口聲聲說他倆玷污了荀氏的名聲,言辭越來越激烈;到最后,荀成再去拜見孔融的時候,盡管執禮仍舊恭敬,可是在孔融絲毫不給情面的、越來越激烈的嘲諷抨擊之下,面皮卻也不僅為之通紅。
每次荀成拜見孔融,秦項都隨於左右,見到孔融如此惡劣的對待荀成,甚至言語辱及到了荀貞,秦項胸中的怒氣也是越積越多。
卻於這日,秦項跟著荀成,再度拜見完孔融后,帶著一肚子的氣跟著荀成回到城外營中。
荀成再是好脾氣,到底現如今也是統帶萬余虎狼之士的一方重將,卻連著幾天,被孔融毫不客氣地當面斥責,而請孔融去郯縣的請求,孔融則一直不肯同意,荀成也是不免心中郁悶。
是以,回到營中后,荀成就打發了秦項自去。
秦項有心安慰荀成兩句,可他怒氣比荀成更甚,而且見荀成氣色不好,亦恐會惹他更加煩躁,便忍住話語,行了一禮,回去自己帳中。
入進帳中,見帳中有兩三人正對坐而談。這幾人都是與秦項親近的軍中吏員。
見秦項滿臉怒氣地從帳外進來,一人說道:“怎么了?是不是又受孔北海的氣了?”
秦項恨聲說道:“孔北海真是狂妄至極,目中無人,連著三四天了,每次見到將軍,他都絲毫無有禮敬之態,傲慢不已,乃至辱及鎮東,也就是將軍能忍他,換了是我,早就勃然發怒!”
另外一個吏員說道:“有件事你們聽說了么?”
秦項問道:“何事也?”
這吏員說道:“我也是從劉從事那里聽來的。劉從事前日訪友,聽他友人言道,聞說孔北海現正私下里寫上書。”
秦項問道:“什么上書?”
“自是給朝廷的上書。”
秦項問道:“給朝廷的上書?他上書朝廷干什么?”
這吏員說道:“還能干什么?不外乎指責鎮東擅自興兵,進犯青州。我聽說,他把鎮東比作了董卓,在上書中好生辱罵。”
秦項想了想,說道:“此去長安數千里之遠,他如今已等同是我徐州的階下之囚,手下無人可用,他卻如何能把這上書送到朝廷?隨他怎么寫吧。”
這個吏員說道:“不然。”
秦項問道:“如何不然?”
這吏員說道:“孔北海知道他的這道上書很難呈到朝廷,所以他并無將上書呈送長安之意。”
秦項有點不明白,問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這吏員說道:“孔北海他是想把他的這道上書公之於眾,讓青、兗、徐諸州的士民看到他的這道上書。”
秦項聞言愕然,說道:“他這是想干什么?”
這吏員說道:“這還用問么?他這當然是想打擊、侮辱鎮東將軍的聲譽。試想一下,孔北海他名重海內,如果他在上書中直言斥責鎮東是董卓之屬,那么青、徐、兗各地的士人會怎么看鎮東?不但如此,恐怕這還會成為袁本初諸輩抨擊督公的一個借口和把柄。”
秦項一想,的確就像這個吏員所說的,是這么回事。
他胸中蘊藏了好幾天的怒氣終於按捺不住,怒氣沖頭,惡向膽邊生,他怒聲說道:“孔北海好大的膽子,居然敢用這種辦法來侮辱主君,不可忍也!”
幾個吏員聽出他這話風不對,竟是從中聽出了殺氣,彼此相顧一眼。
便有一吏問秦項,說道:“你想干什么?”
秦項說道:“斷然不能容忍他把這道上書寫成,公之於眾!”
又一個吏員說道:“可是筆在他手上,咱們怎么能管得了?”
秦項面色陰沉下去,陰冷說道:“可是如果咱們把他……”說到這里,頓了一下,舉起右手向下一劈,然后看向眾人,“那他這道上書還能寫成么?”
帳中的這兩三個吏員都明白了秦項的意思,俱皆吃驚,說道:“你是想……。”
秦項說道:“不錯!說實話,我已經忍了他好幾天了,如今忍無可忍,既是為保住主君的聲譽不受他的污蔑,也是為將軍出氣,我意已決,要在他上書寫成之前,把他殺了!”
這三個吏員面面相覷,你看他一眼,我看你一眼。
一吏說道:“可是將軍恐怕是不會同意的吧?”
秦項說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將軍受辱已有多日,如今主君也將受辱,我等身為臣吏,自當為將軍、為主君雪辱解憂,這件事,我不打算報請將軍。”
一吏說道:“你不報請將軍,那你是準備私此行事?”
秦項說道:“正是!”
“恐怕不行吧。”
秦項問道:“為何不行?”
這吏說道:“孔北海到底名重天下。入青州這些時日,我見了不少本地的士人。這些士人,贊頌於他的頗有,說他聽見別人有善行,就好像是他自己做的一樣;當面告訴人家不足的地方,而在人家的背后稱贊人家的長處;如果他知道的他沒有說,他就認為是他自己的過錯,……從這些方面來說,其人的確是足為士范。如果你不報請將軍而擅自把他殺了,被將軍知曉,必有怪罪,而且此事如果傳出,必然也會有損將軍和鎮東的名譽,恐會令鎮東失青州士望!”
秦項說道:“你說的這些士人夸他之辭,我也都聽說了,但有兩事你可有聽聞?”
那吏問道:“何事也?”
秦項說道:“便是孔北海濫殺無辜之事。”
那吏說道:“如何濫殺無辜?”
“其郡中府吏左承祖不過是勸他結納袁紹、曹操,以保郡中生民百姓,并無它過,而孔融就因怒而將其殺之,……此事你應是知曉;又我聞之,孔北海有次出劇縣巡鄉,在路上見到一個人於墳墓旁邊哭泣自己的亡父,但這人的臉色并不憔悴,孔北海於是認為他不孝,竟然就將他殺掉!因怒殺士,無罪殺民,這難道還不是濫殺無辜么?由此可知,孔北海其人,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而心無仁義之徒也!今我殺之,不但是為主君、將軍解憂雪辱,且亦是為士民除害。”
幾個軍吏還想再勸,秦項卻是主意已定,說道:“這件事如果你們害怕將軍追責,我也不必你們和我一起來做,但在我把這事做成之前,你們不要告訴將軍。”
這幾個吏員應聲而已。
秦項是個行動果決的人,說做就做,便在這天傍晚,他獨自出營進城,來入郡府,求見孔融。
孔融只當是荀成又來了,便到堂上,召秦項進去。
秦項入到堂中,孔融瞅了他一眼,見他是一人來的,問道:“荀成何在?”
提名道姓,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尤其還是當著這個人的屬吏的面提其姓名,這更不禮貌。
秦項把手中提著的酒壺捧起,對孔融說道:“將軍知公好飲,特地令我送此美酒於公。”
孔融不屑笑道:“拿一壺美酒,就想賄賂我么?”
秦項這幾天跟著荀成數次來見孔融,大概也已經了解了他的脾性,知道他是個驕傲的人,就欲進故退,說道:“公如是不愿飲此酒,那我就拿回去還給將軍。”說著,做勢要走。
孔公說道:“請慢。”
秦項止住腳步,說道:“請公吩咐。”
孔融說道:“你把酒拿來,我就飲了!不但此酒我飲,再見荀成,我還一樣地教訓他。”
秦項上前,把酒壺捧給孔融。
孔融也不拿酒杯,提起酒壺,揚起臉,將酒倒入嘴中,一氣把這壺酒喝了大半,將酒壺丟到地上,手一抹須上的酒漬,說道:“痛快,痛快!”
秦項嘴角露出森然的笑容,說道:“痛快么?”
孔融說道:“痛快,痛快。”話音未落,他忽覺胸口發痛,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用手捂住胸口,抬眼去看秦項,看到了秦項嘴角的笑容,頓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拿手舉起,指著秦項,說道:“你、你,……這是荀成叫你來做的此事么?”
秦項傲然說道:“此事不關將軍,是我要為將軍雪辱!”
孔融說道:“好啊,好啊,荀貞之果然狼子野心之徒,養出來了你這兇險小人,一丘之貉。”
他坐回席上,整了整頭上所戴之冠,又整了整身上穿的衣服,嘆道,“融今一死,不足惜也,卻天子蒙塵長安,我身為人臣而不能救天子,迎天子還於舊都,此吾之大恨也。”
毒性發作,鮮血順他嘴角流出,孔融終於支撐不住,身子歪倒,摔於地上。
秦項上前,以手探他鼻息,卻是鼻息已止,溘然長逝。
秦項拿衣袖擦去了他嘴角流出的黑色毒血,朝堂外看了一眼。
堂外沒有幾個吏員,更沒有人注意到堂中發生的這一幕。
秦項把酒壺收起,藏入懷中,邁步出堂,離開郡府,回到營中,直奔荀成大帳。
見到荀成,秦項說道:“明公,孔融死了。”
荀成正在處理軍務,聞言愣了一下,停下手頭的事兒,抬頭說道:“什么?”
秦項說道:“明公,孔融死了,剛剛死的。”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孔北海,他,他,他……,什么死了?怎么剛剛死的?”
秦項說道:“下吏毒死的他。”從懷中取出酒壺,呈給荀成觀看。
荀成簡直不敢相信,手上的筆落到案上,呆若木雞地坐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他一下從席上跳起,驚慌失措,指著秦項說道:“你,你剛才說什么?”
秦項說道:“適才下吏去了郡府,親眼看孔融喝下了此壺中毒酒,親眼見他毒發身亡。”
荀成目瞪口呆,又過了好一會兒,說道:“誰叫你這么做的?”
秦項說道:“無人指使,純是下吏要為明公雪恨消辱。”
荀成呆立原地,半晌無語。
卻說劇縣城中,郡府。
孔融死后多時,終於被府中郡吏發覺。
郡府中亂成一團,功曹孫邵、膠東令王脩及王規、劉仁等人聞訊,俱奔跑趕來。
只見孔融平躺於地,雙目微閉,人雖已死,而猶正氣凌然的樣子,嘴角有黑色的血跡,——卻是秦項雖然把孔融嘴角當時流出的毒血給擦去了,但擦完他離開后,又流出來了一些。
孫邵問堂中府吏:“到底怎么回事?”
府吏有人說道:“是荀將軍的長史秦君剛才來了府中,他離開后不久,下吏等就發現府君死於堂上,神色痛苦,下吏等把府君的身子放正以后,又有黑血從他嘴角流出。”
聽到這里,孫邵等人如何還能不知發生了什么事?
孫邵伏地大哭,王脩悲痛欲絕;王規、劉仁等亦皆痛哭。
孫邵哭了一會兒,起身向王脩、王規、劉仁等說道:“府君既亡,北海,我就沒有什么可留戀的了,今便辭別君等,如是有緣,來日再見。”
長揖行了個禮,孫邵出府而去,也不回家。當天就離開北海郡,南下前往揚州。他的同鄉,漢家宗室劉繇現在揚州,他這是往投劉繇而去。
郡府堂上,王脩痛哭不已:“君今亡去,吾將焉歸!”
哭了許久,他亦出郡府,回到自己營中,卻是打算率領本部還膠東。
荀成此時已經遣人進城,打探城中情況。
聞報王脩回營將走,帳中一將,出而言道:“末將愿為明公勸留王脩。”
荀成看去,說話之人乃是太史慈。太史慈家在東萊,與王脩家鄰郡,兩人之前就曾相識。荀成便許了太史慈。太史慈即出營而去,馳馬入王脩營。
兩人相見。
王脩說道:“孔北海無辜被害,我怎么還能留在劇縣?”
太史慈說道:“此事斷非是將軍和鎮東的授意,鎮東素來禮重孔北海,今孔公不幸身亡,鎮東一定不會放過行兇之人。君何妨稍等?如果鎮東不處置行兇之人,則我與君一起去膠東,如何?”
聽了這話,王脩便從了太史慈之勸。
荀成傳下令去,命令王脩和郡府中的諸吏都不許對外說孔融是被秦項毒殺而死的,只說孔融是突患疾病,暴斃而死。同時,荀成立刻寫成書信,將這件事詳細的經過全都寫上,命人送去郯縣,呈報荀貞。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