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山漸青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大遷徙
這次河套地區將會有五十萬黨項人被遷往荊湖南路,而大宋預計分三年,將二百萬以上失地農人遷入河套地區,將這里徹底變成漢人的天下。
這五十萬黨項人也分三批遷徙,但會在六月底完成,能留在河套地區的黨項人都是些老弱,此如一來,就算是讓李元昊再回來,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來了。
幾個月要完成這么大的遷徙,準備工作有很多不到之處,而且這些黨項人都是‘凈身’出戶的,除了隨身的衣裳,其它的都留著吧,馬上遷來的的大宋百姓會用得著。
估計會有一部分黨項人無法完成他們的南行之旅,但這能怪誰呢?他們現在的身份還是戰俘,只有能走到目的地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大宋子民,才能得到子民的待遇。
每一次所謂的民族融合,從來沒有文質彬彬的,向來都是血淚相隨,不受些苦難,他們就不會明白恩惠來之不易,他們還是會象李元昊時期一樣,崇尚‘拿來主義’。
而青唐羌的遷徙就文明了許多,他們可以帶走自己的帳蓬和家當,帶去吧,反正你們也是大宋百姓了!全去陜西四路安家吧!那里已經在大力興建學舍,從內地調來了許多知識淵博的老學究,你們一去就有學可上了,將來也好做個文明人,努力點的話,一樣可以考進士,到東京去當官。
整個青唐地區的遷徙人口在二十萬左右,由于他們可以帶走自己的家當,進展比河套地區慢得多,而且朝廷還得組織人去收購他們的牛羊,畢竟陜西四路適合放牧的地方不多,他們到陜西四路后,大多是要轉為農耕民的。
說是文明了許多,但那也只是相對于河套地區的黨項人,若是有青唐羌不愿遷,也無妨,軍隊會找個山青水秀的山頭,讓你們集體居住,每人劃給三尺黃土。
現在二十萬大軍還處于許清節制之下,這些事他做得異常強硬,與其將來讓這些地區不斷的叛亂流血,還不如現在將該流的血都流光了,也好為未來子孫后代營造成一個安定的環境。
新并入的領土也被重新劃分一了回,河套地區被劃分為兩個路,一銀夏路,路治定在夏州,轄定難五州這片區域。二賀寧路,路治定在寧州,轄賀蘭山周邊各城,如靜州、靈州、定州等,寧州就是興慶府,趙禎將之改為寧州,取和平安寧之意。
河西地區也被劃分一兩路,一甘涼路,路治設在蘭州,轄涼、甘、會等州;二安西路,路治設在瓜州,轄肅、沙二州及原西夏弱水北面的黑水鎮燕軍司、原黃頭回鶻的柴達木盆地。
青唐地區分兩路,一河湟路,路治設在西寧州(原青唐城),轄河、湟、廓三州及積石軍;二熙河路,路治設在熙州(臨洮),轄洮、岷、鞏等州。
如此一來,大宋就突然多了六路,由原來的十八路增加到二十四路,國土面積也增加了三分之一。分流出幾百萬失地百姓不成問題,這就大大緩解了國內土地兼并問題。
寧州府衙。
那啥?李元昊用西夏文寫的‘開封府’匾額,被許清讓人取下劈柴煮飯了,換上了一塊嶄新的‘寧州府’匾額,傳說是許大招討親自題寫的,真個是筆走龍蛇,氣象萬千,令人驚嘆不已,至少伐夏的禁軍都是這么認為的,呵呵,快樂崇拜!這就是快樂崇拜!
反正只是要許招討使寫的,肯定就是好的,誰敢說不好?在山青水秀處劃你三尺黃土!要不?
荊六郎每天進出衙門,抬頭仰望匾額時更是感嘆連連,若不是匾額掛得高,他夠不著,估計每天會上去親一回;因為,傳說許招討題寫匾額時,是荊六郎磨墨的!真個是,此樂何極!望此匾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侯爺,您說陛下將河套地區劃分兩路,還特意將興慶府改為寧州,如今這兩路一個路治是夏州,一個是寧州,陛下是不是認為河套地區是侯爺你打下來的,所以兩路路治分別叫夏、寧,暗示是夏寧侯收復的。”趁著種世衡他們還沒到,嘴碎的荊六郎又開始嘮叨起來。
“你念錯了,應該反過來念!”許清無聊的喝著茶,懶洋洋地說道。
“夏寧,寧夏?侯爺是說應該念寧夏?”
“我怎么知道,反正我覺得應該是這么念,總之扯不到我身上,你若是真想知道,回京后你自己去問陛下得了!”
荊六郎頓時‘頹廢’下來,去找皇帝問這個問題,似乎有點難度。說來許清這段時間確實閑得有些無聊,賀蘭山的野生動物都快被他帶人獵光了。
前幾天帶著幾百人順著黃河跑到陰山去,到遼國的西京道境內玩了一圈,龐籍他們得知此事后,嚇了一大跳,許清至少目前還是三軍主帥,帶著幾百人就去遼國溜達,這這這……
龐、種二公不知說什好,干脆把隨行的一眾侍衛找來狠批了一頓,據說最慘的是種諤小同志,那叫一個可憐啊,被老種罰跪了大半夜,這些天跟著許清打獵,吃香喝辣的剛滋補點身體,全被跪沒了。
半夜里許清跑去讓他先溜回去睡覺,等天亮前再到老種門前接著跪,這膽小如鼠的家伙不敢,沒辦法,許大招討只得拉下老臉進屋幫他求情,才免去他‘英年早逝’的悲慘命運!
等龐籍他們到來,許清立即將荊六郎打發出去,是該談正事了,朝廷任命已經下來,龐籍將留任賀寧路經略使,許清與種世衡明日就要班師回朝。
幾人坐下來后,龐籍先說道:“許招討,第二批二十萬黨項人已經組織起來,明日就由許招討順路監押至京兆府,朝廷到時會另外安排軍隊押往荊湖南路。”
此次正式班師,隨許清回京的只有兩萬龍衛軍左廂騎兵,及一萬京畿步軍;二十天前,第一批二十萬黨項人遷徙時,就有四萬步軍押送回去了。
目前河套戰區由于戰事方平,供給還跟不上,所以只留六萬人馬駐防!另外原青唐地區駐防三萬,蘭州兩萬,瓜沙兩州兩萬五千,那邊倒不是不想多駐些人,但同樣是因為供給問題,暫時只能駐二萬多人馬,由狄青坐鎮。
許清點點頭,這個不用說,其實他三萬人只是負責安全,細務自有廂軍與押解官員負責。
“龐經略,河套地區就交給您了,四十萬黨項人遷徙走后,如今畜牧人手可夠?”
龐籍淡笑道:“許招討,如今黨項人沒一個是閑人,其實遷走的大都是原黨項貴戚與軍屬,原來的普通牧民大部分留了下來,加上朝廷抽調了近三成的馬牛回內地發售,現在畜牧人手倒是勉強夠用。尚有一事,下官正想請教招討,如今國內涌來大量商人,皆是想購買原黨項人留下的作坊、商鋪等產業,在經業之道方面許招討非常人,下官正想請許招討指點一二。”
龐籍也算是一伙的了,許清想了想說道:“西夏原來的作坊無非是毛紡織、毛皮加工,金銀加工,木器制作、制鹽、釀造幾樣比較成規模,鹽州的青鹽已經收歸朝廷,這個不必說,其余的大可賣與商人,由他們來經營;
其實龐經略可以更進一步,建議商人開牧場,朝廷將馬牛羊駝等賣給他們,由他們雇傭黨項人放養,這樣一來,他們可以自已從原料與毛紡織或毛皮加工一起經營,如此成本會更底,商品也更有競爭力,商人們自然會樂意的。
而且由商人開辦牧場,朝廷可免去一大筆開支,減少管理人員,當然了,草原是朝廷的,他們在草原上放牧,朝廷一樣按他們的產出抽成就是。只要對戰馬這些涉及到軍用的牲畜制定些詳細的規定,不允許他們自由賣到境外就行。”
許清也沒有說得太詳細,但就一個宗旨,除了鹽鐵等朝廷規定私人不得經營的行業外,其它的全部商業化,連草原也‘租借’給商人,這樣不但免去朝廷管理的繁瑣,而且還能迅速賺到大筆的錢。
同時對河套地區迅速恢復發展非常有利,商人的動作總會比朝廷快很多倍,經營模式也更靈活。象前唐,大都是由朝廷自己設牧場養戰馬,其實這大可不必,朝廷自己經營一部分,一部分交由商人來管理,畜牧業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現在河套地區一切都是草創,許多東西還沒有明文規定,龐籍他們能作主的地方就相應多一些,若按許清所議,大部分東西商業化的話,朝廷一下子絕對能賺個一兩億貫。真這樣的話,怕是用錢砸也能砸倒遼國了。
龐籍也知道許清顧慮什么,興慶府一攻下,許清就幾乎做了甩手掌柜,并不是他不會管民政,恰恰相反,根據許清一向的表面,龐籍認為他接手民政的話,一定能使河套地區迅速恢復繁榮起來,當初的京西南路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次不過是顧忌太多,許清才每天象個紈绔子弟一樣去打獵。
有些東西能點到就很好了,龐籍也不敢求他深入論述!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