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崛起之華夏  >>  目錄 >> (一千一百七十六)人民的力量

(一千一百七十六)人民的力量

作者:銀刀駙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華夏之崛起 | 龍騰之華夏崛起 |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 | 小說華夏之崛起 | 銀刀駙馬 | 崛起之華夏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崛起之華夏 (一千一百七十六)人民的力量

最終定型并裝備海軍之華夏1933年式60厘米氧氣魚雷:

直徑60厘米。長9米,重2.8噸,裝藥量800公斤(采用新式高爆炸藥,相當于1.5倍TNT當量),射程50節時為15公里,40節時為25公里,35節時為30公里。(如果與大體上同時代的英美魚雷比較,就很清楚這象謊言一樣的高性能,象同時期的英國533毫米MK9魚雷,裝藥340公斤,射程36節時僅為9600米,而美國533毫米MK15魚雷,裝藥374公斤,射程45節時只有5500米)。

該種氧氣魚雷通常只配備于驅逐艦和20年代建造的3000噸巡洋艦上,華夏海軍潛艇通常使用50厘米常規空氣魚雷,飛機使用45.7厘米常規空氣魚雷。

——《華夏海軍魚雷發展簡史》楊雨辰著

從20世紀初期開始,很多國家的魚雷專家們都被動員起來去完成氧氣魚雷的研究。可是,他們很快都一個接一個地放棄了對這種夢幻式武器的開發。原因很簡單:氧氣的處理非常危險,雖然氧氣自身不是爆炸物,但“氧化”這個詞和“燃燒”是同義詞,急劇的“燃燒”(氧化)就是“爆炸”。純氧在狹小空間內引起的“燃燒”很容易轉變成致命的“爆炸”。純氧的這種“火爆脾氣”成了研制氧氣魚雷最大的技術難關。各國在研制氧氣魚雷的過程中都發生過嚴重的爆炸事故。讓不少追逐“超級魚雷”夢想的技術人員含恨九泉,許多國家在屢遭挫敗后后放棄了對氧氣魚雷的開發,唯獨中國還在執著地堅持著。

為什么只有中國能夠開發成功氧氣魚雷?這和中國特殊的國家環境是分不開的。盡管中國是幅員遼闊的瀕海大陸國家,但華夏民族一直擁有深厚的海洋情節。在20世紀初,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后起海軍強國。不過,她即將面臨的對手將遠遠強于之前的近鄰,那就是龐大的美國海軍。因此,中國人在綜合國力方面同美國相比相對處于劣勢的時候,力圖以某些技術方面的優勢來縮小雙方之間的差距,因而氧氣魚雷就成為了中國海軍克敵制勝的秘密武器之一。除開這個原因,堅忍不拔忍辱負重的民族特性也促成了中國人的成功。在中國人的很多新式武器研究項目當中,很多領導者和研究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很多外國學者對中國人的這種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執著追求感到難以理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民所表現出的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和頑強斗志更是令全世界為之震驚,世界各國的很多歷史學家在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論著中都對此做了大量的描寫,并且對華夏民族在這場戰爭中迸發出的偉大力量表示出了由衷的贊佩和羨慕,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于中國軍隊的戰略戰術,美英軍隊的將領并不是茫然無知,美國很早就把中國當成了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假想敵”。早在戰爭開始前,美國和英國即組織了眾多的專家研究中國軍隊的作戰原則,并把他們總結出來的中國軍隊的軍事原則印發給連級以上的軍官研讀,幻想以此提高本國軍隊的戰斗力。其實,當時的華夏共和國武備部部長史司的一句話,就已經道破了其中的奧秘。

“因為我們的一切戰略戰術和作戰方針都是建立在人民利益的基礎上的。因而最廣泛地獲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長期擔任華夏共和國武備部部長的史司,能夠說出這樣石破天驚的話,并不是偶然的。

很少有人注意到,正是史司在華夏共和國武備部長任內,對中國軍隊進行了影響深遠的軍事改革。

在歷史上,“華夏造艦第一人”的史司展現給世人的面孔,多是作為一個老牌的技術官僚,一個潔身自好的清教徒,一個才華橫溢嚴謹剛愎的科學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改革家的另一面。

后人在史司留下的遺作當中,見到的多是史司關于軍事技術發展的文章。但后來人們在這些歷史文獻當中驚訝的發現,其實正是史司總結并提出來了新的思想,并且在他所主導的軍事改革當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而正是史司的新軍事改革使華夏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中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好了軍事上的準備。

“……只有當全體人民決心投入戰爭時,總體戰才能付諸實施。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意愿,以達到有限政治目的而發動的戰爭,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和平時期,軍隊在國家中占據一種特殊地位并非難事。然而隨著總動員的實施,數以千萬計的人民加入軍隊。數以億計的人民直接或間接地為軍隊服務,軍隊的這種特殊地位便會煙消云散。”

“軍隊扎根于人民,是人民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民的力量表現在其人力的、經濟的和精神的力量上,并決定了軍隊在總體戰中的力量強弱。精神力量在維護民族生存的斗爭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軍民團結如一,休戚與共。維護民族生存的斗爭并非始于今天,也不會終于明日,而是曠日持久,綿長無期。在今日,沒有一個國家不對軍隊的武器、訓練和裝備給以高度重視,然而只有精神團結才能最終決定戰爭的結局。單單依靠這種精神團結,人民便可以不斷向艱苦奮戰的軍隊輸送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甘心為軍隊工作,能夠承擔犧牲,甚至在戰事艱難和敵人兵臨城下的雙重攻擊下,也能始終保持克敵制勝不屈不撓的信念。”

“海陸空三軍,扎根于祖國。他們靠國土生存,從中汲取力量。軍隊不能生產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他們只有依靠家鄉給予的精神和物質力量以及人員補充才能戰斗。軍隊正是靠著這種力量的支持,在戰爭中去忘我奮戰,去英勇獻身,去奪取勝利。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保障中國獲得最后的勝利。”

“所以軍隊必須不斷從祖國獲取新的精神活力、人員和作戰物資,并藉此保持其戰斗力。國內的精神狀態和戰斗意志必須堅不可摧,如若遭受損傷,必將大難臨頭。祖國必須在人員和物質力量上為作戰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在今天,我們還要增加精神力量。”

“這對后方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后方不僅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國防力量的生存根基——不允許出現任何裂痕;而且是純潔豐盈的力量源泉——必須保持久盛不衰。惟有如此,才能使海、陸、空軍的精神始終堅如鋼鐵保持旺盛的戰斗力。人民內部需要強大,僅這一點就能給軍隊以源源不斷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軍隊的力量已水融。無法分開。軍隊在前線的戰斗力完全取決于國內人民的戰斗力。在國內出現了一種為戰爭而工作和生活的局面,而這種局面史無前例,聞所未聞。政府必須對這種生活和工作加以指導。使之永葆青春。軍隊的戰斗力源于國內,表現于陣前!”

“軍事改革首先要社會改革,社會改革必須使人民大眾受益,而不只是一小部分壟斷資本家!戰爭只有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捆綁在一起,人民才會真心支持它!空洞的愛國主義說教就是個屁!”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人民才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呢?”

“從古到今,自私是人類的天性。人民愿不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那要看這樣的犧牲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以及值不值得去犧牲。”

“早在戰爭開始以前,我國有一項最得民心的政策——新的土地分配政策。共和之前,我國農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民自己并沒有賴以生存的土地。共和之后,日俄邊患解除,我華夏陸上疆域得到極大擴充,國家重視農業發展,為了解決‘地少人多’的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幾代人‘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變成了現實,加上國家工業的發展,使很多農民成為了收入更高的工人,‘勞者厚其養’。結果。當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者殺過來,要剝奪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不難理解我軍官兵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的英勇犧牲精神。在戰場上,每當我軍士兵面對敵軍的兇猛攻擊支撐不住的時候,‘退后一步是家園’這句話,總能激勵著他們戰斗到最后一刻。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支持和擁護祖國和軍隊就是支持和擁護自己。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和利益而犧牲生命,在他們看來是完全值得的。”

“我們能夠看到的一個事實是,不但我國廣大的農民和工人支持和擁護祖國和軍隊,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居住在城市里的知識階層也全心全意的擁護和支持祖國軍隊。和工人農民沒有任何分別。這些人是不需要土地的,但他們需要民主,自由。他們認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讓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限,才能贏得更多的個人利益,才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盡管有外國人嘲笑我們說,在我們的國家里,沒有政黨政治,而且特務遍及全國,根本找不到民主自由的影子。但事實上,共和以后,更多的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精英人物進入到了政府部門工作,國會兩院容納了來自不同地區和不同階層的大批代表,當時的我國確實不是西方人說的那種所謂的‘民主國家’,但在實際上,城市知識階層得到了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得多的參政議政權利。雖然我國沒有‘民主’之名,但人們卻得到了真正的權利,并且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在已經成為歷史的蘇維埃俄國的歷史政治教科書中,在談到戰爭年代俄國人民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時,完全拋開‘無利不起早’的利益驅動機制,抽象地大談特談什么由于布爾什維克黨的有效的組織宣傳,人民的覺悟提高了,有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很多教科書中的英雄烈士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時還不是蘇共黨員,但為了證明他們的犧牲與‘無利不起早’的利益驅動機制毫無關系,蘇共就在事后‘追封’他和她為蘇共黨員,以此確保‘犧牲動機’的崇高、神圣和純粹。也就是象人民說明,既然是蘇共黨員,他們也就有了為‘全人類的解放’而獻身的精神。在現在看來,這些人已經習慣于這樣一種思維定勢了:崇高的犧牲必定有崇高的動機,‘無利不起早’的利益驅動不是崇高的動機;具有崇高、神圣和純粹的動機才能完成偉大的事業。這種思維定勢要求人們把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的崇高、神圣和純粹的道德品質當作人生追求。但最后結果怎么樣呢?我們都知道,蘇聯軍隊中有政治部,有專門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員’,他們控制著全國絕大多數宣傳資源(包括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臺,印刷廠等),還擁有不可望其項背的人力資源。在蘇德戰爭中,蘇共強大的宣傳機器一日不停地灌輸‘為祖國而戰’,“為解放全人類而戰’,‘為英特納雄耐爾而戰’,結果如何?戰斗力提高了嗎?蘇軍士兵視死如歸了嗎?蘇共也在搞崇高,搞神圣,搞純粹,但最終還是敗給了德軍。蘇軍戰敗,最根本一條原因乃是蘇軍士兵沒有能夠從他們所必須效忠的蘇維埃政權那里獲得實實在在的‘無利不起早’的利益。蘇軍士兵最清楚,政委們所說的崇高、神圣和純粹很美很美,但救不活他們那快要餓死的(有的還是人質)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而在我國,即便沒有政治委員們作宣傳鼓動,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人民也會自動的選擇站在自己的祖國和軍隊一邊。”

“通過以上論述,現在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民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的第一前提是,他們已經從統治者那里獲得足以讓他們愿意用生命來保衛的利益。第一前提有兩層含義,一是從統治者那里,人民已經獲得利益;二是已經獲得的利益是很大的,大到人民愿意用生命來保衛。那種認為只要不斷強調人們很難真正做到的崇高、神圣和純粹的道德說教,就可以讓人民心甘情愿地去犧牲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其危害性在于,它遮蔽了決策者遠望的目光,導致統治者遲遲不肯讓利于民,遲遲不肯讓人民獲得足以讓他們愿意用生命來保衛的利益。如此一來,一旦強敵犯境,人民只愿意做觀眾,而決不愿意做戰士,即使被迫做了戰士,也絕不愿意為國犧牲。”

“人民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的第二前提是,最高統治集團也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

“為了戰爭的勝利,我國的很多領導者都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即使在戰爭最為危急的時刻,我國政府的領導者腦中也沒有后退的一丁點的想法,我們華夏的領導人,都是從前線拼殺出來的,象我華夏第一大總統孫綱,身經百戰,海戰陸戰皆沖鋒在前,天下景仰,‘斷指部長’黃興海內聞名,我們的政府是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的,因此也打得起全民族的總體戰。相比之下,很多象蘇俄領袖列寧一樣的人,總愿意在遙遠而安全的后方指揮戰爭。蘇德戰爭一開始,蘇軍的指揮中樞就遠離戰場,蘇共中央要員及其家庭子女也全在后方,當前方無數將士流血犧牲之時,蘇共要員將‘高干子女’和牛羊牲畜一同撤往后方,反而不準城市居民中的老人、幼孩和婦女撤離戰場,因為斯大林怕的是他們的撤離會動搖軍心!結果數萬老弱婦孺因而喪生,這樣遙控指揮的戰爭,結果當然是可以想見的。”

“如果后世哪個國家的領導者想要搞全民族的總體戰,就必須要以人民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的這兩個前提條件為標準來量一量,他們的國家現在是否打得起全民族的總體戰。”

“第一,如今的該國公民是否已經獲得了足以讓他們愿意用生命來保衛的利益?”

“第二,如今的該國最高統治集團是否也愿意為戰爭付出任何犧牲?”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他們就打得起全民族的總體戰。如果至少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則絕對打不起全民族的總體戰。”

“全民族的總體戰到底打得起還是打不起,答案不在報紙上,答案不在無線電臺里,答案也不在電視里。這個答案,藏在人民的心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崛起之華夏目錄  |  下一章
崛起之華夏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62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