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百度宅男當崇禎 第七百九十九章 海事學堂
第七百九十九章海事學堂
天氣已經漸漸的暖和起來。
溫暖的陽光透過天空,照射在大地上,一片溫暖。
楊改革也是難得的出來走一走,曬曬太陽,心中的陰霾也隨著陽光化去不少。
如今的太液池,還遠遠說不上有什么風光,一片光禿禿的,但僅僅是陽光灑在這片大地上,卻已經足夠了,溫暖而又開闊。
“袁崇煥出海也有些日子了吧,卿家那事忙得如何了?”楊改革走在前滿,身后跟著幾個大臣,卻是在邊散步,邊處理政事了。
楊改革的心情受這天氣影響,還是不錯的,也是笑著問的。
“回稟陛下,自如出海,是有些時日了,……陛下說的是召集出海行船之人學習新的新船之法么?”韓爌見皇帝問的是和袁崇煥有關的,是和出海有關的,立刻明白皇帝說的是什么,這事就是歸他負責。燈塔是他建的,自然的,這怎么在“內湖”里航行,也該他負責教導和實施下去。不說別的,如今他的學生袁崇煥出海,可就全指望著這“內湖點燈”來指路了,故此,也算是用心,也在為這事焦急。
“是的,卿家也是明白人,這燈塔也一直是卿家負責建造的,這事,自然也歸卿家來負責,既然新建了這么多燈塔,這一圈下來,這東洋算是我朝的內海了,這出海行船也才有保障,那自然的,怎么辨別和利用這些新燈塔,怎么使用新的航海技術,卿家還得負責把這事落實下去,否則,卿家新建這么多燈塔,不是浪費了?”楊改革笑道,現在燈塔建成了,袁崇煥又出海平倭了,東海這一圈已經成了大明的“內湖”,相應的知識培訓體系,也該建立起來了。
“回稟陛下,臣知曉了,臣已經有這方面的準備了,就是不知道陛下還有什么指示……”韓爌一副明悟了的樣子,立刻從衣袖里抽出一本奏本,恭敬的遞了上來。
楊改革接過奏本,稍稍的翻看起來。只是掃了幾眼,就已經明白這本奏本里說的內容了,這燈塔確實沒白叫韓爌去建,這海上擴張讓他們來做,也算是不錯的,把袁崇煥調回來當兵部尚書也確實沒錯,讓袁崇煥出海平倭更是沒錯,這不用自己在操心,自然就有人為這些事忙里忙外了。
楊改革倒是覺得好笑,先前是自己使了牛鼻子的勁搗鼓這些事,搞得精疲力竭,還生怕有人搗亂,搞不成功,可如今,只不過是重新組合了一下用人的順序,只不過把這利益稍稍調整了下,自己居然什么都不用管了……
這事就成了。
再看看韓爌,眼角帶著一些焦頭爛額,帶著一些擔驚受怕的痕跡,楊改革暗地里倒是笑得不行。
任你這老狐貍再厲害,只怕也料不到袁崇煥是這種性格,是這種人吧,袁崇煥實在是個楞人,這脾氣實在是楞,干的事,絕對是楞事,絕對是會讓人一驚一乍的楞事,以前是自己老擔心這家伙給自己鬧出什么事來,如今,也輪到韓爌焦頭爛額了。總算是有人分擔自己的折磨了。
這種折磨直接的后果就是韓爌不用自己吩咐,只是暗示一下,就立刻明白要怎么做,這辦海事學堂的事就這么在自己沒有說的情況下出爐了。有韓爌以及那一群人在前面給自己開路,自己要做的,不過是制定規矩,然后站在后面,讓他們守規矩,按照自己給的路子走,這事果然簡單。…,
“……不錯,不錯……”楊改革笑著說道。稍稍的看了這奏本,就給了一個不錯的評價。不給都不行,這辦海事學堂,所有的責難和困難都給他包了,自己不過是表揚一番,這話不該吝嗇。
“陛下過獎了,陛下過獎了……”韓爌是欲哭無淚,他如今算是體會到朝里朝外一直盛傳的那句話了:前有韓閣老沖鋒陷陣,后有帝黨坐鎮,皇帝在一旁看著,勛貴們搖旗吶喊。
韓閣老自然是指的他,他就是這做牛做馬的命,爛事,棘手的事全讓他做了,皇帝什么也不用做,就在一邊做好人。韓爌暗嘆歹命,這也沒辦法,誰叫他攤上這事呢?誰叫他是袁崇煥的座師呢?誰叫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呢?袁崇煥出海平倭,只能勝,不能敗,靠什么?就靠皇帝指點的新修的這些燈塔,靠著這些燈塔,才能把大明,朝鮮,倭國,琉球國,大琉球這一圈大洋變內湖,出海的船才能一年四季的出海,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經商貿易的需要,如今大明朝南北,靠海經商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說起來,都是“帝黨”一派的,都是繳稅派,若是一年四季都能出海貿易,這無疑是一件開天辟地以來的大事,事關皇帝的錢袋子,事關他手里那些人的錢袋子,事關大明朝南北的錢袋子,韓爌不得不出來趟這條路子。至于背負了多少難和棘手,也就是他自己知道。
“既然眾多的新燈塔已經聯網,那這東洋也就是我朝的內湖了,以前那是在大洋上行船,受害頗多,如今成了內湖,這行船的安全系數,也就高了數倍,這新的行船航行之法,確實值得推廣,也必須推廣,否則,豈不是對不起卿家修的這么多的燈塔?”楊改革笑著說道。
“……聯網……”韓爌一陣迷糊,聯網是個什么東西啊?隨即又道:“……陛下所言甚是,既然這東洋已經成了我朝內湖,那這內湖行船之法,也確實該及時的教導給百姓,也免得百姓再受海患之害……”韓爌有些迷糊的說道。內湖這個說法,是如今朝野對東洋的一致看法,以前被視為畏途的出洋,如今,已經不再害怕了,在很多人眼里,特別是朝廷高官的眼里,這一圈圈下來的大洋,不過就是比洞庭湖大幾分,不過就是浪比洞庭湖高一些,不過就是風比洞庭湖急些,只要掌握了新的,更好的行船之法,這船航行在海上和航行的洞庭湖這些湖泊里沒什么區別。洞庭湖里翻船出事他們能接受,認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現在,出海翻船也不見得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卿家說得是,這新的海上行船之法,卻是有必要盡快的教導給百姓的,讓百姓及時的理解地理,洋流,信風,氣候,船只性能,操作,港口,燈塔這些信息,是很有必要的,想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這東洋就可以真正成為我朝的內湖了……”楊改革笑著說道。
“……不過……”楊改革話鋒一轉。
“還請陛下示下……”韓爌趕緊接過話頭。
“……不過,朕覺得,這些知識,不該這么無償的講解給所有的人,雖說圣人教導我們有教無類,可朕不得不說,這些知識,這些新的行船之法,卻也是朕和朝廷耗費了諸多精力才積累下來的,也是我大明百姓用命總結出來的,不該這么無償的教導給所有人知曉,朕以為,這次這個教導出海行船之法的事,還需限定人……”楊改革很自然的說道,這些不用說都可以理解,這些知識,楊改革從來不打算無償和白送。…,
“還請陛下明示……”韓爌趕緊低下頭詢問道,他也早就知道皇帝大概會有這些要求,皇帝可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
“……這能學習新的行船之法的,首先第一點,必須是朕的子民,也就是說,必須有我大明的戶籍,這一點,事關重要,朕知道,這海外,包括在倭國,琉球,南洋,都有不少海外遺民,他們雖然也是華夏子孫,但不是朕的子民,也沒有我大明的戶籍,若是不加分辨,讓他們輕易的把知識和技能學去,那我朝豈不是白當這個冤大頭?須知,朕為這些東西,可是付出了不少,甚至是我大明子民的性命,比如燈塔,港口,這一點卿家想必也清楚,所以,朕自當是首先照顧我朝百姓,照顧朕的子民……”楊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雖然話是這么說,也有這一層意思在里面,可實際的,更重要的自然是加強戶籍的管理,再一次把戶籍這個事提上明面來。
以楊改革的判斷,這大明朝的實際人口應該是在冊人口的兩倍,人口至少應該上億,而不是六千萬,但隱匿戶籍的事,實在是一個癌癥,是一個誰都知道,誰都不愿意,誰都不想搞清楚的一件事,當然,也還是有人想搞清,比如楊改革,楊改革還指望著按照戶口去賣鹽呢。但問題是,這清查戶口還不是得靠當官的去辦?全天下當官的都在干這隱匿戶口的事,這事讓他們去辦,這和把魚交給嘴饞的貓有什么區別,能有什么結果?所以,清理戶口的事楊改革是提也不提,免得自取其辱,如今是逼著老百姓自己主動去上戶口,也只有這樣,才能把真實的戶口逼出來。這樣做,也叫那些當官的沒話說,這事雖然做得大家都明白,可明白又如何,就如同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在隱匿戶口,都不想真的清查戶口一般,是一個都知道,但卻不能明說出來的事,誰說出來誰就犯傻了。這事比的就是手段,就是能耐。
“……臣領旨!……”韓爌沒有多想,就立刻回答道,這事,他也不想多辯駁,其中的內里,其中所隱含的條條框框,大家都明白,多說無益,說穿了反而尬尷,這事比的是各自的手段,講究的是按規矩來。他自家包括他這一派,在海上的利益,也不是白得的,也是要耗費巨額的錢財的,也是要給皇帝繳納巨額稅的,他們的錢辦出來的事,他也不想就這么白白的給別人用,別人學會了,他們的生意就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韓爌是巴不得只有他們這一派的人懂這個新的行船之法。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他這一派,不過是皇帝手里諸多力量中的一支而已。大頭永遠得皇帝拿。
“……這次首批人選,優先給繳稅的商家和船家……,畢竟這修燈塔也好,修港口也罷,他們都出力的……”楊改革又說道。
“……臣領旨!……”韓爌說道,這不用多說,說白一點就是只給繳稅派學,他韓爌也是繳稅派之一。沒有他出錢,給別人白學,白用,然后讓別人學會了搶自己飯碗的事。
“……另外,朕想了想,這次教導百姓新的行船之法,還是得有一個名頭,還得長期的進行下去,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事,日后必定還會有更新的行船之法,還會總結出更多的經驗來,這些,都是很寶貴的,都是很重要的東西,都是拿命換回來的,只有掌握了更多,更新,更好用的行船執法,在這海上航行,才更加安全,……須知,這里里外外可都是錢啊……”楊改革說道。海事學堂,成批,成系統的訓練海上行人員,已經基本成了,收集和整理,以及更新海洋資料,,行船之法的制度,也基本建立起來,剩下的,就是完善和更新了。…,
“陛下所言甚是……”韓爌沒有多想,就答應道,這事棘手也好,爛也好,反正他已經在辦了,難道還能比這更棘手,更爛嗎?一個刺也是刺,兩個刺也是刺,反正刺多了也就無所謂再多幾個。
其實韓爌也不怕這事棘手,就像朝里朝外說的那般,有他在前面沖鋒,后面有真帝黨坐鎮,還有皇帝掌舵,還有勛貴等等一大批靠著這些賺錢的“人”在一旁吆喝打鼓,他還有什么事做不成?即便是有幾個人出來啰唆,可又能如何?在“天下大勢”面前,他們能翻得起幾個浪花?
“……就建個海事學堂吧,專門負責教導我朝百姓海上行船之法,并且負責收集、整理、驗證更好,更新,更安全,更詳細的行船之法,以減少我朝在海上的損失……,呵呵呵,大家都損失不起嘛……”楊改革笑呵呵的說道。海事學堂要正式出爐了。
“……陛下所言甚是……,所言甚是……”韓爌連連說道,心里直擦汗,大家都損失不起,咱們可不敢和皇帝比肩,這事說白了可就尷尬了。
“……臣敢問,這海事學堂該給個什么品級?是否要修建專門的衙門,這衙門又建在那里?在何地辦公?”韓爌想了想,又請示道。
“這個嘛,低調一點就成了,沒必要弄得那么大張旗鼓的,給個九品差不多了,朕記得,那河泊所什么的似乎還是未入流的雜職?這是學堂,不是縣衙,也沒有那么多講究,……至于在那里建么,就建在天津吧,那里靠海……,哦,天津港每年還得封凍一段時日,再在上海那邊建一個吧,以便方便行事……”楊改革說道。這種事,以前要讓楊改革一個人操作下來,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精力,可現在么,有了這么多的“志同道合”者,倒是不再需要楊改革耗費什么精力了,利益所向,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回稟陛下,臣明白,臣領旨!”韓爌立刻答應道,沒有多想,天津是京城的出海口,其重要性自然不用說,這上海更是關鍵之地,其意義自然更不用說。這個對“大家”都好的學堂建在這兩個地方,自然不用多說。
楊改革在太陽底下走了一陣,身上越發的暖和起來。和韓爌說了一陣這個事,忽然想起來另外一件事來。
“對了,朕倒是想起來一件事了……”楊改革臉上紅彤彤的,可以說暖意洋洋得很,甚至有些微醉的感覺。
“還請陛下示下……”韓爌趕緊接過話茬。
“卿家去看過張工部修的那些個新房子嗎?”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看過,不止是臣看過,朝中幾乎所有官員都去看過,不知陛下有何指示……”韓爌立刻心動起來,那新修的房子,確實有些意思,若是說比他們這些人住的房子舒適,那倒是未必,他們很多辦法來讓自己住得更舒適一些,可也不得不說,那新修的房子確實也有著很多獨特的地方,比如,那地面,就無需夯土,無需用木板,可以抹得平平的,甚至可以用水洗,這是他們怎么以前怎么努力都無法弄到的,夯土的也好,木板的也罷,到了潮濕季節,總會返潮,總會散發一些味道,而這新房子,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據說是沒味道。到哪里看的人可以說絡繹不絕,朝中的官員幾乎是都去了,連皇帝似乎也專門去了,韓爌一聽到皇帝提起這個,頭一個想到的就是,皇帝果然是給了他一個肥差,見過了那水泥修的新房子,這早已吵上天的水泥廠的事,還不火上澆油?這還不得更加的打破頭皮?而他卻是和皇帝有默契的,像營建這方面的事,皇帝會照顧他,也就是說,他會有很大的收獲。…,
“哦?都看過嗎?朕也去看過,確實修得有意思,比普通的木頭修的房子可結實得多,倒是不懼水火,朕聽張工部說,用水泥這東西修出來的房子,其實,最好住的是二樓,這二樓不接地氣,不懼潮濕風寒,又可遠眺,通風,光線又好,張工部還諫議朕,讓朕上二樓處理政事呢……”楊改革開始和韓爌談起那個新小區的事。
“陛下所言甚是……”韓爌不住的接過皇帝的話茬,配合著皇帝說話。他對皇帝的話也有不小的同感,二樓的好處自然不用說,可傳統木房子的閣樓……,那全是木頭建的,那個聲響,“咯吱咯吱”的實在不好聽,晚上要翻個身,整個樓都聽得見,晚上要辦點什么事,那實在是尬尷。這種水泥建出來的,倒是比傳統的木房子要結實得多,也安靜得多,起碼放屁的時候不用擔心把隔壁的人吵醒了。上次看一個電視節目,說的是福建土樓,一個人起來尿尿,整個土樓都聽的見,木質房子的隔音效果就不多說了,另外,木質的房子因為要防潮,防蟲,防腐,要刷漆,一般都是棕色的漆,因為漆的顏色深,所以木質房子里的光線不怎么好,去過不少木質房子,第一感覺就是比較昏暗。
“……水泥這個東西,可是好東西,值得推廣,日后凡是修繕衙門,城墻,工事什么的,要多用水泥,卿家記下吧……,特別是日后修港口和港口的建筑,需要防備海風,海浪,潮濕,正需要這種堅固的建材。孫元化那里用水泥鋼筋來修建的水壩,也算是為日后打算的……,總之,這種建材要多推廣,卿家明白嗎?”楊改革說道。
“臣領旨!”韓爌立刻答應道,水泥廠他家也有份呢,推廣的事,還用說么?如今這么多的燈塔,海港要建,這是多大的買賣?天下那么多房舍要建,這是多大的一筆買賣?
說聲抱歉,這幾天都沒更,卡文卡得厲害。
u——c——t——x——t——[UC電子書]正文結束[UC電子書]——u——c——t——x——t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