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臨高啟明 第三百四十一節 張溥
“以你老兄現在在社中的聲望,只要溫習下一下時文,今科必定高中。”他笑著說道,張岱知道趙引弓這秀才來得不正――平日里言談就感覺得出,這位趙老爺雖然學識淵博,但是四書五經上卻稀松的很。
“小弟正是弄不來時文……”
張岱笑了笑,壓低了聲音說道:“即是我輩中人,何需這騙人的玩意?只要文理通順就是了!”
趙引弓對復社操縱科舉的事情早有所聞――這在江南士林中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復社自從金陵大會之后聲勢浩大,特別是東林派各級官員的加意扶持,使得加入復社成為科舉的一條終南捷徑。到張溥去世前復社聲勢最為顯赫的時候,不但可以確定誰人可中,連名次都能事先安排。
明末許多以氣節著稱的清流,在這方面卻是毫不顧忌,連文震孟這樣素來以正直著稱,連皇帝都十分敬重的講官,大學士都曾經接受過張溥等人的請托,暗中安排復社士子的名次――很顯然,趙引弓認為東林這批清流之所以愿意如此,首先還是受到了“爭權”思維的影響。
朝堂之上,僅僅有氣節是不能立足的,不要說自己的政綱貫徹實施,就是自保都很困難。東林和復社從天啟年間激烈的黨爭之中已經看清了這點,要刷新朝政,首先要朝廷和地方上有足夠多得“自己人”。而操縱科舉是最容易達到這一目的的。復社的主要成員是士子,就科舉文章來說要達到科舉合格的標準是不難辦到的。
趙引弓心中一動,他對自己的秀才功名早就有些不滿了――應酬起來總覺得有點低人一等,特別是那些舉人和在鄉的進士,雖然對他很是客氣,但是一聽說他只是個“青衫”,未免就有看輕的意思露出來。
不過,這事情大約也是要花銀子的,而且趙引弓還沒加入復社。從工作的角度來看,他加入復社也不合適。
趙引弓道:“小弟還不是復社的一員呢……”
張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知道趙引弓的“真才實學”,要真入社恐怕“二張”是不能答應的――那真要鬧出笑話來了。
不過他眼睛一亮,又說道:“不礙事。趙兄可以為社友嘛。”他瀟灑的把扇子一合,“你這個社友如今也是名動江南了,讓天如幫忙更上層樓也沒什么不妥當的。”
二人說說談談,一帆風順的到了太倉。
太倉是直隸州,是弘治年間從昆山、嘉定、常熟三縣分出地方新設的。太倉地處長江邊,地多沙土,地勢又相對高亢。所以多半種棉花。
從清代開始,太倉就是相當富裕的地方,就算是三年困難時期,當地的不少農民也有商品糧吃――靠得就是棉花。但是在明末,奇葩的財政體系使得這個棉花產地變得窮困不堪,原因是此地產糧極少,每年的稅賦卻又要用糧食來繳納,當地百姓不得不賣棉之后購買外地糧食來繳糧賦。如果外地糧食便宜。負擔還不算重,一旦外來糧食價格騰貴,負擔就變得極其沉重。
這二年江南的棉紡織業很是蕭條。連帶著太倉的棉花種植業也受了很大的打擊。沿途的村莊都顯得很是蕭條。
船到張溥家的河埠頭。房屋很新,并非老宅。門前的進士及第的旗桿還是新立的,油漆碩新,透著股喜氣。
趙引弓知道張溥雖然出身是典型的“富二代”、“官二代”,少時的生活卻很艱難。他的伯父曾任南京工部尚書,父親是太倉出名的大地主,但他在兄弟十人中是唯一的庶子,不但被家族里的人輕視,連其伯父的奴仆也瞧不起他,甚至對他的父親也毫不在意。張溥的父親一過世。十五歲的時候他就和母親搬出張家,靠其母紡紗掙得學費。
單從張溥的身世來說,這段從被鄙夷的豪門庶子到名聞天下的文學盟主,不但是成功學的典范,就是寫成小說也是個精彩的題材。
趙引弓關照蔡實投帖,自己和張岱在岸上等候。他知道張溥選為庶吉士之后。因為在翰林院鋒芒畢露,不為溫體仁所喜,就以照顧親人為名告假回家,自此一直在家閑居,到去世也沒有重回朝廷。
不過,他的影響力卻在他在家的這段日子里日益膨脹,一度甚至到了通過復社在朝勢力具有了左右朝局的程度。
趙引弓心想,張溥的想法實際就是幕后操縱朝局――畢竟作為一個官僚來說,他和張采的年齡太輕,資歷也不夠,想要實施自己的政治綱領,只有通過那些資望深厚的高級官僚們:周延儒就是他的選擇。
從保周延儒,打溫體仁這個角度來說服他,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
“我家老爺請二位相公書房相見。”已經在門前迎候的門丁行著禮說,隨即引著二人經過門廳,從天井里向右一拐,進了一道小門,沿著回廊曲曲折折地走了一陣,來到一處幽靜的庭院。庭院里,是一明兩暗的三開問書房;沿著墻根蒔著些花木,西邊角上還有一方水池,圍著碧瓦欄桿,池中立著兩片姿態奇古的石山,綠竹森然。
趙引弓無心細看,他匆忙地整理一下衣巾,等院子通報之后,就低著頭,拱著手,放輕腳步,從院子揭起簾子的那扇門走了進去。
翰林院庶吉士張溥已經在屋里等著他了。
張溥很年輕,只有三十歲,和趙引弓是同齡人,頷下已經留了三縷清須,顯得很是老成。趙引弓注意了下,覺得他的神情面容是個頗為寬厚之人,但是眼神中偶爾流過的熠熠神采,又說明此人意志堅韌,處事果決絕非單純的無用好人。
據說張溥少時因為伯父家的豪奴陳鵬、過鯤曾經欺其父,又多次鄙視于他出身微賤。他便寫里血書發誓要報仇,后來科舉發達之后果然通過路振飛,將兩名奴仆拘到崇明縣,由縣令判決后秘密處死了。
見他們二人進來,張溥已經面帶微笑的迎了過來。雙方作揖行禮,張岱先將趙引弓介紹給了張溥。雙方又客套了一番。
“今日來見天如先生,實不相瞞,有事相求。”趙引弓開門見山的說道。
“學生已經略知一二,”張溥看著他的眼睛,頗有攝人心魄之力:不愧是高踞文壇盟主,能幕后影響朝政之人,“莫非為孫火東之事?”
“正是。”趙引弓不由得暗暗吃驚――他的打算雖然向張岱說過,但是張岱此人對這類事情并無興趣,不至于專程派人先去向張溥稟告。張溥一見他來就知道來意,可見其自身亦有情報網絡。
“不錯,正是為孫火東之事。”趙引弓點頭道。
張溥并不說話,似乎正在考慮什么,半響說道:“先生何以為學生有如此之能,能幫得里孫火東?”
“先生沒有,復社、東林有。”趙引弓用極肯定的語氣說道。這也是一種拍馬術,充分表達“大任舍你其誰”的意思。
張溥說:“孫火東是徐閣老之子有兒女之親,何不求助于徐閣老?”
“正因為如此,徐閣老不宜多言。”趙引弓說道。
對方又是一陣沉默,趙引弓知道,他雖然身在太倉,朝堂的形式卻知道的一清二楚。此時他必然是在斟酌利弊。他想了想,用極真誠的口吻開口說道:
“朝堂之上,孫火東不過是個小小的棋子。如今要窮究孫火東的,莫不是沖著周相去得……”他停頓下,以便增進對方的印象,“倒下一個孫火東,周相恐亦不能久立于朝堂里!”
能打動張溥的,就是周延儒的去留。周延儒對現在的東林和復社有多重要,想必張溥自己也得掂量掂量。
“先生何出此言?”對方緊緊的盯著他。
趙引弓就這個問題是做過功課的,他有一點好處,那就是后世關于周延儒、溫體仁和東林之間的糾葛的研究資料很多,各方面的史料亦不少。論及材料的掌握的全面和深度可能要比當時的人還要強一些。因而他從錢龍錫案開始談起,一直談到最近薛國觀指使御史彈劾周延儒當主考,安排吳偉業中一甲的種種斗爭。不但各方面的材料詳實,而且分析的頭頭是道。特別是各方之間的糾葛和利害,梳理得條理分明。
張溥一直很注意的傾聽著,眼中卻不時露出訝異之色。直到趙引弓的這篇論文說完,才說道:“想不到先生身在廣里,對朝堂之事卻知道的如此清楚!”
趙引弓只得報以一笑:這話太敏感了。
張溥站起來踱了幾步,轉頭問道:“先生真得認為:孫火東一倒,周相亦不能久留么?”
“是!”趙引弓說得十分干脆,“孫火東與周相的關系,舉世皆知。此次登州大變,孫火東若不能將功折罪,周相又何以自處?”他緊接著又添了一句,“周相一去,徐相又是風燭殘年之身,其余閣臣哪個是溫相的對手?”RQ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