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龍嘯大明 第二八零章 平息爭端
十二月十八曰。☆筆趣閣☆商毅在九江下旨,正式認可黃宗羲所寫的[國會宣言],要求立刻在[中華時報]的頭版刊發全文,同時也在[中華時報]上詳細的解釋國會的作用,向全國宣傳設立國會的重大意義,并且商毅還決定,在以后的國會中的在顯著位置,將[國會宣言]刻石永存。
等旨意傳到達南京之后,內閣成員也都終于松了一口氣,雖然說內閣成員都預計到商毅會認可[國會宣言],但畢競還沒有得到商毅的正式確認,誰也不敢說打包票,而現在看來,皇帝果然還是圣明的,而且這一場爭端,也終于可以因為皇帝的表態,而平息了下來,不致于發展成為黨爭。而在籌備的國會中,黃宗羲等議員眾人也都無不歡喜,集體對天朝拜,歡呼:“皇上圣明。”
而那些挑起這件事情的官員們碰了一鼻孑灰,心里也自覺得沒趣,不過商毅的旨意內容只是認可了[國會宣言],但并沒有提到這場爭端,由其是對那些當初反對[國會宣言]的官員,甚致連一個字都沒有提,仿佛這一場爭端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這也讓不少官員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商毅這是什么用意,因為如果按一般的常識,商毅是贊同[國會宣言]的話,那么就應對那些反對的官員進行打壓,但商毅一方面認可了[國會宣言],另一方面對反對派又不聞不問,不理不睬,這也讓很有些讓人意外。
只有幾位內閣成員清楚,商毅這樣處理的目地,是不希望將事情擴大,一來是那么反對的官員無論是出于什么樣的政治目地,但在形式上,是符合帝國的制度,這是商毅一向主張的,毎一個人都權力按正常的程序,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因為這個就對他們進行打壓,顯然是有違商毅的本意,也打擊了目前帝國相對能夠暢所欲言的輿論環境。而且一但朝廷打壓這一批官員,勢必又將牽扯一大批人進來,還會引發新一輪的爭端,畢竟在支持[國會宣言]的官員中,有不少人也攢著一口氣,只等皇帝的決意公布之后,就立刻發動反擊,斗爭也就會升級擴大,國家將陷入內耗當中,因此商毅這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
其實商毅最初的想法,確實是想把反對[國會宣言]的官員全部都撤換掉,因為商毅認為,這一批人要么是別有用心,要么是思想守舊,都不堪大用。
但葉瑤瑱及時的將商毅勸阻住,認為現在帝國才剛剛建立,不宜有大的波動,有相當一部官員們對商毅的建國思路并不了解,因此出現判斷失誤,也是正常,慢慢對他們進行引導也就可以了,而另一部有懷有其他目地的官員,暫時也還成不了大氣候,只要商毅能夠分辯清楚,不吃那一套,也就是了。沒有必要突然的更換大批官員,畢竟換上來一批新手,也未必有這批人好用。
而紫玲瓏也認為目前帝國確實應該以穩定為主,而且這一次的行為,也還沒有到大換班的時候,一但真的對這批官員進行打壓,說不定又有人想趁機混水摸魚,借機排除異己,企圖上位,因此不如先把這些人都記下來,以后再慢慢找人來取代他們,逐步的完成官員的替換。
聽了兩人的勸告之后,商毅也冷靜了下來,知道兩人的勸說都有道理,治國不同打仗,不能夠搞雷厲風行,快刀斬亂麻式的一刀切,需要的是耐心和謹慎,不能寄希望于畢其功于一役;政治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是除黑就是白,中間還有許多的中間層色,不是除了對就是錯,絕大多色的政治斗爭其實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對錯區別,而是各黨派的利益,因此政治除了大原則的問題,更多的是需要互相妥協,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都同樣重要。
就拿這一件事情來說,反對[國會宣言]的人,未必就是反對帝國的制度,更多的是對商毅的思路沒有吃透,是中國傳統的延續,需要用時間來引導;面贊同[國會宣言]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思想進步,也夾雜著不少是有意投商毅所好,進行政治投機,因此絕不能拿單純的對與錯,好與壞給雙方貼標簽。
因此葉瑤瑱和紫玲瓏的意見是對的,在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只要肯定[國會宣言]就行了,表明商毅的態度,但只對事,不對人,不能對雙方進行定性,盡量緩和矛盾,而不是促使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以致于形成黨爭。當然如果這個時候誰還不知趣,還一定要沒完沒了,那么就對不起了,不管是那一方,都一定要堅決打壓下去,同時也就意味著他的政治生涯己經走到頭了。
當然商毅也知道,雖然歷代朝廷都在盡量避免黨爭,但事實上那一朝都不能完全消除得了黨爭,包括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承在著激烈的黨爭,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的政治,本質上就是黨爭政治。,只不過由各國的法制都比較建全,政治道徳也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加上輿論監督機制也比較完善,因此各國的黨爭,基本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之內進行,說白了就是各國都給黨爭劃定了一條紅線,而各國的政黨也都自覺不自覺不用去釆動這一條紅線。
因此對于現在的中華帝國來說,要做得并不是消除黨爭,而是逐步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制度,把黨爭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不至于演變成為了爭權奪利,而做出不顧國家利益,互相拆臺,以至影響到國家正常政治運行的事情來。
而控制黨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國會,也就是為斗爭的雙方提供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怎么拆騰都可以,但絕不能超過這個范圍,這樣斗爭歸斗爭,行政歸行政,把政治斗爭對行政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點。因此國會的建立,也是關系到中華帝國未來的發展進程。
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商毅的一行大隊人馬回到了南京。王夫之等內閣成員也帶領著眾官員在碼頭迎接商毅一行。回到了皇宮之后,商毅也例行公式的招見眾官員,并且接受了眾官員的問侯。眾官員也顯得十分和睦,幾天前的那場爭斗似乎真的就像沒有發生一樣。畢竟這場爭斗并沒有充份展開,就被極時的制止住了。商毅當然也向是沒有發過這場爭斗一樣,提都沒提,君臣互相說了一番套話之后,商毅也宣布退朝,讓百官散去。
隨后商毅在文華殿招集內閣成員,了解近一段時間內,國內發生過的事情。
當然這次也沒有提到這次斗爭的事情,因為還有許多國事,要比這次斗爭重要得多。這時已經到年末,按照帝國的制度,各部門的年終總結,以及下一年的年度計劃都將出臺,由其是內閣也將做出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年度財政報告,第二年的財政預算。這才是商毅最重視的事情。
其實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帝國在各方面都發展形勢都非常好,最主要的,是體現在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上,在去年一年的時間里,財政收入達到了五億五千七百二十九萬銀元,拆合成白銀,也就是五千五百多萬兩。返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數字不反己經超過明朝全盛時期的全國財政收入。就是放在另一時空的清廷,就是在國力最強盛的乾隆年間,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就在六千五百萬兩白銀左右,而那個時候中國的人口己經接近了四億,而現在雖然帝國沒有進行人口普查,但跟據歷史的記載和本時空的現況,現在中國的人口絕不會超過一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算人均收入,現在的中國已是乾隆年間的三倍多。
財政收入達到新高,主要的支柱仍然還是商業稅,不僅是對外的貿易,而且中國統一之后,中國的內需量也極大擴大,因此國內的商業量也在迅速擴大,也是財政收入的進一步增漲的主要原因。、另外,全國統一之后,國土面積也進一步擴大,而且南方的社會經濟也有了極大的恢復,歲賦的來源也進一步擴大,這也是財政收入増漲的重要原因。
而在過去一年時間里,雖然中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并且又收服蒙古,但總體來說,戰爭的規模已經大大降低了,因此盡量各地恢復社會生產也需要大量資全,但全國的支出也減少了許多,今年的財政盈達到了九千二百三十七萬銀幣,國庫的收入也進一步増加。
其實中華帝國雖然年年征戰,但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沒有明顯的降低,完全都是因為中華帝國的財政收入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帝國能夠戰勝清廷,軍事是一方面,而財力也是另一個重點原因。
而且隨著中國與歐州國家加強了聯系,并且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開避了通行歐州的新貿易航線,對外的經濟貿易還有擴大的佘地;而在國內完成了全國統一之后,全國各地都恢復了穩定,社會生產也走向正軌之后,歲賦來源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因此帝國的財政收入仍然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