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宦海風月 第八十章惡心你們
其實孟覺曉還想過搞現代的那一套,某某領導人走下基層,慰問孤寡之類的。不過想想那么做太假便做了罷,還是安心在家里休息吧。這年月也沒有當官的搞那套,太另類不是好事。民間疾苦這個東西,不是過年過節去慰問一下就能解決的,對百姓而言那叫杯水車薪,對官員來說本質是沽名釣譽。在另外一個世界,孟覺曉聽鄙視電視某某領導人慰問孤寡老人之類的新聞,每次看見這樣的新聞都是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然后立刻換臺。
搞那么多虛的,還不如給下屬和百姓來點實惠的,還不如在如何發展地方經濟上下點功夫。現實是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作為管理國家的官員階層,但多數人都沒有發展地方經濟這個概念。官本位的思維造成了這么一個現象,政府推出某一個政策,不是從確實為百姓謀福利的角度出發,而是首先從官員自身的發展來看待問題的本身。
孟覺曉的思維方式很簡單,立足與地方百姓豐衣足食的同時,本人還要升官發財,日子過的還要滋潤一點,累死累活的就不合算了。
張威回到京城已經是農歷八月下旬,前后在河間府潛伏了近十天,張威的所見所聞都是以前完全沒有見過的。河間府發生的這些事情,張威一直很想問一問孟覺曉,他的腦子是怎么想的?北地貿易司這個機構牽扯太多利益,正面去撼動固然見效快,但是也會把滿朝文武的怨氣都吸引過去。
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孟覺曉疏浚運河修建大市場的好處了,一旦大市場建成了,傳統的南北貿易模式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以前中原的商隊都是直接到遼境或者更遠的地方,現在則完全可以把貨送到河間府賣掉就回頭。這么做看上去固然利潤會少一些,但知道底細的人都明白,北地貿易司這個機構收稅的主要對象是沒有背景的商隊。還有一個問題,當初兩國簽署的貿易協定里頭有一條,遼國人到中原來做買賣,所有北運的貨物只需要交一次稅。至于交給誰他們不管,只要交給地方政府就行了。有了這一條,一旦河間府的大市場建成了,原來一些商隊需要深入遼境,現在只需要采取南北合作的方式,在河間府把貨賣出去,又遼國方面派人來接貨。也就是說,傳統的商隊貿易方式,在河間府大市場的沖擊下,必將大大的減少。商人在河間府的地盤上做買賣,收稅是名正言順的。
回到京城的張威,顧不上一路風塵,直接進宮求見德裕皇帝。
德裕皇帝在第一時間接見了張威,君臣二人吃了午飯開始一直談到天黑,張威才從皇宮里出來。走出皇宮的張威,神態看上去有點疲憊,但是顯得很興奮。在此之前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陛下對于孟覺曉給予了很高的寄望。
張威并不知道,在此之前皇帝同志是打算必要的時候把孟覺曉當一枚棄子來處理的,但是隨著河間府事態的發展,收到河間府來的幾十箱黃金后,一系列的事情讓德裕皇帝認為即便是換一個最能干的大臣去也不能比孟覺曉做的更好時。但是德裕皇帝還不放心,所以派吳猛去了,吳猛回來后為孟覺曉說好話說的在皇帝看來有點過頭了,便接著孟覺曉被彈劾的機會,派出了張威。
如果要挑三個德裕皇帝最信任的臣子出來,應該是吳猛、周致玄、張威這么一個次序。周致玄在孟覺曉上任之后,從來沒有為他說過一句好話。這是無疑是陛下希望看見的態度。
書房里的德裕皇帝現在是面帶著淡淡的微笑,一種發自內心的滿意的微笑。孟覺曉在河間府搞的那些事情,換在別的地方,皇帝搞不好要說“標新立異”或者“嘩眾取寵”一類的話,但是放在河間府,意思就完全不對了。
原因很簡單,孟覺曉這些作為,如果是放在看穿了河間府是一個巨大利益和危機并存的前提下,孟覺曉這些作為,只能用老辣來形容。只要運河疏通了,碼頭市場修起來,可見想見未來河間府在南北貿易上的地位。這種不花公家一分錢,又修路又修城,現在還要修運河,還能徹底的解決了流民的危機的手段,不是一個天才能想的出來么?
想到孟覺曉在作詞時放的狂言,“這個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德裕皇帝笑的更舒心了,背著手慢慢的走出書房,沿著后花園的小徑,邊走邊回味著剛才于張威談話的每一個細節。逛一個集市看見個買鞋的大嫂,都能想到這是一個官民兩便的契機。這小子的腦袋是怎么生的?科舉那么厲害也就算了,治理地方還這么生猛,這讓天下的讀書人情何以堪?
“哈哈哈哈!”德裕皇帝想到這個年輕人在自己面前的樣子,不禁仰天大笑。
斜風、細雨、蓑衣,從河間府到武強段運河上到處可見一身蓑衣在運河里忙碌的百姓。秋雨雖寒,但是也擋不住百姓干活的熱情。工地上號子震天,獨輪車車輪滾滾。
武強縣令高進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的,站在工地邊的一個工棚下。這次修繕運河,告示一出一天十文錢還管吃的,干一天算一天,百姓豈有不踴躍報名者?要知道以前這種工都算在徭役里頭,還得自己帶吃的上工地。現在干一個月下來能有三百文進賬,還省下了口糧。這筆賬在樸實的百姓心里,實在太好算不過了。
高進此刻的腦海里浮現的是中秋那一日拜見知府大人的情景,那日高進準備了五千貫的紅包準備送上門去。不想孟覺曉連門都沒讓進,直接讓人傳話:“過節放假,就想好好休息,有什么公事等中秋過了再說。”言下之意,“你我之間沒什么私交可言,就不談了。”高進當時還有點不死心,看看門口貼著的“今年過節不收禮”,再看看一連串本地的官吏和商人都被打了回票,高進只好死了心。
沒能見著大人把禮送上,高進心里害怕啊。怕什么呢?在這之前,他可是一直在觀望的,所以沒有去拜見孟覺曉。現在大局已定,高進擔心孟覺曉跟他秋后算賬了。上官要想找下屬的茬,那也太輕松了。
就為這個,高進一直在河間府呆到過節后,孟覺曉正式上班了,打著公事的旗號上門,總算是在會客室里見了孟覺曉,還不是單獨見面,而是孟覺曉把從河間府到武強這一段的另外一個縣令鐘曉也叫來了。然后在場的還有同知、通判等一干州府官員,大家開了個會,談的是運河疏浚工程。
最后的決定是高進負責召集三千百姓,疏浚武強縣境內的運河段和聯通交河的工程。河間府從流民中挑選了五千人出來給高進指揮,物資和費用由河間府下撥錢款解決。按說這個結果對于高進而言不算苛刻,似乎孟覺曉沒有找他算過去墻頭草的那筆帳。
可越是這樣,高進心里越害怕。孟覺曉是給了期限的。九月初必須正是開工,臘月十五之前必須完工。孟覺曉還強調,任何人敢在工程上動手腳,被抓到了一律嚴懲。不能按期保證質量的完工,武強縣就等著挨收拾吧。會議之后,高進提出私下與孟覺曉談一談的要求,孟覺曉也答應了。單獨在書房里的時候,高進拿出了紅包,結果當時孟覺曉臉色就變了,冷冷的蹦出一個“滾”字,高進抱頭鼠竄。
這么大一個工程,上面硬壓下來又不能不接,接了上面以后找毛病的機會就更多了。所以高進才害怕,開工已經三天了,他每天都呆在工地上。這天又下起了小雨,涼颼颼的對那些干活的百姓而言不算什么?對于高進而言,這樣的天氣他更愿意呆在家里,在后院的亭子里看著斜風細雨,圍著紅泥爐子品茶。而不是像現在,在細雨之中吹著瑟瑟秋風,心里還在擔心著哪里出點啥事情被上面抓了把柄。
后來發生的事情讓高進忐忑的心懸的更高了,孟覺曉好像完全忘記了之前高進的不敬,一次性下撥了十萬貫給武強縣,雖然派了幾個賬房下來管賬,但這是堂堂正正的。武強縣所需款項只要是有正當的理由,一律沒有卡脖子的時候。只是州府派下來的官員,在購買來的物資質量檢查上非常嚴格,這也是應該的,算不上打擊報復。
天底下哪有這么好才官?明明之前武強對孟覺曉算是不敬了,上任兩個月也不去拜訪。你眼睛里還有沒有領導?就按照這個思維,高進認為孟覺曉一直在憋著壞,等著自己出毛病,好來個一擊致命。要不然的話,肯定私下接見自己時收下紅包表示原諒了。
高進心里異常的糾結,只好天天呆工地上盯著,確保不出任何意外,不給孟覺曉借公事行打擊報復之舉。
其實高進完全想錯了,孟覺曉在怎么能耐骨子里還是個官場新鳥。所謂高進擔心的下屬的不敬,孟覺曉還真沒往心里去。只要高進把吩咐下去的事情做好了,孟覺曉才沒那個功夫跟他生氣。
這會孟覺曉正在書房里發火呢,不為別的,就為戶部下撥的救濟錢款,公文上說的是朝廷下撥一萬貫,可是到孟覺曉手里時只有六千貫了。這個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過程是這樣啊。首先戶部倉庫里出來的是一萬貫,尚書大人高風亮節,救濟款嘛大家都客氣一點。于是與兩個侍郎大人商議之后,規矩不能壞了,拿出一千貫來,兩位侍郎各取三百貫,大頭歸尚書大人。不要小看這三百貫,這可是尚書大人一個月的俸祿。京城米價雖高,一斗米也不過就是二百文。
尚書和侍郎們客氣,下面的郎官主事們可不客氣,按慣例雁過拔毛,九千貫錢方方面面的都伸一下手,于是錢送到了大名府那里,就剩下七千貫了。巡撫孟蜀一看這架勢,不冷不熱的吩咐了一句,“河間府等著錢救濟流民呢,大家別太過分了。”于是,過了一道手后,大名府這邊的各方面都比較客氣,錢送到河間府就剩下六成了。
孟覺曉哪曉得這些啊,錢師爺來匯報說戶部下撥的一萬貫到了,孟覺曉還聽開心,因為上面說陛下點頭是三萬貫。有這三萬貫,孟覺曉手頭不是寬松一些么?結果一看第一批撥款來遲一點也就算了,居然到手的只有六成,當即就拍了桌子。
“mlgbd,一群貪官污吏,連老百姓的救命錢也要伸手。”孟覺曉很沒風度的罵了一句,錢師爺在邊上苦笑道:“大人,這還是好的,一般這種錢到地方上,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這不是還有六成么?”
“看來本府還得感謝他們?”孟覺曉連連冷笑,心里也清楚錢師爺說的是事實。想到自己來的那個年代,大地震的捐款地方官都能拿去買豪車,物資也敢忘家里的小賣店搬。老百姓的死活,在一些人的眼里還真不算什么。
“這是多少年來的規矩了,天下哪一個州府不也是一樣?錢到了縣里,那更是少的可憐。”錢師爺嘆息一聲,很多事情一兩個人能改變的。
孟覺曉怒道:“別人怎么搞我不管,河間府不行。回頭得擬個章程出來,疏浚運河這個工程,所有款項必須賬目透明清楚,只要有人膽敢動這個錢,查出來一律往死里整。”
“大人,御下之道,還是要張弛有道。任你官清似水,奈何吏滑如油。下面的人有的是辦法應對,讓他們不伸手是不可能的,只能盡量的控制。”錢師爺非常含蓄的勸了一句,孟覺曉聽著心里其實很清楚,這是制度的問題,也是人性的問題。
不管怎么說,孟覺曉也沒打算就這樣算了。
“上次會議上,本府已經三令五申了,回頭讓孫先生那邊盯緊一點,發現有疑問的就查。”
錢師爺聽了還想勸,孟覺曉飛快的擺手道:“不用勸我了,就這么定了。”
錢師爺嘆息著離開,孟覺曉拿起紙筆來,刷刷的開始寫奏章。奏章的內容很簡單,孟覺曉決定裝傻,明知道層層卡油是潛規則,還是在奏折上據實上奏,朝廷下撥的第一批救濟款到了,賬上是一萬貫,可是到了河間府只有六千貫,孟覺曉問皇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該到手的錢少了四成,孟覺曉心想不能拿上面的老爺們怎么樣,惡心惡心你們也是好的。
這樣一份奏折快馬送到京城,德裕皇帝看過后真是哭笑不得。內閣議政的時候,當著內閣大臣們的面,德裕皇帝拿出孟覺曉的奏折說:“這個孟覺曉,就知道找朕的麻煩。”
這奏折一干內閣大臣都看過,“病愈”歸來的茅調元立刻一陣劇烈咳嗽,好像是舊病復發的意思。戶部尚書沈應龍當即哼了一聲,低著頭不說話。很明顯孟覺曉這么干在他看來有點不上道,歷來的規矩都是這樣,多少年來大家都這么干。按說這樣的奏折,陛下不該拿出來商議,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這種事情,皇帝的處理方式都是把奏折打回去,批三個字“知道了”,然后再無下文。
被禁足了一段時間后,剛剛回來繼續參與朝政的楚王則鐵青著臉,低著頭不說話,捏緊的拳頭上青筋綻露。孟覺曉這么干,有打楚王臉的嫌疑。戶部和工部,都在他的監管范圍內。難得有機會參與旁聽的齊王李雍,則是一臉的正色,端正的坐著,連忙看不出任何表情變化。李雍在朝議的時候是沒有發言權的,除非皇帝開口問。
其他人嘛,自然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做沒發生這回事情。左右孟覺曉這份奏折,不會給其他人帶來麻煩。要算賬,最后還是落到戶部和楚王的頭上。
茅調元咳嗽裝病,是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這無疑是老奸巨猾的舉動。原因很簡單,茅調元看穿了皇帝的用心。德裕皇帝拿出這個東西來大家說事,不就是想敲打敲打有資格議政的這幫臣子們么?這里頭說話最有分量的茅調元,自然不能輕易表態,否則就沒有了回旋的余地。德裕皇帝現在是一種貓耍老鼠的心態,茅調元自然不會接招。皇帝老子也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不是?
比起茅調元,楚王李文和戶部尚書沈應龍的表現就差出一個層次來了。盡管這兩位也沒吭聲,但是一個冷哼,一個表情出賣了內心。
德裕皇帝的目光掃了一圈后,在場大臣和王子的心態可謂一覽無遺。享受了一番這種居高臨下的快感后,德裕皇帝輕輕的拿起奏折道:“朕批了字,這個事情就這么算了吧。孟覺曉自籌資金疏浚運河,工部是不是選派一些人手下去幫忙?”
茅調元這個時候不咳嗽了,笑著接過話道:“陛下圣明!”
君臣之間這兩個回合的交鋒,可謂各藏心思,頗值得玩味。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