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宰執天下 第38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
“入城了?!”
“到宣德門外了?!”
隔了一重院落,蔡確和曾布同時大驚起身。
“氣勢洶洶啊。”蔡確輕輕敲著桌子,韓岡一點緩和余地都不留,看著就像是告御狀的樣子。看來對之前王安石阻其入朝而積怒于心,翁婿之間的情分估計也不剩多少了。
“兵貴出奇,這是用兵用慣了。”曾布驚訝過后,卻安安穩穩又坐了回去,心頭更添了幾分幸災樂禍的喜意。
韓岡來得越快,就意味著他心中怒意越甚。
管城縣的知縣是誰,曾布不可能不知道,那可是開封府的知縣。韓岡既然經過管城,有些事也不會不知道。
韓岡曾經舉薦過的官員幾乎都不在朝中,但新黨在地方上的優勢不比朝中稍差。韓岡身上找不出事,他提拔的那些官員卻不可能干干凈凈像張白紙。只要他們定了罪,韓岡身為舉薦之人,也難辭其咎。
新黨選擇的著眼點是好,可惜卻是將最后的一點情面給扯破了。
就像是當年富弼使遼,所攜國書被偷換。富弼回頭找宰相呂夷簡的麻煩,其岳父晏殊還幫呂夷簡說話。這場面,容不得富弼不罵晏殊奸邪。
不管這是王安石指使,還是下面的人自行其是,不管皇后最后究竟是支持韓岡,還是支持王安石,韓岡與新黨的關系已經徹底的破裂。
真的有樂子看了。
西府得到消息不比東府更遲,當石得一趕去迎接韓岡的時候,他得到了通報。
“想不到韓玉昆也有怕事的時候。”
薛向不以為然:“韓玉昆的性子,怎么可能會怕事?過往招惹得是非還少了嗎?要真的怕事就不會這么氣勢洶洶吧。”
“是怕……他是怕麻煩。”
章惇很明白韓岡這并不是怕,而是謹慎,不露任何把柄與人。尤其是現在,可能要與王安石決裂的時刻,接受開封軍民的歡呼,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誰會贏?”薛向問道。
章惇反問:“怎么才能治韓玉昆的罪?”
薛向沉吟著,最后搖搖頭,只有一個字:“……難。”
想要論韓岡以罪,皇后那一關就過不了。如果想跳過皇后,就必須通稟皇帝才行。
只是想要在天子面前攻擊韓岡,與遼國的大戰就隱藏不了,誰敢出來向天子揭破他被蒙蔽已久的事實。被責罰還好點,要是天子氣出個意外來,誰也承擔不起后果,即便皇后也yiyàng。
除非想要同歸于盡,否則……不,同歸于盡都做不到,誰戳破誰倒霉。
中風癱了的人,不可能再恢復,大權依然會在皇后手中。縱使帝后反目,也不可能再有能替代皇后的人選。
章惇嘆著:“已經打成死結,解不開了。”
現在還能高興的,那就是那些牽扯不多、隨大流的人了。
時隔多日,韓岡再次踏入崇政殿。
布置、陳設都沒有什么變化,就是殿中服侍的宦官也什么沒大變化。
希望家里也yiyàng呢。韓岡想著。
就在殿中央,向皇后行禮參拜,他心中還擔心著家中的情況。
之前韓岡已經先行派人回家打過招呼了。不讓王旖他們出來迎接,這也是免了麻煩。
只是他選擇繞過那些閑人,就不知道家里面會不會不高興。確切的說是王旖,終究是父女至親,出嫁從夫這一點,不可能做得徹徹底底。
簾后傳來熟悉的聲音:“樞密在河東可是辛苦了,看著比啟程前要清減了許多。”
“為君分憂,乃臣子分內事,不敢稱苦。賤軀略減,也只是返京行路的緣故。”韓岡欠了欠身:“臣遠去河東,不知天子、殿下和太子近況如何,心中著實掛念。”
“多虧了樞密在河東將北虜趕走,京城才得安穩,官家也能安心養病。雖說還是只能動下手指,可精神還好……吾也還好。”皇后很輕聲的將最后一句帶了過去,又道:“只是沒有樞密在京,六哥那邊始終讓人放心不下。”
“難道太子有恙?!”
“沒有!沒有。只是六哥胎里不足,有樞密在京,官家和吾才能放心……樞密回來就好。前日收到了樞密的奏表,計算行程,今天便遣了王中正出西城去迎樞密,不想竟給錯過了。”
“近日京畿多雨,過管城后官道失修,泥濘難行,臣恐耽擱了行程,故而繞道京南。”
“原來如此。聽說樞密得勝回京,京城士民沒有不開心的,全都去了西城。樞密改從南門走,錯過了機會,實在是可惜了。也是官家的病,不然就能讓樞密在大慶殿前夸功耀武,也能祭告太廟了。”
自離開管城之后,韓岡一行便向南繞了一個大圈子,從開封城西北處,繞到了京城南面。并不是韓岡所說的道路泥濘,只是為了避免太過張揚,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只是這樣一來,正如皇后所說,韓岡就錯過了一次夸功耀武的經歷,而且是又一次。
韓岡經歷的戰爭次數也不少了,大捷一個接著一個。可是他從來沒有經歷過封壇拜將,夸功耀武的光榮時刻。河湟、交趾時倒也罷了,他并非主帥,不便搶風頭。可兩任河東,軍功赫赫,但回京時卻都不得不偃旗息鼓。雖為時勢使然,卻也讓人感覺都像是冥冥之中有了定數一般。
韓岡自己其實并不覺得這是一個損失。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說是無所依據,在朝堂上看來終究是是鉆了沒有先例的空子。韓岡不打算惹起朝堂上一眾官僚的反感,本來有理的地方也變得無理了。他有自知之明,從法理上他的做法無懈可擊,可終究有違常例,若是回京時還大張聲勢,就免不了給人以得勢便張狂的感覺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異于眾,眾必非之,為面子問題惹來不必要的敵人那就太蠢了。何況太鬧騰了也不好。韓岡來就不怎么好熱鬧,鬧哄哄的一團反而讓他厭煩。
不過皇后現在的態度讓韓岡心中有些疑惑,不知是不是試探,所以他收斂了詞鋒:“臣承天子不棄,御筆親點。跨馬游街,飲宴瓊林。有此殊榮,不比大慶殿前夸功耀武差了。”
向皇后連點頭:“樞密說得是。”
幾句寒暄之后,崇政殿中忽而陷入了沉默。
韓岡在這個場合不適合主動開口。皇后不挑起話題,他就只能靜靜的等著。
許久,皇后方又重開口,“樞密此番回京,王平章很是不樂意。說河東尚為未靖,遼人賊心未死,需要樞密留在河東。”
“若說為了河東北疆的平安,王平章之言或許不錯。可宣撫、置制二職,本是因事而設,無事則當罷。置制使,一路軍事總于一人之手,而宣撫使更是軍政兼理,此二職若久任,時日久長,便是一藩鎮。要是從此成了定例,終有重蹈故唐覆轍的一天。既然和議已定,臣心中計議還是當早歸為上,以免為后人責難。”
“樞密果然是謀國之臣。有樞密在,乃國家之幸。”
“臣愧不敢當。”
韓岡自謙了兩句,直到皇后又開口詢問,“樞密兩任河東。河東內情,朝中沒有勝過樞密的。如今河東受了兵災,百姓流離失所,財物更是被劫掠一空。在樞密看來,朝廷該如何做?”
“三五年內,河東軍政當以休養生息為重,只要有人有土,治理得當,元氣很快就會恢復過來。河東雖遭兵亂,損失也不過是代州、忻州和太原府的一半,并無大礙。”
“寨防呢?”
“河東邊防,近年內不必擔心。遼人心在東方,無暇西顧。正好有時間可以用來修補寨墻。”
“樞密說的是遼人攻打高麗吧。多虧了樞密的一番話,要不然北虜也不會轉去攻打高麗。”京城中早就在傳言,高麗被遼國攻打,其實就是韓岡對張孝杰說的那番話,宮里面的皇后也深信不疑:“這一回遼人攻高麗,樞密如何看?救還是不救?高麗的使節已經到了明州。”
明州寧波是近年來宋麗兩國之間使臣往來的主要港口,登州港因為太過靠近遼國,雖然海程最短,但還是被放棄了。之前的偽使臣出現在登州,登州知州之所以會起疑心,正是因為這個理由。
韓岡斟詞酌句:“臣對高麗內情不明,本不當多言。但備位樞府,又不得不言。高麗與我大宋遠隔重洋,與遼人卻近在咫尺,即便想要救援,也非是須臾間事。必須要先做好援救高麗的準備。高麗若亡,一切休提。若高麗不亡,大宋當可居中調解。”
“調解?”這些天來,宰輔們都在說暗助,可從來沒說過要調解的。
“遼國攻高麗的目的何在,只要想一想明白了。”
“是什么?”皇后立刻問。
“無外乎威信二字。與我皇宋一戰,遼師損兵折將、喪師棄土,耶律乙辛由此在國中聲望大跌,而耶律乙辛要重樹威信,則又無外乎財帛子女。”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