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天下  >>  目錄 >> 第三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第三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小說天下 | 高月 | 天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天下 第三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親王坐鎮地方一直便是歷朝歷代統治者考慮的一件大事,盡管它能有效地控制地方,防止有異心的臣下作亂,能維護統治家族對國家的占有,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

周朝的分封導致了數百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漢初分封出現七王之亂,后世的統治者無不吸取教訓,盡量避免分封之事再出現,一直到明初朱元璋的分封,很快便又出現了靖難之爭。

對于唐朝,分封之事也是時有時無,唐初時太宗李世民曾經封親王到過地方,但時間很短暫,到了中唐,安史之亂爆發后,李隆基西逃巴蜀,他隨即將幾個兒子分封去地方掌軍,很快便出現了永王之亂,盡管唐肅宗鎮壓了親王們做亂,但安史之亂留下來的藩鎮割據卻一直影響百年,最終導致唐朝滅亡。

這次李隆基將親王坐鎮地方,也是一種變相的分封,由楊國忠提議,盡管楊國忠的本意是想制衡皇太孫的權力,但這個提案卻沒有遭到其他重臣(包括李林甫在內)的反對,李隆基也采納了,這實在是因為眾人都看到了危機的嚴重程度,內地空虛無兵,兵力都集中在了邊疆重鎮,由節度使獨攬大權,安祿山、哥舒翰、李慶安、安思順、高仙芝等等,一旦他們中的某人心懷異心,舉兵造反,便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其中又以安祿山和哥舒翰首當其沖,他們的兵力離關中太近,但直接奪取兩人的兵權,似乎又有點不妥,李隆基便采用了比較溫和的方式,對于比較信任的安祿山,他沒有派親王坐鎮河北,只是加強了監軍的權力,又封榮王李琬為河東節度使,作為緩沖帶。

最近他又比較寵愛武賢儀,便封武賢儀所生的小兒子西涼王李璇為隴右節度副使,協助哥舒翰領兵,又封武賢儀所生的另一個兒子汴哀王李璥為單于都護府大都護兼朔方節度副使,坐鎮九原,實際上就是監視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又統帥內附的北胡諸兵近三萬人和駐九原的兩萬軍隊,這其實已經在逐步奪取安思順的軍權了。

在各大節度使中,對朝廷威脅最小的便嶺南五府經略使,那里有兵力一萬五千人,五府經略使何履光年年跋山涉水來朝中述職,又有宦官呂太一為監軍,一直很穩定,李隆基也沒有考慮。

其次安西節度使因為地方遙遠,對關中的影響也不大,按理也可以不用派親王坐鎮,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現在李隆基最嫉恨的便是安西節度使李慶安,他甚至不惜派長子慶王去坐鎮安西。

原因很簡單,他一直思而不得的女人便是被李慶安奪走了,這對一生收集了四萬多后宮的李隆基而言,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原本他還想用李慶安來扶持孫子,但就在李慶安娶獨孤明月的那一晚,他的殺機出現了,他決心殺死李慶安,奪回獨孤明月,若不是考慮到會影響吐蕃戰役,李慶安便已死在長安了。

現在吐蕃戰役結束,李隆基便決定動手,他要用長子李琮取代李慶安,統領安西二十萬大軍。

但有一點他卻沒有想到,他的長子李琮壓根就不愿意去安西,而且貪圖享樂,整天沉溺于美食和女人之中。

幾個月前,慶王送來一封信,說他現在坐鎮沙州,這一點李隆基沒有什么疑義,而且還感到欣慰,李慶安發動西線的安西戰役就是從沙州出發,這說明長子也參與了這場戰役。

戰役剛剛結束,他便迫不及待地給長子寫了一封密旨,他也知道僅靠長子一人還比較危險,便又給安西節度副使封常清也寫了一封密旨,兩封密旨一前一后送走,李隆基便開始夢等明月出天山的那一天到來。

。。。。。。。。。沙州也就是今天的敦煌,但在唐朝它所管轄的范圍要大得多,包括現在疆省的羅布泊,也是在它的管轄范圍內,唐朝的敦煌也遠比后世繁華,絲綢之路從玉門關分道,一路北上走北庭去碎葉,另一路則取道敦煌走南線去龜茲或者于闐,那時的羅布泊還是一片茫茫無際的大海,叫做蒲昌海,大漠內綠洲處處,生活著不少居民,不像今天是千里無人區,綠洲對商人們也十分便利。

敦煌在當時便是著名的貿易中轉站,商業繁盛,人口眾多,氣候也遠比后世溫暖濕潤,正因為這樣,李琮在敦煌生活得非常適宜,在行宮中醉生夢死,無人管他,又有五千軍隊保護他的安全,無馬匪之憂,在宮呆悶了,便上街散散心,或者騎馬去四周踏青,非常自由,左右有大群軍隊護衛,威風凜凜,街上的民眾見到他,無不拱手作揖,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尊榮之心,哪里像長安,盡管他是堂堂的親王之首,卻沒有人理睬他,還要整天提心吊膽,怕父皇知道他荒唐,這里山高皇帝遠,他終于感受到了自由的舒暢,李琮第一次不再抱怨將他發放至安西,如果有可能,他還想長期呆下去。

但今天,他的夢想似乎要破滅了,中午時分,慶王的行宮外,一名遠道而來年輕的宦官和十幾名宮廷侍衛緩緩停下了,宦官對行宮的守衛道:“速去稟報慶王殿下,圣上有手諭到!”

守衛不敢怠慢,連忙奔去向李琮稟報,李琮剛剛吃完午飯,正抱著兩個美人取樂,等一會兒他要午休了,父皇忽然有手諭到來令他一怔,他心情忐忑地迎出了宮門,見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宦官,他從來沒有見過,年輕宦官上前跪下施禮,“大明宮麟德殿中官馮三凡叩見慶王殿下!”

“馮公公免禮!”

李琮有些疑惑地上下打量這名宦官,他真的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這名叫馮三凡仿佛知道他的疑惑,便笑著解釋道:“稟報殿下,卑奴原來在太極宮,因為調走一批宦官去東宮,人手不夠,便把我調來大明宮,我是陪夏公公一同來敦煌,他老人家不服西域水土,病倒在張掖,所以便派遣我來給送圣上手諭。”

“原來是這樣!”

李琮這才恍然大悟,難怪沒見過,原來是從太極宮調去的,夏公公他知道,夏陽文,麟德殿的大宦官。

他不再懷疑,接過了手諭,手諭其實也是圣旨,因為它既不是中書省下發的黃麻外制圣旨,也不是翰林下發的白麻內制圣旨,而是李隆基自己寫了下發的旨意,也可以稱密旨,從制度上說,這種圣旨是沒有什么法律效應,只是皇帝意愿的一種表示。

李琮見是這種圣旨,他更嚇了一跳,也不敢打開,慌忙把圣旨收了,對馮三凡道:“馮公公請稍候,我看完再給你答復。”

李琮匆匆回到房內,打開了父皇給他的密旨,不由呆住了,父皇竟是命他去巡查河中風俗人情,讓他掌控河中,并暗查李慶安有沒有私建軍隊的嫌疑,李琮心中不由暗暗叫苦,去一趟河中那可不是上街溜一圈就回來了,行程萬里,那可是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父皇卻一拍腦門便想到了,他剛剛才習慣了敦煌,這又要讓他起程,不是要他的小命嗎?

但他又不敢不從,只得命人去把幕僚閻凱請來,片刻,閻凱快步走進了他的房內,躬身施禮笑道:“殿下,聽說圣上有旨意到來?”

“不是好事啊!”

李琮嘆了口氣,把父皇的密旨遞給了他,閻凱看了一遍,眉頭一皺道:“怎么會是去河中地區?”

“是啊!我父皇頭腦一熱就寫下幾個字,他是毫不費力,可我去河中,那是可要越過千山萬水,他怎么不替我想想?監軍的事情要我去做,他應該讓邊令誠去做才對!”

李琮心中微微對父皇有了一絲怨恨,語氣中也不太有敬意了,閻凱沉思了片刻便笑道:“殿下,卑職倒認為這不是壞事,而是件天大好事!”

‘天大的好事?’

李琮更加疑惑了,“此話怎講?”

“正如殿下所說,這明明是監軍的事情,怎么讓殿下去,可如果我們仔細讀其中的含義,這里面有四個字值得殿下揣摩,‘掌控河中’,這是何意呢?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是要讓殿下去河中建國。”

“什么?”李琮大吃一驚,騰地站了起來,臉上肥肉直顫,結結巴巴問道:“先生這是什么意思,讓我去河中建國?”

“殿下別急,坐下來聽我慢慢分析。”

閻凱笑著請李琮坐下,這才不緊不慢道:“河中不同中原可以設州縣太守管轄,它地域太遙遠,朝廷有什么文書,往來一趟也要大半年,而且那里是粟特人聚居地,我唐王朝既然已經用軍隊奪取此地,那么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作為宗主國管理,那樣遲早還是會被大食搶走,所以辦法要么軍管,要么建國,長期軍管會造成事實上的讀力,圣上必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建國才是最佳的方案,當然不是讓粟特人建國,而是讓漢人建國,那么國王是誰?殿下以為會是李慶安嗎?”

“怎么可能是他,這是我李氏江山,他雖是郡王,卻和宗室毫無關系,要建國也應由親王來出任國王。”

李琮已經動心了,閻凱的分析點中了李琮的要害,十幾年來,他夢寐以求能登基為帝,但大唐帝王之位最終和他無緣,他父皇寧愿讓長孫來登位,也不愿意讓他這個長子入主東宮,他已經心灰意冷了,他知道自己已和帝位無緣,但現在他眼前忽然打開了一扇窗戶,去河中登基建國,當然不是皇帝,可就算是國王,又和皇帝有什么區別?

李琮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了,父皇萬歲啊!他強烈克制住自己內心的激動,顫抖著聲音問道:“先生,我現在該怎么辦?”

“當然是要去河中,路途辛苦一點,但想到能登基為帝,這點苦我想殿下也忍受。”

“好!就聽先生的,我這就準備動身,若我能登基為帝,我一定封先生為相國。”

“多謝殿下,不!多謝陛下!”

閻凱改了稱呼,聽得李琮心花怒放,他站起身道:“現在我就給父皇寫一封信,表明我的態度。”

閻凱微微一笑道:“殿下,這封信不妨由我來寫,寫完后,殿下審讀,再加蓋寶印。”

李琮的頭暈暈乎乎,哪里寫得出信來,既然閻凱主動請纓,那最好不過,他毫不懷疑,便笑道:“好吧!就由你來寫,寫完給我看,把信送走咱們就動身。”

當然下午,李琮的回信便送回了長安,他隨即動身西行,這也是李隆基的真實旨意中命令,不準他坐鎮敦煌,命他返回安西,他的五千護衛軍自然也要跟隨離開敦煌,不過,其中的兩千護衛軍并沒有回安西,而是控制住了安西通往河西的天險要道,星星峽。

。。。。。。。。和慶王的高效率相比,另一封密旨則慢了很多,原因是封常清已經不在龜茲了,被調到銀城負責安置吐蕃牧民,李慶安要令吐蕃人為奴為記,他卻不忍,那么安置這些吐蕃人自然就是他封常清的事情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封常清已經‘轉業’了,從帶兵打仗變成了文職官員,帶領一群文官整天忙碌于安置這些離開故土的特殊移民,封常清也沒有什么怨言,大食戰俘被換成了糧食,而漢人又不大愿意來銀城開礦,那這些吐蕃牧民便是最好的勞力,而且李慶安也答應了,開五年礦,放他們回薩毗澤盆地繼續為牧民。

正是有了這個承諾,使背井離鄉的六萬吐蕃牧民和戰俘終于看到了一線希望,他們被封常清帶到遙遠的銀城,開始了新的礦工生涯。

一連幾個月,封常清一直在銀城忙碌不停,這批吐蕃人絕大部分都是平民,婦孺老幼都有,因此不能再像大食戰俘那樣管理,李慶安便授權封常清在這里建立銀州,封常清便兼任銀州都督,在銀城內拆除原來破爛的房子,修建新屋、建造官衙、編造戶籍、運送糧食、開辦學堂、藥店,建立商鋪等等,這些都是封常清的強項,這樣一來,封常清實際上便做了太守的事情。

這天清晨,李隆基的密旨經過萬里跋涉,終于送到了封常清的手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天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