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  目錄 >> 402 首先排除一個正確答案

402 首先排除一個正確答案

作者:肥美的韭菜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肥美的韭菜 |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402 首先排除一個正確答案

在搞定了《焦耳》的模板后,許秋開始撰寫文章。

這篇約稿文章說是綜述,但嚴格來講,格式是“Perspective”,直譯過來就是“觀點”,側重于提出觀點,進行前景展望。

和之前許秋寫的那篇非富勒烯“Review”文章有所不同,“Review”直譯過來是“綜述、評論”,側重于總結前人做的工作,進行高度的概括,總結和提煉。

也確實,現階段一篇“觀點”比一篇“綜述、評論”更有意義。

因為現在是處于ITIC類型非富勒烯細分領域的萌芽階段,科研成果并不多,需要一個先行者站出來給同行們進行指引前方的道路,而非簡單的總結過去的工作。

這個先行者自然就是許秋,而且他也當之無愧。

在現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沒有人比許秋更懂ITIC了,他就是真的懂王。

當然,在實際撰寫的時候,“觀點”和“綜述、評論”兩種格式綜述的內容,其實有很大的重疊部分。

比如“觀點”文章,肯定也是要對之前的工作進行總結,不然總不能不講過去的工作,干巴巴的只講展望吧,那明顯也不合適,就如同空中樓閣一般。

因此,許秋打算還是按照之前寫“綜述、評論”綜述的思路寫“觀點”文章,先進行總結,后展望一波。

到時候把展望的內容寫豐富一些就是了,給同行們好好指一指路。

一方面,總結的部分,許秋打算按照并列的形式撰寫。

首先是ITIC的起源,也就是如何從學姐的IDTICIN分子發展成為ITIC。

這就需要描繪一下心路歷程了,但許秋并沒有對應的心路歷程,于是打算現編一個。

其實,做科研很多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就是突然想到了某個想法,然后去試了試,結果試成功了,一篇文章到手。

科研這東西,不論是材料性能的改變、還是某項物理、化學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人們主觀的想法并不重要。

但誰讓人們就是愿意聽故事呢,哪怕是“馬后炮”,也還是得編一個。

之后的幾項內容分別是:

對ITIC這類ADA非富勒烯分子的D單元進行改進,包括改變D單元共軛長度的FNIC,改變D單元側鏈的IDIC等,主要是許秋和鄔勝男的工作;

對A單元的改進,包括IT4F、ITDM等,主要是許秋的工作;

分子結構從ADA到AπDπA,包括IEICO體系,主要是陳婉清的工作;

寬帶隙、中等帶隙給體材料的合成,從FTAZ到H22再到H43,從PBDBT到J1再到J2,主要是韓嘉瑩的工作;

三元共混體系,主要是莫文琳的工作。

全小分子體系,主要是龔遠江的工作。

此外,還有其他課題組發表的、不成體系的工作,許秋到時候也會把它們放在綜述文章中,但是不會說的太詳細。

另一方面,展望的部分,許秋打算按照之前“百篇文章”計劃進行撰寫。

也就是把給體、受體以及器件的三種改良路徑列舉出來,加速這個行業的發展。

其中,半透明、疊層和在ITIC系列分子中引入氮原子,是許秋目前和不遠的將來打算進行的研究,需要考慮一下要不要寫在綜述文章中。

思索片刻,許秋決定:

半透明可以提,因為這個領域是屬于玩票性質的,類似于之前的PDI體系,許秋不打算做的太深入,所以告訴別人,給他們分點文章也無妨,反正他能喝上頭湯就好。

疊層也可以提,因為制備疊層器件的門檻比較高,且屬于公開的想法,基本上同行也都能夠想到,但有實力做出來的寥寥無幾,就算把這個想法說出來,也不怕別人去做。

最后,計劃寫入重點項目申請書中的引入氮原子的思路,許秋不打算寫進綜述文章中,因為一旦這個想法寫進去,可能很快就被其他課題組給優先做出來。

畢竟大組幾十號人火力全開的話,戰斗力還是比較強悍的。

事實上,現在許秋已經把模擬實驗室III,50的“算力”都放在了引入氮單元子上,設計了一系列的分子結構,只是合成難度還是偏高,進展緩慢,暫時還沒有拿到太好的材料。

不過,這種事情確實也急不得,慢慢來就是了。

周二中午,十一點四十分。

許秋、吳菲菲和陳婉清三個人提前吃好中飯,一起結伴來到材二401,打算參加國家獎學金答辯。

他們到達的時候,這里已經圍了好多學生。

畢竟是國獎答辯嘛,大伙們都非常積極,要是因為遲到沒趕上答辯被取消了資格,那可就悲劇了。

負責現場指引的是材料系的一位老師,高高瘦瘦的,戴著眼鏡,年齡約莫30多歲的男性。

許秋只見過他幾次面,不是很熟悉,只知道這位老師應該不是教學崗,而是文職崗。

許秋問了問旁邊的兩位學姐,陳婉清搖了搖頭,吳菲菲表示:“這位是高翔老師,材料系的一個教務,辦手續的時候偶爾會遇到他,找他加蓋材料系的公章。”

見401門口的學生越圍越多,都快把樓道給堵住了,高翔去門房要來鑰匙,開啟了旁邊402會議室的門,安排學生們進入等待。

許秋在高翔老師那邊簽到、拷貝PPT后,和兩位學姐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后掃視了一圈現場的其他人。

現在已經來了十多位同學,但除了組里兩位學姐,其余的人他一個都不認識,倒是吳菲菲和陳婉清偶爾和熟人招招著招呼。

之前收到輔導員鮑偉的通知,和許秋同一級的還有一個直博生和一個碩博連讀生。

那個碩博連讀生,許秋肯定不認識,班會的時候,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寫《自然·能源》的文章,根本沒怎么聽其他人講。

他也沒有認識新同學的打算,因為沒太大的意義,大多數同班博士生之間都不會有什么交集的。

不過,那個直博生許秋肯定能認出來,因為直博生一共有五位,除了自己其他四位他都見過面。

他突然有些好奇,的另外一位直博生會是誰呢?

首先,排除之前有過一面之緣的穆雪,她是從清北大學保研過來的直博生,總不會是她吧。

其次,排除室友孫一凡,之前和他聊過,孫一凡只有半篇Small,這樣的學術成果肯定是進不了國獎答辯的。

另外兩個便宜室友,許秋并不是很熟。

而且也沒聽說同一屆有科研非常厲害的同學,難不成這個人比我還低調?

但不管怎么說,現在用排除法,進入國家答辯的人,就只能是他們兩人之一了。

正在許秋暗自分析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道略微熟悉的妹子的聲音:“哈嘍,許秋”

他抬頭一看,居然是穆雪。

“哈嘍。”許秋點點頭,回應了一聲。

他的心里微微驚訝,這姑娘有點東西啊,清北大學的本科生跑到魔都綜合大學來直博,結果還進了新生國獎答辯。

穆雪見到許秋倒不是很驚訝,她是博士班的班長,對每個博士生同學都專門了解過,而且在收到輔導員的郵件后,第一時間就去查詢了學號對應的信息,自然知道許秋入選了答辯。

本來,穆雪簽到完想坐到許秋旁邊聊幾句的,她其實挺好奇居然還有另外一個直博生進了國獎答辯。

碩博連讀生進國獎答辯雖然難,但還是有很大機會的,而直博生和博士生PK,還能進答辯,基本都是大佬級別的人物,結識一下總沒有錯。

并且穆雪她知道自己能進國獎答辯,其實不全是她科研水平的原因。

不過,穆雪看到吳菲菲和陳婉清一左一右坐在許秋兩側,便沒有走過去,而是隨便找了個角落坐下。

十一點五十分,入選博士生國獎答辯的眾人全部到齊,高翔老師開始組織抽簽。

許秋三人抽完簽回到座位上,相互交流著。

“我是1號,”陳婉清輕嘆一聲:“哎……居然是第一個上場,有點緊張怎么辦呀?”

“放心啦,總共就三分鐘的時間,你隨便講兩句主要的工作,然后把學術成果列出來就行了。”吳菲菲安慰道:“再說了,魏老師不是在下面坐著的嘛……”

陳婉清弱弱的說道:“你不提他還好,一提他我更緊張了怎么辦。”

“唔……”吳菲菲想了想,說道:“我教你一個方法,你把下面的老師們想象成木頭樁子,然后放空自我……”

“這真的會有效嗎?”陳婉清將信將疑:“好吧,我試試。”

許秋能理解學姐這種在平常熟人面前演講不緊張,到陌生人面前就會緊張的情況,但他也幫不上什么忙,因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只能靠多練習,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

吳菲菲繼續說道:“我是6號,在中間的位置,嗯,只要許秋你不是5號就行……許秋你是多少號?”

許秋回應道:“14號,倒數第二個。”

“那就好,”吳菲菲點點頭,隨后話鋒一轉:“就是15號,有點慘啊,排在了許秋的后面。”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