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即鹿  >>  目錄 >> 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

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

作者:趙子曰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趙子曰 | 即鹿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即鹿 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

一大早,連綿的沉渾鼓聲就傳入到了莘邇的住帳。

聽了片刻,聽出這是召將士集合的鼓音。

李亮、魏述、魏咸三人,進到帳內。魏述、魏咸父子披掛鎧甲,腰帶環首刀。李亮雖仍是幘衣,腰上卻也帶了一柄劍。他圓乎乎的臉上,流露出嚴肅的神態,剛到帳中,就說道:“明公,桓營突然召聚兵士,不知是為何故?請明公未雨綢繆,預作準備。”

莘邇問道:“做什么準備?”

李亮說道:“命從騎們把馬鞍搭上,一旦有事,可以即行。”

莘邇笑道:“用不著。”

魏述說道:“明公,入桓營已有四日,住帳區外值戍的荊州兵日漸增多。我打探得知,這些荊州兵,是袁子喬借口加強保衛而遣來的。明公宿在桓營,又非戰區,哪里需要加強什么保衛?袁子喬是桓荊州的心腹。桓荊州之意,不可測也。還是作些籌備為好。”

他的表情比李亮更加嚴肅,畢竟他是莘邇的親衛首領,擔負著保護莘邇的重大責任。

魏述等身為臣屬,有他們各自的責任和擔憂,莘邇作為上位者,入桓營以今,連著幾天都與桓蒙相見暢談,亦有他自己的判斷,鎮靜地笑道:“卿等多慮了。”

甲衣震動的聲響和整齊的腳步聲,在莘邇等住帳區的不遠處,不斷地響起。

伴隨著甲衣與腳步聲的,還有帶隊軍官們不時地簡短命令。

每支部隊經過莘邇等的住帳區,皆會大喝兩聲。

喝聲此起彼伏。

李亮、魏述、魏咸越發地緊張了。

莘邇不當回事,稍微提高聲音,以壓住外頭的雜音,顧視李亮,繼續說道:“茍子,你還記得來桓營的路上,我對你說的話么?”

來的路上,兩人說的話多了,李亮問道:“明公指的是哪一句?”

“桓荊州檄我入成都,為的是索回劍閣。劍閣我豈會給他?他不外乎兩個辦法,一個文要、一個武迫。前邊三天,我東拉西扯,不給他談此事的機會;他必是等急了,故才會今日擊鼓聚兵。他今天集合士兵,不會是為了別的事,只能是企圖‘武迫’於我。”

李亮說道:“這話我記得,但是明公,既然是‘武迫’,就更不可不防啊!”

李亮的言外之意是,你堅決不肯把劍閣給桓蒙,搞得桓蒙弄起了“武迫”的陣仗,那迫來迫去的,迫到最后,會不會兩邊撕破臉皮,干脆刀兵相斗?

莘邇笑道:“我已經防了啊!”

魏述說道:“明公的意思是?”

“千里坐鎮劍閣,高螭虎屯駐秦德,羅虎鎮守葭萌,憑千里的智謀、兩虎的勇武,已然足夠保我周全了!”

魏述說道:“可是明公,唐司馬與高、羅二將軍遠在數百里外,倘若明公遇危,如何能救!”

魏述之子魏咸,雛鳳清於老鳳,比魏述聰明,已明白莘邇的話意,思索著說道:“桓荊州初平蜀中,而他的兵馬只有萬人,不足以壓制全蜀。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定不敢另起戰端,復與我定西開戰。我定西兵眾萬余人,一旦出劍閣南下,成都、犍為等郡的未附之輩,定然反叛響應。到的那時,桓荊州腹背受敵,不僅伐蜀的前功將付之東流,怕是荊州也回不去了!”

莘邇轉目魏咸,心道:“此正我與千里,就桓荊州檄我入成都之事,商議得出的對策。魏咸并不知道。然他現下聞我一言,即能領會我與千里之策。以往我只覺他忠勇,卻是亦有頭腦,不錯,是個可造之材。”撫摸髭須,笑道,“正是如此。桓公不敢與我軍開戰,他自也就不敢害我了;所以我說有千里、兩虎北瞰成都,已足保我安全。”

李亮、魏述仍是面帶深憂。

莘邇見之,想道:“今在桓營,雖非戰區,如在敵營。桓兵上萬,我的從騎僅有百余,眾寡懸殊,士心不可不穩是其一,不能因為有誰驚駭失態,墮了我的聲威是其二。我當以言撫慰之。”笑道,“卿等勿要憂心。如我料得不差,至多三兩日內,我等就可回劍閣了。”

魏述問道:“明公此話何意?為什么三兩日內就可回去了?”

莘邇從榻上起身,下到地上,行到帳前,看外頭荊州軍的兵卒,成隊地繞過自己所在的住帳區,趕赴校場,說道:“來成都之前,我與千里議論,已經認定,桓荊州不可能在成都久駐。然雖不能久駐,他拿出個七八天的時間,來徐徐與我磋商劍閣之歸屬,卻還是完全能夠的。

“今我到桓營才幾天?滿打滿算,四天罷了。他竟就圖窮匕見,走到了最末一步,搞起了‘武迫’。”說到這里,莘邇回頭,瞧向李亮、魏咸,問道,“你們說,他為何這么沒有耐心?”

李亮眼前一亮,答道:“背后一定有其它緣故。”

“什么緣故?”

李亮揣測言道:“莫不是,蜀地有誰不服他,已經起了叛亂?”

“我也是這么看的!蜀秦僭號立國數十年矣,好歹是個‘國’,豈會無有不臣之輩、心懷野望之徒?桓公雖克成都,兵只萬人,究其成都一戰的勝利緣故,是他奇襲突進,打了李當一個措手不及,是以李當戰敗,成都不保;但是蜀將、蜀兵所存者猶眾,等他們緩過了神,知道了桓公只有兵馬萬人的時候,舉旗造反,以圖僥幸,而抗王師,恐怕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李亮、魏述、魏咸明白了莘邇的意思。

魏咸喜道:“若如明公所料,果是蜀中而下出了叛亂,則桓荊州自顧不暇,同時他又不敢與明公翻臉,那么到頭來,也確是只能無可奈何,禮送明公還劍閣了!”

李亮心中想道:“明公不僅膽雄,思慮亦極周密。真當世人杰,我之明主!”安下了心,敬仰地看著莘邇,欽佩萬分地說道,“處龍潭虎穴中,泰然若無事者,明公也!”

莘邇笑而不語。

過了一個多時辰,大約是桓蒙部的兵士集結完畢了,習山圖來至帳外,邀請莘邇去見桓蒙。

李亮故意問他,說道:“習主簿,營中鼓聲四起,聞之,似為聚兵之音。敢問習主簿,是出了什么事么?”覷定習山圖的神色,接著說道,“不會是有蜀人作亂吧?”

習山圖深得袁子喬、桓蒙的信愛,他回來那天,雖是沒有參與桓蒙組織的那次平叛會議,但后來不久就知悉了此事,驀然聽到李亮此問,他神情微變,不過馬上就把表情調整了回去,回答說道:“什么?蜀人作亂?沒有,沒有。今日擊鼓聚兵,只是一次依照慣例的閱兵、演練。”與莘邇說道,“將軍或許不知,桓公治軍嚴整,每十日,就會演閱一回;今天正該到演閱之日,適逢將軍大駕在營,因而桓公請將軍到校武場觀兵。”

莘邇早看到了他表情的變化,意有所指,笑吟吟對習山圖說道:“主簿真是個老實人。”

習山圖訝然,問道:“將軍此話,是為何意?”

李亮臉上的憂色已不復見,這時亦露出了笑容,插口說道:“將軍夸你,還不好么?”

習山圖莫名其妙。

莘邇哈哈一笑,不作解釋,與魏述、魏咸說道:“你兩人不必跟我。”喚李亮,說道,“茍子,你跟我去見桓公。”

明知桓蒙是要“武迫”,魏述、魏咸和百余從騎,卻是一個不帶,莘邇只帶了李亮一人,叫習山圖前邊引路,往去校武場。

校武場在營外南邊,占地甚廣,可容數千步騎。

莘邇、李亮到時,場上布滿了荊州士兵。

場中心,一座高臺。

圍繞高臺,荊州兵分成了四個大的方陣。

每個大方陣由若干個小方陣組成。大方陣的前頭,各立本陣的軍旗,青紅黑白,色彩不一,繡繪著龍、虎、龜、雀等斑斕的圖案;小方陣前,也是各有旗幟。放眼望去,旌旗林立。

高臺下邊的四面,三面立著的是桓蒙的親衛步騎,另外一面排立的是軍中的鼓、角等吏。

臺上一桿丈余長的高牙大纛,旗大一丈,有垂瓔,飾以珠珞,隨風飄動,甚為華麗。

旗上書寫著桓蒙的官銜。

纛旗之外,又有幾桿長方形或三角形的諸色旗幟,這是演練、戰斗時的中軍令旗。

高臺的面積不小。

莘邇遠遠看見,桓蒙就站在到纛旗下,程無忌、周安、袁子喬等二三十文武,列其身后,百人上下的甲士,持戟、槊,又列在程無忌等的后邊,充當儀仗。

粗略計算,場中的步騎將士,差不多五千人。

這么多人聚在一起,卻是鴉雀無聲,便連戰馬,也無半聲嘶鳴。

要是個盲人到此,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此處居然會有如許多的將士。

風卷動旗幟的颯颯作響,是場中唯一的聲音,清晰可聞。

在五千荊州虎狼兵沉默地注視下,莘邇帶著李亮,穿過校場北邊中間的通道,到了高臺下。

習山圖向上稟報:“征虜將軍、領雍州刺史莘公到!”

臺上桓蒙,頂盔摜甲,威風凜凜,往莘邇處瞥了眼,低沉地說道:“請征虜上臺觀兵。”

百人甲士把手中的戟、槊向臺面上猛地一頓,齊聲道:“請征虜上臺觀兵!”

臺下三面的桓蒙親衛,差不多五百來人,齊聲喊道:“請征虜上臺觀兵!”

另外一面的鼓吏敲打戰鼓,角吏吹起號角,鼓角齊鳴。

場中四個方向的五千荊州將士,跺腳頓槊,齊聲呼道:“請征虜上臺觀兵!”

鼓聲、角聲、呼聲,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聲浪,與剛才的寂靜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甲衣抖動的響音如似急雨,跺腳的動靜顫抖地面,戰馬嘶鳴出聲,一群從場上空中掠過的鳥雀,驚慌地四散飛逃。五千荊州將士,連呼三遍“請征虜上臺觀兵”!如似雷催,懾人心魄。

饒以李亮之魁壯,此時此況,面對這樣的景象,他也不覺產生幻覺,好像處於驚濤駭浪之中,自己是一葉小舟。浪打濕了船,風撲卷面孔。這艘孤舟,隨時可能翻覆。

他握緊了拳頭,下意識去看莘邇。

莘邇嘴角微笑,安詳平靜,但見他在臺下一揖,緩步登階。

桓蒙按劍,昂首目注莘邇上臺。

不等莘邇站穩,桓蒙拔出劍來,指朝臺下,問莘邇,說道:“我軍何如?”

“非此強兵不能滅蜀,熊羆士也。”

“較以隴州兵如何?”

“隴兵西定西域、北敗柔然、東遏蒲秦、南滅冉興,百戰之卒,亦強兵也。”

“與我軍比,孰高孰下?”

“督公如固問之,非斗,無以知高下。”

桓蒙殺氣外露,說道:“斗?吾將袁彥叔,其疾如風,萬里長驅;周道和,不動如山,以千人乃滅虜萬余眾;譙王程公壽,侵略如火,破賊於笮橋!”顧問袁子喬等人,“諸將何在?”

袁子喬、周安、程無忌,大步出來,行軍禮於桓蒙身前,同聲答道:“末將在!”

桓蒙問莘邇:“卿軍有能敵吾此數將者否?”

“我軍高延曹、羅蕩,皆萬人敵也。”

“二人何在?”

莘邇笑道:“今我應公請,至成都,是為與公歡敘,何須攜高、羅?戍城、鎮關,以御外寇,才為其用。”

桓蒙如虹的氣勢,因了莘邇此話,一時啞然。

桓蒙身后的眾人里邊,一人聽著桓蒙與莘邇的快速問答,眼中異彩連連,頻頻看向莘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即鹿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5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