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南明洶涌  >>  目錄 >> 第圓二章 勸進吳王

第圓二章 勸進吳王

作者:杜春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杜春秋 | 南明洶涌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南明洶涌 第圓二章 勸進吳王

錢謙益看不上李存真,舊文人認為李存真這種人就是個狗一樣的東西,特別聽說李存真還被女人戴過綠帽子那就更看不起他了。

而李存真呢,也看不上錢謙益,更看不上舊文人,認為這些人基本上毫無用處。他的觀點不僅來自于自己的觀察,其實還來自于他前世作為一名教育學博士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理解,畢竟書上也是這么說的。

李存真其實對錢謙益是有所不滿的,或者說根本就是瞧不上。在他看來,一個搞文學的人能有什么用?詩歌寫得再好也寫不死滿清。難道滿清貴族們讀了錢謙益的詩會爽得自殺或者羞愧而死嗎?學文科的總是不如制造槍炮,打造戰船的實科人才來的實在,更具現實意義,雖然李存真自己也是個文科生,還是個名副其實的教育學家……

至于什么《酒醉十三首》,什么文學泰斗,什么文化領袖,在李存真這里什么都不算,連狗都不如。現在之所以還給錢謙益和他這類人一個官做,根本就是想要暫時緩和矛盾,不想一次性樹敵太多。

李存真畢竟不是傻瓜,懂得利用文人。此前以元首政令征召錢謙益為禮部侍郎,也算是穩定了江南文人之心。開科舉,更是給江南縉紳吃了一顆定心丸,進士錄取的也多是錢謙益等舊文人的門生。

錢謙益“頭皮麻,水太冷”的典故李存真是不信的,但是李存真認為錢謙益絕對有投機取巧,鉆營賣好的毛病。

畢竟,長江水戰的時候你不贊,擒殺梁化鳳的時候你不贊,廈門大捷、兩克鎮江的時候你不贊,這都可以。但是,李存真奪取南京,大敗李率泰的時候你去干什么去了?這個時候怎么不寫個詩歌幫著宣傳一下?畢竟這可是奪取南京,南京乃是洪武皇帝的帝都,其政治意義非同凡響。為什么不寫詩文慶賀南京光復?

在坐天山大戰中,犧牲了那么多的將士,就連與李存真出生入死十幾年的武達摩都犧牲了,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好不容易打敗了順治。明清對比的天平總算是不再向滿清一面傾斜了,你個錢謙益居然就詩興大發了,寫個什么《酒醉十三首》,你是什么意思?好像你參加戰役,浴血疆場了似的。

坐天山大戰前寫詩還有些宣傳作用,現在寫詩歌,是打算讓所有人都讀你的詩歌,讓大家覺得你文學第一,了不起嗎?你是打算借著坐天山大戰的光環,為自己再鍍上一層金,把坐天山的光芒全都籠罩在自己身上?還是你想要給大家一個錯覺,認為坐天山的功勞在于你錢謙益詩歌的吹捧嗎?

李存真沒有大怒,卻心中十分不快,故而不論是什么緊要的事情都不再找錢謙益商議,事實上,錢謙益就算參加了也提不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李存真防人之心,怕錢謙益哪一天反水,沒準把明李的大政方針當成情報透露給滿清。就算錢謙益不說,保不齊他的徒子徒孫不會知道,不會出賣。

此時的錢謙益郁悶非常,這幾天他雖然有去值班,但是卻沒能見到元首,就連張蒼水都見不到。錢謙益又聽說此前元首召開了廷議,說的是大政方針。然而,如此大事,自己不僅沒能參加廷議,甚至一點消息也沒有得到。常琨跟他說事情是對內保密的。叫他不要多想,更不要打聽。這可讓錢謙益如同三伏天兜頭澆了一盆涼水,不是舒服,是激到了,渾身直打哆嗦。

二十多天來,眾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可是錢謙益本人卻閑得如同一只鹵鴨,靜靜地呆在那里,無事可做。

科舉之前說好的三十六名進士,因為郭聯等人在皇榜下聚眾斗毆,有失體統,給革除了功名,到如今竟然只剩下二十八個人了。元首將這些人全都安排進了科學院。現如今,正在整理永樂大典,并且按照元首海國公李存真的要求編纂《南貨志》,就是按照歷史典籍記載,編寫南洋、印度、錫蘭等地的氣候地理、風土人情,特別是特產和貨物的典籍,務必要求詳盡。

于是,錢謙益便組織這二十八個人,又聘請了十二名學者一同編寫。現在已經進入正軌,錢謙益也沒有過多干涉,只是在總體上進行把握,讓學者們各展所長。他認為這樣一來反而能編好。

柳如是看到錢謙益郁悶不已,便說道:“許是元首讓你放了進士科的大榜,你不聽,正惱你呢……豈能讓你去廷議……”

柳如是這話一說出來,錢謙益更是坐不住了。今天從早上起床一直到下午,錢謙益都坐臥不安。

柳如是讓他上一個請罪的折子,錢謙益礙于面子怎么都不想寫。其實,如果他面對的是野蠻的滿清朝廷,請罪的折子早就寫了。但是,現在錢謙益面對的是講究“學而優則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漢人政權,便突然想要硬氣一把。

正在這時,門人通報說狀元王定諤前來拜訪。錢謙益問聽大喜,忙讓人把狀元讓進來。

“老師,不必如此,學生有個好主意。”王定諤聽完了錢謙益擔心的事情之后,便胸有成竹的說道。

其實,王定諤這幾日看錢謙益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打聽了一下,又經過揣摩這才猜到了一二,便趕快來錢謙益這里了。

“什么主意?”錢謙益忙問。

王定諤笑著說:“勸進!”

錢謙益一聽大驚,大聲說道:“這怎么使得……怎么使得……這天下乃是太祖的天下……”

“老師,老師……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王定諤忙扯著錢謙益的衣袖說道,“不是勸進那個……不是那個……”

“啊?那是哪個?”

王定諤說道:“勸進元首做吳王!”

“吳王……吳王……吳王……”錢謙益反復念叨,然后輕輕坐在椅子上,說道,“怕是不好吧?當年太祖皇帝正是用的吳王,這么一來豈不是有僭越之嫌?”

王定諤卻笑著說道:“無妨,無妨。太祖皇帝當年確實是吳王,可是那吳王卻是小明王韓林兒給的。小明王不過區區草寇,太祖當時是礙于情面便勉強接受了這個封號。其實,小明王又怎么能封得了太祖呢?”

錢謙益目光停滯,好像在思索著什么。

王定諤往跟前湊了湊輕聲說道:“老師,現在我們的地位太過尷尬了。在元首的眼里,我們就是一群食古不化之人。元首喜好的就是科學科、行政科的進士,再就是那些懂得什么‘科學’的洋官。像皮埃爾、保羅之流。其實,這也難怪,畢竟面對滿清的壓力,火炮、戰艦才是重中之重。重視新進士,也是為了能夠收上稅來,有人有物對付滿清。我們這些人能干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白白被嫌棄啊。

這一次,本來說好的三十六名進士,雖然少了一點……但是后來元首不是說要年年開科嗎?這么一來,三年便是有一百零八名進士才對。可是,郭聯在洪武門動人,那是郭聯的錯,元首竟然直接把進士削減到了二十八人,雖然讓我們都進了皇家科學院,可是這其中的意味……老師……不用我多說,你也是明白的……

如果,我們現在再不行動,用不了多久,放眼朝堂還能有幾個信奉孔孟之道的學子,普天之下又會有幾個獨尊儒術的官員?

我知道,出身東林的人都會覺得……”

王定諤又靠近了一下,小聲在錢謙益耳邊說道:“老師,江南、浙江的百姓都覺得李存真不是個東西。其實,他無非是一條海狗罷了,偶然之間僥幸成事。子系中山狼,得知便猖狂!如今卻連老師這樣的大儒都看不上了。但是,須知道大丈夫的能屈能伸,相時而動,懂得趨利避害的才是君子。況且,我們連腥膻便體的滿清都能容忍,又豈會容納不了滿身腥臭的李存真呢?此時,切莫托大啊!”

錢謙益聽罷,微微點頭。

王定諤繼續說道:“現在李存真勢頭太猛,我等內無靠山,外無強援,可不能任性妄為啊。”

錢謙益笑著說道:“昔日漢朝崩壞,曹操發跡,其父不過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最后呢?曹魏雖然強大,也不得不與士大夫妥協。”

“正是!”

“我朝以成祖之強,幾代以后還不也是要以文人馬首是瞻?”

“老師明智!”

錢謙益想了想說道:“就算李存真做了吳王,也不能說是僭越?”

王定諤說道:“當然不能,太祖的吳王是韓林兒封的,那是不算數的。劉邦為漢王,其王朝為漢;曹操為魏王,其王朝為魏;劉寄奴為宋王,其王朝為宋;李淵為唐公,其王朝為唐。偏偏太祖為吳王,國號大明,何也?吳王名號實乃權宜之計也。我大明沒有過吳王。”

錢謙益笑著說道:“如此一來,李存真的吳王便是我大明的吳王了。”

“改日其有不臣之心,也得和曹操一樣,上史書。”王定諤說道。

錢謙益又說:“既然我們勸進他為吳王,那開幕的事……”

“李存真早就開府了。”王定諤說道,“他的那個侯爵的爵位其實是國姓爺給的,朝廷飄蕩并沒有確定下來。何況,開幕府也不是憑借爵位的啊。延平王開府是因為其為招討將軍。”

“對,對,對!”錢謙益說道,“是這么回事。既然我們做了就要做得好,做得像。怎么也要在現在朝堂上掙得一席之地才行。勸進吳王后,不如再討一個大將軍。”

“現在有了一個大都督府,其實也是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大都督府都是武官,于我等文人不利啊。不如……只有大將軍,而無大都督府……”王定諤回答。

“那就一并給爭取了。至于大都督府……可以日后再緩緩圖之,現在……太明顯了。李存真不是笨蛋,這其中的關節要害他自然是明了的。”

“做了這些,我們在李存真面前便有一系之地了。然后再做打算。”王定諤回答。

于是,錢謙益聯合諸位新科進士,以及朝野文人,一起上表勸進李存真為吳王,驃騎大將軍。

李存真自然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推辭不受。

再勸。

再推辭。

如此兩次之后,錢謙益以為要三請三辭。

常琨卻找到錢謙益說,其給予實在太小了。

這才讓錢謙益吃了一驚,方才明白,李存真胃口之大。突然心中有一絲后悔,然而,既然已經做了無論如何也要做到底。

于是,錢謙益等一干文人上表勸李存真加冕吳王,驃騎大將軍。為了規避朱元璋不設丞相則祖訓,表李存真為攝政。

此前,李存真為元首海國公,因為是國公,所以不能稱攝政,更不敢稱監國,故以元首代替,意思是天子巡狩緬甸,其他一字王也都不在國內,暫時以其為元首,處理政務,這也是因為李存真在南洋做海盜的時候是“大頭領”,正對應“元首”二字。

如今,李存真公然為一字吳王,驃騎大將軍,天子永歷不在國內,魯王朱以海又被鄭成功軟禁,故而,李存真敢于稱攝政。他不愿意丟棄元首二字,自然有其內心盤算。如今卻稱其為“元首攝政吳王”。

這些暫時定下來,讓人去緬甸給天子過目。然后擬接天子回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南明洶涌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30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