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勒胡馬  >>  目錄 >> 第三十六章、摘瓜

第三十六章、摘瓜

作者:赤軍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赤軍 | 勒胡馬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勒胡馬 第三十六章、摘瓜

裴該瞧著荀氏女也就十六七歲的樣子,不過女孩子發育得早,從十三四到十,具體容貌因人而異,差別很大,還真是不易準確判斷——只是打死裴該也不信她只有虛歲十三。

現在他終于可以確定了,《晉書》所載原有所本,起碼荀崧真有一個閨女兒,而且很能干,至于是不是能夠騎馬破圍而出,歷史已經改變了,失去了機會,恐怕會成為永遠的謎吧——不過偽造乃父書信去向周訪求援這種事兒,她應該能夠干得出來。只是,“十三歲”這種說法究竟是打哪兒來的?

還是說這姑娘真的發育得早,才十三歲就有十六七的容貌和身量?這種早熟之人現實中倒也確實存在,好比說裴該前世某個初中同學,才十三四歲就有一米七幾的個頭兒了……象荀氏這種高門大戶,富貴人家,營養肯定不缺啊,早發育一些,長得高一些,也很正常吧。

目測荀氏女目下大概一米六五、六六的樣子,比裴該只矮半個頭,說不定以后還會躥。

所以他好奇心大起,就忍不住要詢問對方姑娘的年齡。問女人年歲自然很不禮貌,但裴該預先打了伏筆,夸贊對方“智謀膽氣,不輸男兒,且大有尊先祖文若公之遺風”,潛臺詞是:你才多大啊,竟然養成了如此的能為?這是另一方面的好奇,跟你是男是女毫無關系。

荀氏女垂下頭去,不敢應答。荀崧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老實回答裴該的提問:“小女辛酉歲生人……”

裴該掐指一算,辛酉歲,那就是永康二年……原來才只有十五歲!若論實歲,只有十四,還真是個初中女生!

雖說比《晉書》上所記載的“十三歲”大了兩歲,仍然很恐怖啊,這姑娘竟然如此地早熟!是不是“十三”為“十五”傳抄之訛呢?很有可能……

不禁站起身來,慨然而嘆道:“我今始知,世間果有早慧之人,甚至是天縱奇才——女公子之謂也!”

又問了問奪城之事,荀氏女就退出去了。裴該低頭沉吟,良久不語,荀崧等了好一陣子,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裴公何所思也?”

裴該心說“何所思”?我當然是在思你的閨女啊。

要說荀氏女絕對是個人才,其勇、其謀,簡直不讓須眉……不,即須眉男兒當中,也罕見這般人物。倘若是個男子,即便年齒尚幼,可能心性尚且不夠成熟,裴該絞盡腦汁也要將其羅致麾下——甘羅十二歲能為秦之上卿,荀某都十五了,難道不能出仕么?問題她是個閨閣千金……

若能娶之為妻,比招之為輔,可能作用更大,夫婦一體,基本上可以不必擔心其忠誠度;最多她為娘家荀氏多考慮考慮,但出嫁從夫,把娘家利益放諸夫家之上的可能性并不太高。再說荀氏雖為高門,終究與瑯琊王氏不能相提并論,如今勢窮力蹙,也無“齊大非偶”之虞。

但更重要的是,這姑娘雖然不是天姿國色,也很看得過了,若能置之內幃,夫婦之間肯定能找到很多共同語言,不至于整天大眼瞪小眼,除了家事外別無話題可談。在這種時代,能夠找到個志趣相投的配偶,難度系數本來非常之大,沒想到老天爺眷顧,竟然直接送了一個到裴該的面前。

裴該終究是來自于兩千年后的靈魂,骨子里男尊女卑的舊思想就極其淡薄,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個有思想、有能力、有靈魂、有人格的,而不僅僅是生育機器。此番得遇荀氏女,倘若就此錯過,還上哪兒找這般佳偶去?恐怕全中國都很難挑出第二個來了吧!

問題是自己已經跟杜家定了親了……

籌思良久,最終還是一拍大腿——罷了,罷了,反正只是定親,尚未成親,就算食言而肥,也不至于變成陳世美。再說了,貌似這年月的士人也并不把定親看得太重,只要還沒正式過門,隨時都可以毀約另聘。雖說對不大起杜家,但考慮到自己的終身幸福,正不必太過執著于俗禮。

要是已經把杜氏女迎到了臨淮,再休妻另娶,不但會招致士林的冷眼,自己心上那道坎兒也過不去——很可能誤了杜家姑娘終身哪!但如今僅僅是耽擱了她幾年時光而已,目前杜氏女也就十六七歲,還不至于嫁不出去。至于該如何措辭、毀約,那便只有請姑母裴氏多費點兒心啦……

裴該拿定了主意,這才終于抬起頭來,望向荀崧。但他先不提荀氏女,只問:“我牧守徐州,終不能久在荊襄,且歇兵五日,便待啟程東返,將宛城交還于荀公。但不知荀公此后做何打算?第五猗既為階下囚,杜曾也已授首,我料王世將必欲奪占全荊——宛城殘破,非數月即可修繕完全,則荀公是欲東向,還是北歸哪?”

你打算服從于建康政權呢,還是干脆返回河陰或者長安去?

荀崧聞言,神色不禁有些慌亂——裴文約你什么意思,打算甩手不管我了是嗎?那我荀家辛辛苦苦救你,又是為得何來?

急忙拱手:“還請裴公指點一條明路。”

裴該點點頭,心說很好,你既然口出此言,就說明沒有必投建康之意——“杜曾殘部,盡為我所俘,不下五千眾,若盡屠之,恐傷上天好生之德;若縱之去,恐害百姓;若交與荀公,又怕荀公難以駕馭。倘若荀公有意,且為我暫駐宛城,當致信王世將,請其來接收襄、宛,將城、兵盡數與他,荀公則求一太守任,為我鎮定東海,如何?”

拿你控制不住的荊州北部要沖之地,換一個實職的東海太守,這筆生意,我覺得是很合算啦,就不知道你意下如何?你肯不肯跟著我干哪?

裴該這話雖在意料之中,荀崧卻仍顯猶豫——一個是虛名都督,一個是實職太守,一是依附建康,一是歸從裴該,何者為佳,使自己和家族的前途更有保障,還真不是那么容易掂量得清的。

裴該見荀崧不能即刻回答,便笑一笑:“荀公不必急作決斷,可與令愛商議再行。”你頭腦沒有你閨女清楚,還是等會兒去問問她好了——“倘若荀公允諾,該即請聘令愛為妻,從此裴、荀兩家同辱共榮。荀公請熟思之。”

說完這幾句話,他便起身離開了內室。

裴該是希望荀氏父女可以看清形勢,自覺自愿地答應婚事,進而歸從于自家麾下的——終究強扭的瓜不甜嘛。那么倘若父女兩個商量了老半天,結果還是拒絕,又該怎么辦?裴該心說那就只能來硬的唄,不管甜不甜的,先把瓜摘到手里再說!

打完一仗,奪占宛城,裴該自然有很多公務要處理——首要之事便是論功行賞了。

徐州軍中有一套完整的授功體系,是裴該與卞壸等人反復商議后制成的。功勛論級,裴該換了個后世的詞匯,稱之為“轉”——《木蘭辭》中即有“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句,有可能是南北朝時代的名詞。

古代多以斬首數作為報功的憑據,但裴該本人卻并不很喜歡這種野蠻手段——正所謂“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而且士卒割取和爭搶首級,也容易混亂隊列,甚至于貽誤戰機。故此裴該規定,只有敵軍將吏之首,才有價值——且與生俘同論——普通小兵的腦袋你割下一萬個來,我也全當沒瞧見。

功勛由基本作戰單位“營”(六百五十到八百人的普通營)的軍法官“司馬”來計算總額,按照實際功勞大小分與各隊,再依次由各隊分與各排,各排分與各伍,直至落實到每個士兵頭上。倘若認為自家主官分配不公,即便普通士卒也有向營司馬申訴的權力。

倘有諱敗為勝、貪冒功勞、上下其手等事,主官必受嚴懲。

功勛累積一轉始可受賞——因為有可能分下來,某伍全體只得一轉,那分到每個人頭上就是五分之一轉,不夠數——賞賜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授以實物,比方說甲一領、錢幾緡、絹幾匹等;二是升其職務;三是授以田宅。

升職的話,普通士卒積二轉可為伍長,伍長積三轉可為排副、五轉為排長,排長積七轉可為隊副、十轉為隊長……即便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那也可以按照相應職位來厚給衣食、裝具。

裴該手底下的士兵,大多數都有家眷在廣陵屯田,本來就答應說屯田三年,即放為自耕農的,從今春開始,徐州方面已經開始分田授業了。但屯農成為自耕農,所受田產比徐州土著要略低一些:丁男六十畝,丁女四十畝,老弱一律十五畝——這是為了一定程度上彌合主客矛盾。若士卒得功一轉,即可多予其家三畝地,得功三轉,額外賞賜一處家宅。

計算功勛、平衡各方面利益,這是件很繁瑣的事情,暫時還沒有人能夠幫到裴該,他只能親歷親為。在與荀氏父女相談這段時間,很粗略的功勞統計就已經由各營司馬匯報給甄隨、劉夜堂二督,再由他們呈遞到了裴該的案頭。裴該熬了大半宿,終于把所有數字都統計、核算完成了——不管怎么說,阿拉伯數字和后世的算式,即便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也比這時代的籌算要方便得多。

雖說這年月實際上已經有了珠算,但算盤的形質要比后世簡單、粗陋得多,而且也尚未普及,不是隨便扯個小吏來就能撥拉的。士人倒是大多會擺算籌,但那玩意兒使著實在太麻煩啦。

裴該忙得夜深不眠,荀氏父女卻也一樣,兩個人高燃著蠟燭,足談了好幾個時辰。

荀崧首先把裴該所言向女兒合盤托出,然后就問:“汝以為裴使君所言若何?”

荀氏女暈生雙頰,垂著頭說:“一切全聽阿爹主張。”荀崧不禁皺起眉來,心說你長這么大,除了還在襁褓之中,啥時候聽過我的主張啊?平素大大咧咧的,有若男子,我多次警告你再這么發展下去,肯定嫁不出去啊,你全當耳旁風,怎么如今倒做起小兒女之態來了?我瞧著都不習慣,心里頭瘆得慌……

哦,對了,正是因為那個“嫁”字。裴該說要向我家提親,對于終身大事,你終究還是個姑娘家,不敢自己拿主意,所以才如此嬌羞——但我要問的不是你的婚事啦!

“我家是仍屯宛城,還是跟隨裴使君前往東海,對于此事,汝究竟有何看法?”

荀氏女聽到父親明確的問話,這才收斂起羞怯之態,抬起頭來問道:“阿爹自河陰南下,也已二歲,未知除一宛城、兩千疲兵外,還置起了什么產業?”

荀崧輕輕嘆一口氣:“是我無德,不能為朝廷鎮守江北……”

荀氏女說我不是在質問阿爹啊,你也不必太過自責——“人各有所長,亦有所短,太平時守牧一方,使民皆安足,且知禮儀,阿爹當不讓人;然身當亂世,披堅執銳,本非我荀氏家傳之學……”

要是裴該在,聽到這幾句話,肯定會嗤之以鼻,說:“無論太平時節,還是動亂時節,百姓之心有什么差別?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而且在第五猗、杜曾殺過來之前,周邊也無強敵,在這種情況下你老兄只能占著座宛城,招募一兩千弱軍,別說擴展地盤兒了,連防守都困難,就這么點兒才能,我不信換個太平世道,你就能飛上天去!姑娘啊,別給你爹臉上貼金啦,黏不住的!”

然而荀氏女身為人子,當然不能直接指著老爹的鼻子說你無能,只好繞個圈子,寬慰幾句,然后說:“我家即便復得宛城,料也難以持久……”或許換她干會有所不同,但不管怎么說,她也只是個小姑娘而已,不可能真正走上前臺,而僅僅做名高參,那也得老爹言聽計從才成啊。

荀崧是管不了他這閨女,可終究是一家之主,也不會總被他閨女牽著鼻子走。否則的話,如何決斷,他不需要跟閨女商量,直接請對方拍板就是了。

因此荀崧就問了,說我也知道不可能久守宛城,那么是否應當歸從于建康呢?終究瑯琊王是陜東大都督,裴該只是青徐都督而已,且名義上還要受建康轄制,那我為什么不跟隨老大,而偏要跟著小弟呢?

荀氏女微微一笑,反問道:“從來請客容易,送客為難,阿爹以為,裴使君肯放我等東歸建康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勒胡馬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98416